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刘衍清呈陌上客谭解文先生

呈陌上客谭解文先生文/刘衍清(附原文:秋叶如丹——怀念姐姐博文)读谭解文教授忆家人文,悲从心起。感其父命运多舛,其姊聪慧有学而英年早逝,诗以叹之。悠悠微水逝如斯,多少乡愁念此兹。避祸樁萱移故里,囊萤慧姊别寒枝。春华未享恨魈魅,镜月难圆泣泪丝。我读君文肝胆裂,仰天长啸赋新词。.4.14注:“微水“,谭先生故乡新墙河之古称。“囊萤慧姊别寒枝",以古人囊萤夜读终成大材喻先生之姊以寒门子弟考入湖南大学。陌上客和诗才读到衍清先生文与诗,深表感谢!匆促中以七律一首答和之:又见清明雨若斯,家原青草绿滋滋。悼亡泣我文千字,赠句感君花一枝。湖畔风和春织锦,清河浪静水流丝。依依往事堪回首,健笔凭兄赋壮词。注:湖畔,洞庭湖畔;清河,即清水河,本人现居地清水村在其河边。再呈陌上客文/刘衍清蒙陌上客谭兄赐和吾作,兹再叠前韵以赓。血浓于水果如斯,不是亲情不念兹。花落花开伤去日,鸟栖鸟散恋故枝。春归犹剩芳魂魄,岁暮难留杨柳丝。惟有人间真爱在,行行碧血化新词。年4月14日晚

致陌上客(谭教授)

文/李斌《秋叶如丹》,泣血锥心,大作拜读!您用真实生动详细感人的文笔,忠实地记叙了岳阳一家人(知识分子家庭)悲欢聚散,艰辛坷坎的命运历程!特别是您大姐那坚韧不拔、心地善良、冰雪聪明、富有爱心、报效国家的传奇人生令我悲自心来,唏嘘不已……您的老大姐用今天的新名词定位应为岳阳一中的学霸!在那么艰苦的岁月里,她独自一人离家求学,该有多少苦楚和磨难全靠这个弱女子铁姑娘自己去应对与战胜啊!天妒英才,如此高知才女,竟在国防战线重要岗位上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在我脑海之中,文革前的岳阳一中,作为老岳阳城里的知识殿堂,最高学府,乃是兵強马壮,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我有一位名王三保的老同学,他的姐姐文革前从岳阳一中考入南京大学气象专业,后进入南京天文台工作,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定居南昌,我曾拟出电视专题采访计划,通过她弟弟联系,但遭婉拒,其曰:做客欢迎,采访不必!理由是院士也是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与今日社会上某些沽名钓誉之徒相比,可见其谦逊低调之为人了!还有原一中红旗文工团的周文英女士,与方楚雄同学,我小时曾在岳阳楼公园一个水泥舞台上看过她精彩的演出。文革前的女大学生,事业有成!后来听说曾经是深圳女副市长的候选人!现在有许多老岳阳人都还记得这位岳阳工商联周养轩会长的大小姐!她是长女,F面全是弟弟,取名为文英、文雄、文豪、文杰、文魁、文强,联起来便为英雄豪杰魁強!当年在老岳阳城里很有名气!谭教授,您的人生经历虽然坎坷但却是命运的强者,事业的楷模!您的大姐虽然远去了,但她的精神与功绩永存!特别是谭氏一家教书育人报效国家的沧桑经历,富有教育意义,将传颂乡梓,永存人间……秋叶如丹——怀念姐姐博文文/陌上客   姐姐博文去世已经十七年了。十七年间,我多少次想写一点关于她的文字,但每一想起那些令人怀念而又伤感的往事,就禁不住心神激荡,难以自抑,提起笔来又放下了。现在,我也快七十岁了,已是满头白发,常常想,再不写,待到有一天写不了了,岂不后悔?今年正月二十六日,是姐姐逝世十七周年的忌日,我终于坐到键盘前,打开了回忆的闸门。

父母养育了我们四个儿女,两男两女,博文姐是长女,我居次,弟弟成文老三,建文是小妹。父亲和母亲一辈子相亲相爱,我们四姊弟在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中长大,姊弟之间的感情也亲密深厚。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四兄妹从小到大,都是和乐融融,几乎没有过吵嘴斗气的时候。姐姐博文出生于农历甲申年(年)八月二十六日,那是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年。我的母亲与父亲结婚时十九岁,父亲比她还小一岁半,才十七岁多一点。父母亲的第一个女儿出生时,他们自己还是不懂事的孩子,更没有带孩子的经验。母亲后来笑着讲给我听,姐姐出生后,还在月子里的母亲不会给孩子打包,就自己设计缝制了一个棉袋,把姐姐囫囵地装进棉袋里,再用带子将棉袋捆扎起来,只把脑袋留在外面。当时她曾为自己的改革暗暗得意,觉得这种打包方法简单方便。可是过了半天当她把孩子从袋子里取出来时,发现袋子里满是粪便,孩子身上到处都沾满了,赶紧用水给孩子一遍二遍洗干净,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使用这个简易打包法了。父母生下姐姐后,好几年没生第二胎。这在当时曾经引来家族中一些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mlby/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