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动脉通常起源于颈外动脉的后份,但也有其他的起源。其他的起源包括:枕动脉与咽升动脉共干发出,枕动脉发自颈内动脉(ICA),枕动脉发自椎动脉的第一颈椎(C1)或第二颈椎(C2)分支,更罕见可发自颈部动脉(常和咽升动脉一起)或发自第三颈椎(C3)的椎动脉分支。
一、比较解剖学的依据
在动物血管演变的过程中,枕动脉是逐步形成的。在鱼类,还没有真正的枕动脉。在两栖类,可见后颈部的动脉分支。在爬行类和鸟类,颈内动脉供应枕部肌肉,入颅后分为两支,较小的一支向后走行,供应上两个椎体水平的肌肉。到了哺乳类,才有真正的与颈外动脉沟通的枕动脉。
通过与其他动物“枕动脉”发育的比较,所谓的枕动脉在发育的不同阶段,与颈内动脉、椎动脉和颈外动脉都有一定的联系。到了人类,枕动脉除了发自颈外动脉,如果发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也是有迹可循的。
二、血管胚胎发育的依据
在胚胎发育的第一期和第二期,椎基底动脉系统发育自背侧主动脉和腹侧主动脉之间的吻合。从头端到尾端,分别是三叉动脉、耳动脉、舌下动脉和第一颈节段动脉。颈段的节段动脉共有八对,Padget称第一对颈部节段动脉为寰前动脉。Lasjaunias将第一对颈段节段动脉称为寰前动脉I型,第二对颈部节段动脉称为寰前动脉II型。
Lasjaunias设想,枕动脉的第一段近端上升段和C2水平的肌肉分支是II型寰前动脉的残留,枕动脉水平段和远端上升段是I型寰前动脉的残留。根据不同部位的动脉的退化,就演变出枕动脉发自颈内动脉或者椎动脉。
胚胎发育时期颈动脉-椎基底动脉之间的吻合,注意寰前动脉I型和寰前动脉II型之间的连接。
正常情况下的血管模式图,枕动脉发自颈外动脉,枕动脉与C1水平椎动脉分支有吻合。
正常情况下的血管模式图,枕动脉发自颈外动脉,枕动脉与C2水平椎动脉分支有吻合。
简化模式图,枕动脉发自颈外动脉,虚线代表退化的血管部分。
三、枕动脉发自颈内动脉
枕动脉发自颈内动脉,箭头示动脉退化部位在枕动脉与颈外动脉的连接段。
简化模式图,枕动脉发自颈内动脉,虚线代表退化的血管。
颈内动脉造影侧位:枕动脉发自ICA,咽升动脉很细小,发自枕动脉。
Uchino等于年报道,在分析例病人的MRA资料,发现有6例,7处的枕动脉发出异常,其中有4例病人(5处)枕动脉发自颈内动脉。另有一例枕动脉发自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处。
双侧枕动脉起自ICA近端后部。
右侧枕动脉起自颈总动脉分叉部上部。
四、枕动脉发自椎动脉
当枕动脉与颈外动脉之间的连接退化,而枕动脉与椎动脉之间的吻合支存在时,就可看做枕动脉发自椎动脉。
简图理解枕动脉发自椎动脉,虚线代表退化的血管。
枕动脉发自椎动脉。A为侧位;B为正位。小三角箭头示返流显影枕动脉如果从颈外动脉发出的“正常”走行。
椎动脉造影,侧位:枕动脉在C2水平发自椎动脉;弯箭示枕动脉的颈部走行。
五、枕动脉与颈外动脉其他分支共干
颈外动脉与其他颈外动脉的分支共干发出也是比较常见的。最常见是咽升动脉和枕动脉共干发出。如果咽升动脉较细,也可以认为是咽升动脉发自枕动脉。
其他还有甲状腺上动脉与枕动脉共干,很罕见。
选择性枕动脉造影:咽升动脉-枕动脉共干。
左侧颈总动脉造影侧位,示甲状腺上动脉和枕动脉共干发自远端闭塞的颈内动脉残端。咽升动脉发自枕动脉。蒙片显示颈动脉分叉位于C5水平。
六、枕动脉发自颈部动脉
主要是指枕动脉发自来自颈升动脉(来自甲状颈干)或颈深动脉(来自肋颈干)。枕动脉与颈外动脉和颈部动脉的肌支有明显吻合,在发育上,枕动脉与颈部动脉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下图:A为CCA造影,B为颈深动脉造影。在ECA上未见枕动脉分支,而颈深动脉远端为枕动脉的供血范围。
七、小结
枕动脉的异常起源的机理与枕动脉与其他动脉的吻合的机理之间有相似之处。血管的发育千变万化,血管之间的吻合也是千奇百怪。但是,无论血管的发育还是吻合,都是有迹可循的。
有关枕动脉解剖学习,我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加以描述:
1、枕动脉的分段和大体走行;
2、枕动脉的分支;
3、枕动脉和椎动脉的吻合;
4、枕动脉起源的变异。
这四个部分中,我觉得最重要,也最具临床意义的是“枕动脉和椎动脉的吻合”。我理解这些吻合平时就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由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以及这样的吻合分支实在是比较细小,在一般的脑血管造影上不能显示而已。我们在运用枕动脉行硬脑膜动静脉瘘或颅底肿瘤栓塞中,一定要注意这些危险吻合,避免栓塞风险。
枕动脉的学习内容还有很多,比如枕动脉和PICA的搭桥手术、枕动脉与偏头痛的关系、枕动脉与某种动脉炎的关系等,留待以后有时间慢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