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贾宝玉于秦可卿卧房午睡,梦入太虚幻境,遇警幻仙子,阅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判词,有图有诗,只是不解其意。后来与大观园中姐妹一并嬉戏玩耍时,不经意间偶尔回想起,似有所悟,实无所得,直到繁花似锦的大观园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干净之时,才算明白了当初看到的一切。
大观园中女子,或冰霜、或娇俏、或妩媚、或端庄、或才思敏捷、或风流婉转,争奇斗妍各有千秋,正所谓各花入各眼,有人喜欢正大仙容的宝姐姐,有人喜欢活泼可爱的云妹妹,有人喜欢婉转柔弱的林妹妹,人如此,茶亦如是,百花争春的茗国大观园里,也总有能触动你心底的那一杯茶。
脂评红楼,情品茗国,由啖茶论道平台尽心尽力挑选的茗国十三钗,用凝聚的力量,把来自天南海北的十三款茗茶聚到一起,各竞风流,文难情尽,列位看官(茶客)且管品茗欣赏。
NO.1大佛龙井:妙玉
产地:浙江新昌,原料为安吉白茶品种,外观扁平挺秀,标准一芽一叶,颜色黄翠,炒豆香浓郁。汤色浅黄绿,入口清甜,叶底泛甘蔗香。
妙玉是红楼里一个特殊的存在,和贾家没有姻亲,却有故旧,她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却遭人嫉恨,举世难容;她是佛家弟子,文学上却大爱庄子,感情上又尘缘未了,不洁不空;她才华馥郁,品位高雅。就如同自带佛性的大佛龙井,身上有一个关于佛的故事流传。茶评此款大佛龙井叶底泛甘蔗香,倒也应了那句“甘蔗没有两头甜”的话,妙玉的一生,就恰似在两头之间徘徊不定,最终却落了个遭人掳劫的下场。
NO.2南川大树红茶(乔木大树):贾探春
产地:重庆南川,干茶条索乌黑紧实,孔武有力,泛宜人的桔子糖香。汤色褐红剔透,入口柔和甜润,喉底散发含香花香;舌面有吃薄荷糖的清凉之意,热碗盖呈干草香,冷后木兰花香;后期茶汤有明显的酸梅香,入口无苦、无涩,饱满润滑。
贾家的几个小姐里面,除了入宫为女官的贾元春之外,最精明能干的就数三姑娘贾探春了,凤姐卧病的时候,她和大嫂子李纨一同掌家,自那时起,就显露出了她当家作主挑大梁的本事,一个不着四六的亲妈赵姨娘,一个没出息的弟弟环哥儿,竟都没能拖得了她的后腿。冰糖香,木兰花香,干草香,酸梅香,种种看似不着边的香气完美融合在了一起,就像夹缝里生存的探春姑娘一样,最终虽然远嫁他乡,但总算没落得病残身故的下场。
No.3手工祁红:林黛玉
产地:安徽祁门,干茶匀整纤细,条索紧细弯曲似螺,色泽乌润油亮、金毫显露,蜜香果香馥郁,热盏嫩花香萦鼻。汤色杏黄透亮渐转红艳,初入口略有一丝泛苦,继而觉清甜爽口,回甘生津迅疾,杯盖焦香、嫩花香、蜜香层次分明,杯底淡蜜香挂壁,杯盖嫩花香清香宜人。
祁红素有“群芳最”的美称,“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拿来形容人见人爱的林妹妹最是恰当不过,条索紧细,恰似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汤色杏黄透亮,正如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入口略一丝苦,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继而回甘生津,便是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再没有更多的词语去形容这样一个绝代姿容的林姑娘,一世的眼泪还了神瑛侍者,即便是魂归离恨天,仍旧留下芳魂渺渺,令人魂牵梦萦。
NO.4碧潭飘雪:贾迎春
产地:四川峨眉,外形紧细卷曲,白毫显露,香气清悠高雅,滋味甘甜爽口,朵朵白花漂浮其上如同天降瑞雪,浓郁的茉莉花揉合着茶香沁人心脾。
曹翁在第三十八回专门写到“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这一笔绝不是泛泛之文。不要忽略任何一个生命的存在,哪怕它再渺小,再脆弱。而且越是这样柔弱的生命,越是需要周围人的关切。正如迎春的性格一般,贾家姐妹里,她算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诨名称作“二木头”便可见一斑,可就是这样的命途多舛红颜薄命的柔弱女子,也曾有独坐花荫穿茉莉这样岁月静好的时刻。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的迎春,就如同开在寻常百姓家的茉莉花一般,香气清幽,宜室宜家。
NO.5霍山黄芽:贾巧姐
产地:安徽霍山,形似雀舌、黄绿披毫,清香持久,汤色浅黄绿、清澈明亮,泛浓郁的炒豌豆香,入口略苦随即觉鲜醇香浓、甘甜爽滑、持续生津,花香浓郁,喝后齿颊留香。
十三款里唯一的黄茶,幼嫩匀齐的霍山黄芽,就像金陵十二钗正册里贾家唯一的第四代姑娘一样,前八十回里,她的戏份着实不重,甚至不经意间会被人忽略了,而她从出生到结局,也都应了刘姥姥给她的一个“巧”字,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姑娘,在豆蔻之年家逢大变。巧在亲妈无意中发了下善心,最终让她被刘姥姥救出,即便是穷困一生,却也算安稳度日,所以略苦随即转为鲜醇,最终留下颊齿生香。
NO.6布朗古树(生普):贾元春
产地:云南勐海,干茶黑褐带白色茸毛,泛清纯的花蜜香。茶汤橙黄透亮,入口鲜活、清甜、饱满,冰糖香浓郁,稍有苦涩,入喉即化,杯底显优雅的蜜香。
喝普洱就一定跳不过布朗山,“普洱第一山”的名头也是当之无愧,我想除了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的贾元春之外,没有人更适合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女子嫁入皇家就等于再无出宫的可能,但元春偏偏还能风光省亲,本是鲜花卓锦,烈火烹油的富贵,谁曾想短短三年时间,就大梦归去,含恨而终。自古以来,都是“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宫苑深深之中,有多少恩怨情仇,倒应了普洱茶一路走来的起起落落,是是非非不去谈,顺便希望普洱茶能在理性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好。
NO.7福鼎白茶白牡丹(荒山茶):薛宝钗
产地:福建福鼎,干茶墨绿披银毫,泛带青味的花蜜香。汤色绿黄明亮,口感清亮柔甜、极易生津,无苦涩,极耐泡,喝后半日仍口齿留香。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里的一支花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既是如此,白牡丹之名怎么能花落别家?从茶评来看对这款茶的评价甚高,清凉柔甜易生津,无苦涩还耐泡,基本是毫无缺点了,倒似那八面玲珑的宝姐姐,说起来整个府里老老少少,上上下下就没有人能挑得出她的错处,容貌端方,大气雍容,才华横溢,确实配得上国色天香的牡丹花。
NO.8九寻芳小青柑:史湘云
产地:广东新会,新会梅江核心区柑果配布朗熟茶,青黑色,扁圆形,硬如木,油点明显,散发柑与熟普的混合香。汤色红艳诱人,青柑的香与熟普的醇完美融合,味清甜,汤很柔、很饱满,泡到极致时,碗盖之香有通七窍、达六腑的神妙之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青柑一夜之间火遍了大江南北,某人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新产物,是传统与时尚的结合。而大观园里的枕霞旧友史湘云,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偶尔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这样的她颇具魏晋遗风,在那个女子以柔顺端正为美的年代里,她独树一帜却美得与众不同。她出身贾老太君的娘家,但生不逢时史家已经败落,所以她也不是娇生惯养的大家闺秀,可拮据的环境也掩不住她的美,在一众贵族小姐中,她仍旧绽放着属于自己的风华。
NO.9信阳毛尖:贾惜春
产地:河南新县,干茶纤细浑圆、色泽黄绿,外裹白色绒毛,从干茶到开汤透着一股兰花香,头泡汤色微浑,二泡开始清澈。味苦、微涩极具回甘、生津明显,汤含嫩板栗香、浅兰花香。
兰花的香,原本想配给妙玉,可纤细柔嫩的毛尖,更适合最小的春姑娘贾惜春,也正巧,惜春的性子与妙玉倒是投契,都是清清冷冷安安静静的,最终她也手持黄卷,伴着青灯,了却了残生。惜春和繁花似锦的大观园似乎始终是格格不入的,她虽有青春少艾的少女情怀,却被自己死死压抑住了,如果洗去头道的微浑,内在的惜春同样清澈明亮,可她偏偏是百花丛中一奇葩,若说妙玉是孤高,那她就只能说孤僻了,微苦,微涩的外表下,其实她也有回甘的一面,只可惜四大家族的没落和姐姐们的不幸,让她彻底弃了红尘,归了佛门。
NO.10凤凰单丛鸭屎香:秦可卿
产地:广东潮州凤凰镇,干茶紧致,乌褐带黄,茶汤明黄透亮,有浓郁的栀子花香。汤极柔和,入口醇厚,回甘通畅,碗盖热闻显栀子花香,冷嗅变米兰香,品后口齿留香半日不绝。
栀子花是一种很常见同时也很受大众欢迎的花卉,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种,不仅分布广泛,而且用途也很广泛,算是一种很亲民的植物。曹翁笔下的“兼美”亦是如此,她只是个弃婴,自幼被秦家抱养,却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栀子花的花语是“喜悦”,还有坚韧、美好的意思,也许很多人并不赞同将这些形容词用在秦可卿身上,她在警幻宫中原是个钟情的首座,管的是风情月债。奉警幻之命,降临尘世,为第一情人,引导金陵十二钗早早归入太虚幻境,所以她所做的一切,其实并非表面看来那么令人难以接受。
NO.11安化千两:李纨
产地:湖南安化九龙池,干茶紧实,黄黑叶相间,黄的温润、黑的油亮,散发奶油、芝麻油、槟榔的混合香。茶汤杏黄清澈,入口平顺甘甜有野生菌味,泛一丝干草香,碗盖热闻有黑毛茶之渥堆味,冷后泛云台大叶特有的青花香。
她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珠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她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但她进入大观园后,恢复了青春朝气,不但带领诗社兴旺发达,而且把大观园治理成青春女儿的净土和乐园,她是李纨,一棵坚韧却依旧吐露芬芳的老梅。按书中描述来推测,十二钗中年纪最大的应该就是李纨,她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却又超然物外。就如愈陈愈香的安化千两一样,岁月带走的只是不安和浮华,而留下的却是包容、豁达、沉静、沧桑和从容。
NO.12马头岩肉桂:王熙凤
产地:福建武夷山马头岩小产区,干茶黑褐紧致,熠熠生光,茶汤浅红透亮,甘冽柔甜,霸气芬芳,呷一口顿感肉桂之辛香从口鼻直贯大脑再通八脉,后劲十足。
霸气这个词一出,就非凤辣子莫属,她干脆利落,敢爱敢恨,她性格泼辣,却又面面俱到,她骨子里带着王家小姐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带着高门大户无法抹去的尊贵,她美丽华贵,机敏善变,这些都是出身带给她的优势,她管着上下几百口人的荣国府,甚至宁国府在某些时候也需要她去当家作主,这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就如同马头岩上带着桂皮香的肉桂一样,在不经意之间就直冲头顶,让你措手不及。
NO.13茅岩莓茶(非茶之茶):薛宝琴
产地:湖南张家界,干茶泛白色,有浓浓的粟米粥香,这是黄酮类物质丰富的表现。第一泡较浑浊,快速醒茶两次。见汤色淡黄,入喉泛明显的甘甜,似甜叶菊的甜,却不腻,极利咽喉。
石头记里有正册十二钗,茗国却要加上非茶之茶的十三钗,那必须是正册之外,篇幅不多,却令人见之忘俗的薛宝琴了。我始终觉得,贾老太君最喜欢的姑娘当属宝琴莫属,她与湘云有着相似之处,却又并不相同,她们有着同样开朗活泼的性格,但相比较而言,宝琴家境优渥,自幼读书识字,还与父亲一起跑过不少地方,她的眼界乃至心胸远超于大观园诸女,她的各项素质可能但比较而言不及诸女,但综合起来她才算得上是完人一个,很多时候她就像一个大观园的旁观者,而正册十二钗中没有她,留了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她和那一杯茅岩莓一样,入口甘甜,有个美好的结局。
自古佳茗似佳人,天下佳人之多、佳茗之甚,岂是我辈能一一品味得过来的。弹指人生、流云岁月,浮生能识几位佳人、能品几款佳茗已是兴哉、乐哉.......
由啖茶论道发起的“茶拼盘”项目茶叶拼盘营销术(首次透露)经过近百余款好茶中甄选出以上两绿(大佛龙井、信阳毛尖)、两红(祁门红茶、重庆南川乔木古树红茶)、两乌龙(凤凰单丛、武夷岩茶)、一黄(霍山黄芽)、一白(白牡丹)、一黑(安化千两)、一再加工(碧潭飘雪)、一组合(小青柑)、一非茶之茶(茅岩莓茶)共13款。
天下好茶太多,硬要选出13款也是一件难事,只有折中选出一些颇具代表性的茶品,供广大茶客分享。
下期将推出啖茶论道倾心设计的“茗国十三钗”精致礼盒包装及精彩文案,敬请留意!详情请垂询书卷弯刀,,联系。
更多好文章都在下面
▼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