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院教案提要
~学年第秋季学期NO:
学科生理学(甲)班级19精神医学儿科本班授课人许闽广职称副教授
课题心脏的泵血功能学时3
授课时间.09.24教学方式理论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收缩的主要特点;
(2)掌握心脏泵血过程与机制;
(3)熟悉泵功能的评价及调节;
(4)掌握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5)了解心音的产生。
二、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及学时分配
1、心肌收缩的特点(10min)
2、心脏的泵血机制和过程:
(一)机制:水泵工作原理(10min)、血泵工作原理(10min)
(二)过程:3期4相
3、心脏泵功能的评价(10min):心输出量(10min)、心脏作功(10min)、心功储备(10min)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10min)、后负荷(10min)、心肌收缩能力(10min)、心率(10min)
5、心音及其心音图:心音、S1与S2的区别、.心音图(10min)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心脏泵血过程与机制、泵功能的评价及调节、影响心输出量因素
(2)难点:射血与充盈、搏出量的自身调节。
(3)解决方法:设计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图,小的代表心房,大的表示心室,每个圆形图以圆心为准平均分成八等份,每份表示0.1S,彩色部分为心房或心室收缩,空白部分为心房或心室的舒张,以此讲授心动周期的概念和特点。设计动态图演示水泵和血泵工作原理,一边演示一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逐步引入心脏射血与充盈的机制,总结性讲解,并在课题上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用流程图讲解影响心输出量的各个因素。用图演示各瓣膜的开、关,血流方向,心功能曲线分析异长自身调节并讲清其特点,引入肾上腺素对心脏作用的实验讲解等长自身调节。
注:每次授课须用新教案;教研室于开课前检查,课完后统一上交。
四、本讲所用方法和手段、与上一讲的衔接,与下一讲的联系
多媒体课件讲授,回顾上一讲血液循环过程,从心肌电活动导致心肌收缩引起心脏泵血导入下一讲。
五、使用教具(写出主要内容的名称备查)
多媒体课件:
(1)血液循环解剖概要图;(2)心脏的结构;(3)心动周期示意图;(4)心脏泵血过程;(5)心音图;(6)各瓣膜听诊区。
动态演示图:
(1)水泵工作原理图;(2)血泵工作原理图。
六、本课题方面的新进展
(1)心脏营养素-1:心血管系统的内分泌功能和分泌细胞因子,如心律失常肽、抗心律失常肽、抗高血压因子等。
(2)介绍腹主动—静脉吻合术制备容量超负荷高血压和心肌肥大大鼠模型:结合本人科研介绍该模型对血压和心肌肥大的影响。
七、板书的专业外语词汇(本科授课每学时至少有3个)
bloodcirculation;cardiaccycle;cardiacoutput;stroke(minute)volume;heartrate;ardiacindex;ejectionfraction;autoregulationofcardiacoutput;heterometricautoregulation;heartsound;cardiaccontractility.
八、参考书籍
(1)王庭槐等主编,生理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范少光等主编,人体生理学(2)卡茨主编,心脏生理
(3)谢翠微主编,循环系统内分泌学
(4)GordonRoss,M.D.,Essentialofhumanphysiology
九、思考题或/及作业
(1)何谓心动周期?心动周期有哪些主要特点?
(2)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容积、瓣膜及血流方向各有何变化?
(3)评价心脏泵功能的指标有哪些?
(4)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十、课后记及改进意见
十一、备注
上课节次和地点:二4-;四4-
海南医学院教案提要
~学年第春季学期NO:
学科生理学(乙)班级18临床药学本、18护本2、3班授课人许闽广职称副教授
课题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学时2
授课时间.3.22教学方式理论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各类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形成机制;
(2)掌握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3)掌握自主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4)掌握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5)了解离子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二、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及学时分配
1、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心肌细胞的分类(5min)
(一)静息电位(5min)
(二)动作电位:1.心室肌细胞(10min);2.浦肯野氏细胞(10min);
3.窦房结细胞(10min)。
2、心肌电生理特性:兴奋性(10min)、自律性(10min)、传导性(10min)
3、心电图:1.各波形及其意义(5min);2.ECG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关系(5min)。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各类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
(2)难点:心肌电生理特性
(3)解决方法:复习骨骼肌和神经的生物电,引入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让学生辨别两种记录波形,由学生找出两者的不同点,然后比较性的讲解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口诀:钠进钾出、钙进钾出;比较性分析两类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胞电位的异同。借助临床早搏的例子,先提出早搏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而讲解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引用传统实验斯氏结扎法说明窦房结是正常心脏的起搏点;复习解剖学心脏传导顺序,进入传导的生理过程及其意义的讲解,结合临床三种类型的传导阻滞,说明传导阻滞的危险性。
注:每次授课须用新教案;教研室于开课前检查,课完后统一上交。
四、本讲所用方法和手段、与上一讲的衔接,与下一讲的联系
多媒体课件讲授,本节是第一讲介绍血液循环全过程,从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开始导入下一讲。
五、使用教具(写出主要内容的名称备查)
多媒体课件:
(1)心脏各部分心肌的动作电位;(2)心室肌与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比较;
(3)心室肌与骨骼肌电位的比较;(4)钠通道性状的各种图示。
(5)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5)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六、本课题方面的新进展
(1)Ca2+超载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2)浦肯野氏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If电流的发现:过去认为浦肯野氏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是由Na+背景电流(恒定内流)和K+递减性外流所致。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此期是由If电流引起的,即Na+递增性内流和K+递减性外流。
七、板书的专业外语词汇(本科授课每学时至少有3个)
plateau;trascientoutwardcurrent;normalpacemaker;autorhythmicty;excitability;conductivity;spontaneousdepolarization;capture;overdrivesuppression;electrocardiogram;
八、参考书籍
(1)王庭槐等主编,生理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范少光等主编,人体生理学(2)卡茨主编,心脏生理
(3)谢翠微主编,循环系统内分泌学
(4)GordonRoss,M.D.,Essentialofhumanphysiology
九、思考题或/及作业
(1)心室肌细胞AP分为哪几期?各期的机制如何?
(2)窦房结细胞和普肯野细胞的4期自动去极化是如何发生的?
(3)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因素有哪些?
十、课后记及改进意见
十一、备注
上课节次和地点:一4-;四3-
海南医学院教案提要
~学年第春季学期NO:
学科生理学(乙)班级18临床药学本、18护本2、3班授课人许闽广职称副教授
课题血管生理学时3
授课时间.03.26教学方式理论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BP的正常值、形成和影响因素;
(2)掌握中心、外周静脉压及其影响因素;
(3)掌握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4)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5)了解微循环的组成、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二、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及学时分配
1、血管的分类及功能特点(10min)
2、血流动力学(10min)
3、动脉血压含义(10min)、正常值(10min)、形成(10min)、影响因素(10min)
4、静脉血压
中心和外周静脉压(10min)、静脉回心血量(10min)
5、微循环组成和功能特点(10min)
6、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10min),影响因素(10min)
7、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10min)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动脉血压的定义、正常值、形成和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2)难点: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3)解决方法:从临床测量血压入手,提问学生入学时或至今是否测量过血压,待学生回答后,接着提问每个人是否都知道自己的血压,怎样测定血压,原理是什么?抓住这机会,展开动脉血压内容的讲解,包括血压定义、正常值。引用谚语“巧妇难为无米之吹”,提出动脉血压形成的先决条件——足够的循环血量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接着用图示讲解动脉血压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和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举例高血医院检测血压,收缩压基本正常,回家后死亡,说明收缩压的高低表示心输出量的大小,接着解释舒张压的高低表示外周阻力的大小的理论依据。结合临床补液快、慢直接与中心静脉压有关的事实,说明中心静脉压测量的重要性。用动态图讲解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结合临床上出现的水肿说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正常对维持组织液的生成起重要的作用。
注:每次授课须用新教案;教研室于开课前检查,课完后统一上交。
四、本讲所用方法和手段、与上一讲的衔接,与下一讲的联系
多媒体课件讲授,复习血管的形态结构一讲,从血管的功能分类开始导入下一讲。
五、使用教具(写出主要内容的名称备查)
多媒体课件
(1)血液循环体循环途径;(2)微循环模式图;
(3)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图示;(4)大动脉弹性模式图;
(5)动脉脉搏示意图;(6)组织液生成示意图。
六、本课题方面的新进展
一氧化氮前体L-精氨酸的抗高血压和心肌肥大研究结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机制之一是通过促进内源NO释放而起效的。L-精氨酸慢性给药虽不影响正常大鼠的血压,但可防止ACTH注射引起的高血压,并能减轻SHR心肌肥大的并发症。
七、板书的专业外语词汇(本科授课每学时至少有3个)
bloodpressure;arterialpressure;Systolicpressure;Diastolicpressure;pulsepressure;meanarterialpressure;resistance;heartrate;venouspressure;centralvenouspressure;microcirculation;Effectivefiltrationpressure;cardiaccontractility.
八、参考书籍
(1)王庭槐等主编,生理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范少光等主编,人体生理学(2)卡茨主编,心脏生理
(3)谢翠微主编,循环系统内分泌学
(4)GordonRoss,M.D.,Essentialofhumanphysiology
九、思考题或/及作业
(1)名词解释: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
(2)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影响因素?
(3)试述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4)微循环有几个部分组成?
十、课后记及改进意见
十一、备注
上课节次和地点:一4-;四3-
海南医学院教案提要
~学年第春季学期NO:
学科生理学(乙)班级18临床药学本、18护本2、3班授课人许闽广职称副教授
课题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学时2
授课时间.03.29教学方式理论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2)掌握Adr和NA、血管紧张素的生理作用;
(3)熟悉颈动脉体与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4)熟悉支配心脏和血管的传出神经、心血管中枢;(5)了解其它心血管反射;
二、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及学时分配
1、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0min)
(二)心血管中枢:延髓(10min)、其它心血管中枢(10min)
(三)心血管反射:
减压反射(10min)、化学感受性反射(10min)、心肺反射和其他反射(5min)
2、体液调节
RAAS(5min)、Adr和NA(10min)、其他体液因素(5min)。
3、自身调节:肌原学说、局部代谢学说(5min)。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①重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Adr和NA、血管紧张素的生理作用。
②难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③解决方法: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提出心血管活动中枢(延髓)在调控心血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引用临床上压迫“颈动脉窦区或眼球”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例子,讲解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概念及其过程,强调减压反射在正常情况下是维持血压稳定的主要调节因素。多媒体动态流线图逐个展示调节过程,重复强调该反射为负反馈调节、经常性地维持动脉血压的稳定。举例讲授Adr和NA的心血管作用以及二者的不同点。结合本人科研结果讲解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着重陈述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
注:每次授课须用新教案;教研室于开课前检查,课完后统一上交。
四、本讲所用方法和手段、与上一讲的衔接,与下一讲的联系
多媒体课件讲授,回顾上一讲循环系统的神经支配,从血压正常值相对稳定导入下一讲。
五、使用教具(写出主要内容的名称备查)
多媒体课件:
(1)心血管神经支配示意图(2)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示意图
(3)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动态流线图
(4)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简图(5)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区别表
六、本课题方面的新进展
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II(AngII)研究进展:心脏局部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II系统。自Aceto等(年)首次报道AngII可促鸡胚心肌肥大作用以来,人们对AngII促心肌肥大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我们观察到AngII可使SD大鼠3H-Leu掺入量↑、蛋白质含量↑,NO可抑制此效应,PKC参与此抑制过程。
七、板书的专业外语词汇(本科授课每学时至少有3个)
baroreceptor;chemoreceptor;depressorreflex;baroreflex;chemoreflex;renin-angiotensin-system;adrenaline(epinephrine);noradrenaline(nor-epinephrine);antidiuretichormone;bradykinin;coronrycirculation.
八、参考书籍
(1)王庭槐等主编,生理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范少光等主编,人体生理学(2)卡茨主编,心脏生理
(3)谢翠微主编,循环系统内分泌学
(4)GordonRoss,M.D.,Essentialofhumanphysiology
九、思考题或/及作业
(1)何谓减压反射?试述减压反射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2)试比较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如何调节血压?
十、课后记及改进意见
十一、备注
上课节次和地点:一4-;四3-
海南医学院教案提要
~学年第春季学期NO:
学科生理学(乙)班级18临床药学本、18护本2、3班授课人许闽广职称副教授
课题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学时1
授课时间.04.02教学方式理论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
(2)熟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4)熟悉肺循环的生理特点和血流量调节
(5)了解脑循环的特点和脑血流量的调节
(6)了解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二、内容提要、教学过程及学时分配
1、冠脉循环
(一)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5min)
(二)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5min)
(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10min)
2、肺循环
肺循环的解剖和生理特点(5min),肺循环的调节(5min)。
3、脑循环
血-脑脊液屏障(5min)和血-脑屏障(5min)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①重点: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
②难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③解决方法:从心脏冠状动脉的解剖分支特点切入,结合肢体动作演示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
注:每次授课须用新教案;教研室于开课前检查,课完后统一上交。
四、本讲所用方法和手段、与上一讲的衔接,与下一讲的联系
多媒体课件讲授,回顾上一讲循环系统的心脏血管支配,从冠状动脉的走行方向导入下一讲。
五、使用教具(写出主要内容的名称备查)
多媒体课件:
(1)心脏的血管支配示意图(2)冠状动脉搭桥和冠状动脉支架示意图
六、本课题方面的新进展
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的内科和外科治疗方法的演变
七、板书的专业外语词汇(本科授课每学时至少有3个)
baroreceptor;chemoreceptor;depressorreflex;baroreflex;chemoreflex;renin-angiotensin-system;adrenaline(epinephrine);noradrenaline(nor-epinephrine);antidiuretichormone;bradykinin;coronrycirculation.
八、参考书籍
(1)王庭槐等主编,生理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范少光等主编,人体生理学(2)卡茨主编,心脏生理
(3)谢翠微主编,循环系统内分泌学
(4)GordonRoss,M.D.,Essentialofhumanphysiology
九、思考题或/及作业
简述冠脉循环的特点?
十、课后记及改进意见
十一、备注
上课节次和地点:一4-;四3-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