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吴朝香通讯员宋黎胜
怀孕34周的王女士没想到,一次轻微的牙痛竟然是凶险来袭的症状。对准妈妈来说,这个急重症虽然罕见,但一旦遇上,就极有可能危及生命,
所幸,医院心脏外科、产科等多学科联合紧急抢救,王女士母女二人最终都获得了平安。
突发的牙痛,竟然是凶险来袭的症状
家住杭州的王女士,今年33岁。怀大宝时,医院产检,期间身体出现了点问题,该院产科主任杨立伟无微不至给予很多帮助,直至孩子平安降生。因此,有了二宝,王女士再次“黏”上杨立伟。
10月下旬,怀孕34周的王女士又发生了些状况,医院保胎,10月29日出院。
“在之前,一点不舒服的都没有,当天中午11点多,我在病房一站式自助出院结完账,吃午饭,等待老公开车来接。”王女士说,刚吃午饭的时候,莫名举得牙痛,很快,胸痛、胸前区压榨、撕裂般疼痛伴喉咙堵塞感,排山倒海般袭来。
产科护士长姚钧,王女士的主管医师,主任医师陈煜、医生郭心、仲子星很快到床边,立即心电监护并紧急呼叫相关科室医师,迅速排除了心脏瓣膜疾病、气胸等胸部急症。
“该不会是主动脉夹层吧?”凭经验,医生护士不约而同想到了这个可怕的疾病。
崔勇主任团队在手术中
心脏超声很快证实了大家的推测。病情非常严重,上至颈动脉下到腹主动脉都出现了撕裂。
主管医生第一时间向科主任杨立伟和心脏外科崔勇主任汇报。大家清楚,主动脉夹层一旦破裂,几乎没有救回来的希望。
孕妇生命危在旦夕,平时很少因手术有交集的产科主任杨立伟与心脏及大血管外科主任崔勇等迅速汇集到一起,紧急制定急诊手术方案。
6个小时的手术后,母女平安
“抢救妊娠期主动脉夹层涉及到多学科密切配合。”产科主任杨立伟说,剖宫产手术时任何一个环节不慎,都有可能促发夹层破裂: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的血流会回流到心脏,主动脉夹层压力增大,有可能促发夹层破裂,稍有不慎,可能胎死腹中,甚至危及产妇生命。
按照方案,产科将首先施行剖宫产手术,心脏外科接着进行主动脉夹层手术,儿科也做好抢救早产儿的准备。
一场生死抢救拉开帷幕。
术中,麻醉起效不久,杨立伟主任等争分夺秒飞速打开了的王女士腹部、子宫,很快娩出一体重多克女宝宝,整个剖宫产手术过程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儿科医生将早产婴儿接至儿科新生儿监护病房,目前情况良好;
产科手术刚完成,待命的心脏外科医生和体外循环团队准备好仪器设备和药物,走上手术台。
已施行近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心脏外科主任崔勇等驾轻就熟,打开产妇胸腔,肉眼就看到她的主动脉夹层的血管壁已经被撑得薄如蝉翼,血液在夹层中漂浮清晰可见,轻轻一碰即破。
崔勇主任等将患者撕裂的主动脉血管置换为人工血管……
两台手术共耗时6小时,这个时候,医护人员们术前术中所有的压力和紧张才渐渐退去。
手术后,王女士在重症监护室、心脏外科医生护士精心医护下,恢复顺利,出院的时候,她很激动,对医护人员说:“死里逃生,多亏你们啊!”
杨立伟主任嘱咐王女士出院后注意事项
孕妇胸背痛要多加注意
杨立伟主任介绍,近年来,非产科因素所致的孕产妇死亡占比显著增加,而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非常罕见,起病凶险,死亡率高。
入院前死亡率为21%,若未加干预治疗,发病后的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3%。因此,积极快速诊断和正确治疗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与许多高危因素有关,主要病因有高血压导致的主动脉夹层,其次为主动脉壁结构异常所导致的马凡综合征。不过,王女士不属于这两者,她的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但她莫名胸骨后疼痛伴喉咙堵塞感,生命体征虽平稳,还是引起我们医护人员高度警惕和重视,及时进行了抢救。”
杨立伟主任表示,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在早期识别和诊断一直是个难点,妊娠合并夹层的早期识别更为困难。
需要提醒的是,撕裂样胸痛是主动脉夹层最为常见的症状,但女性在怀孕后,腹腔负担大,常有胸背部疼痛的症状,孕产妇会容易忽视主动脉夹层引起的撕裂样胸痛,误以为是正常妊娠反应,以至于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科普时间
主动脉是人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正常的人体动脉血管由3层结构(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3层结构紧密贴合,共同承载血流的通过。当主动脉出现内膜层局部撕裂,在强有力的血液冲击下,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被称为“主动脉夹层”。
简单来说,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壁分离,血液从裂口进入主动脉壁,把管壁中间的那层膜撕开、分裂、扩展,大量血液涌进去,又形成一个新的血管腔。当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夹层之内,只能流入不能正常流出,就会像吹气球一样,越吹越大,最终血管壁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膜,在主动脉血流的高压冲击下,一旦破裂,就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患者顷刻间死亡,只需几分钟。若是孕妇,则很可能是一尸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