近日,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成功为患有发病急、风险大、死亡率极高的主动脉夹层的杜先生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介入手术,使病人转危为安。
杜先生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口服降压药,血压不稳。此次入院前1小时突发胸痛,呈持续性撕裂样疼痛,同时有胸闷伴大汗,症状无缓医院。行胸主动脉CTA显示:“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壁内血肿,局部伴穿透性溃疡形成,升主动脉增宽”,诊断为主动脉夹层。
该院医生告知家属此病发病急、凶险大、死亡率极高。家属正焦急万分时,得知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副主任刘也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便慕名来到医院救治。刘也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团队启动主动脉夹层应急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CTA影像学资料,诊断该患者夹层分型属于DeBakeyⅢ型,适合腔内隔绝介入手术治疗。经家属同意后,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介入手术。然而在介入手术之前患者突发脑梗塞,这使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棘手,通过多学科积极会诊治疗,脑梗塞病情趋于平稳,但从医学角度,介入手术需在脑血管疾病发病后至少两周后进行,但考虑到该病的特殊性,随时可能有死亡危险,所以需尽早介入治疗。经周密的术前准备及制定相关介入风险预案后,刘也带领主治医师宋延明、高清军为患者实施介入手术。麻醉及股动脉穿刺成功后,造影见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距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约1.2cm。
确定病变位置后,医生将腔内覆膜血管支架充分释放,造影见主动脉内膜撕裂口封闭,血流不在进入假腔,成功完成覆膜支架腔内隔绝介入手术。目前患者病情平稳,已度过危险期,在医院继续治疗。
据刘也介绍,主动脉夹层为临床胸部四大急症即肺栓塞、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气胸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主动脉是从心脏的左心室发出最粗大的动脉,是人体整个动脉系统的源头。主动脉夹层是指各种病因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或中膜弹力纤维层病变,血液进入内膜下之中膜内,导致中膜撕裂、剥离形成双腔主动脉,称主动脉夹层。过去传统外科采用人工血管移植技术是治疗夹层及动脉瘤的唯一方法。尽管如此,手术治疗夹层及动脉瘤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手术死亡率高达2%至5%,手术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至30%。因此,微创技术在近几年逐渐被重视起来。对无禁忌症的DeBakeyⅢ型或B型夹层及动脉瘤通过介入行腔内覆膜血管支架隔绝术,将主动脉内膜撕裂口封闭或动脉瘤壁与血流隔开,使血流不在进入假腔及消除动脉瘤壁承受血流直接冲击并维持主动脉血流通畅,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多数患者能耐受的特点,且明显降低患者夹层及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据了解,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是我市最早开展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科室,自年以来已经成功完成多例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使病人转危为安,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此项技术的开展填补了鸡西地区空白。
记者王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