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EVAR)已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的首选术式。所使用的分叉型支架,有分体式支架和一体式支架两种。不是所有的腹主动脉瘤都适合经典EVAR手术的要求。来自医院血管外科的常光其教授,在第四届东北血管论坛(NCVS)期间,通过其所在医疗中心经验的介绍,解析临床该如何应用EVAR。
对于瘤颈直径在18~29mm,长度>15mm,成角<60°,钙化<25%,血栓厚度<2mm,占据周长<25%;对于瘤腔,远端瘤腔直径>18mm;对于入路血管,直径>6mm,才能行EVAR手术,还要考虑扭曲及钙化程度。
在年的VascularandEndovascularSurgery杂志上,就写到有37%患者不适合标准EVAR术,包括瘤颈狭窄、瘤腔压缩或充满血栓、入路动脉闭塞等。临床上,对吻支架技术广泛用于主/髂动脉闭塞症。而对于主/髂动脉瘤,则鲜有报道。年2月,日本学者AkihiroHosaka报道,使用对吻支架治疗髂总动脉瘤,并保留副肾动脉。结论显示,对吻支架可用于治疗髂动脉瘤,尤其是肾功能不佳者。
方 法
通过收集年1月~年9月期间,医院使用对吻支架技术治疗腹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手术及随访资料。其中,所有患者均为经评估后不适合开放手术及标准EVAR术。以此来评价对吻支架技术用于治疗AAA、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腹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等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 果
研究共纳入12例患者(Figure1),结果显示:有4例(33%)真性AAA,3例(25%)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42%)腹主动脉夹层和/或穿透性溃疡。3例(25%)股动脉入路细小、狭窄或闭塞。4例真性AAA患者:瘤体最大直径42.0±7.0mm(33~48mm),瘤颈直径18.5±1.7mm(17~21mm),瘤颈长度43.5±6.5mm(39~53mm)。5例腹主动脉夹层和/或穿透性溃疡患者:真腔最窄处直径16.0±2.1mm(13~18mm)。
对这12例患者行EVAR,其中7例全麻,5例局麻。策略均行腔内穿刺,未切开入路。技术成功率%。手术时间.3±69.8min(50~min)。术中出血19.2±12.4ml(10~50ml)。4例仅植入对吻支架,无延长支架;1例单侧需植入延长支架;7例双侧需植入延长支架。1例使用弹簧圈栓塞单侧髂内动脉,5例延长支架覆盖单侧髂内动脉开口。4例手术结束时,可见少量延迟Ⅰ型内漏。
Figure1
患者基线情况
并发症及随访结果
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出现肺炎合并心衰,均予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住院时间10.7±4.6日(4~20日)。围手术期无死亡事件。
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13.9±6.9月(3~24月)。所有支架无狭窄,无闭塞。所有Ⅰ型内漏均在术后3个月消失,无其余类型内漏发生。AAA或假性动脉瘤患者中,瘤体缩小7.4±7.1mm(0~17mm)。随访期内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事件发生。
结 论
标准EVAR术不适用于瘤颈细、入路动脉狭窄、真腔被压闭等腹主动脉疾病的病例。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对吻支架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操作的关键点在于,避免内漏的发生。对于EVAR术而言,治疗后的中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同时,也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