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层医师公社作者:汤达
4个步骤,抢救高血压急症患者!
高血压急症发作是我们临床医生经常碰到的情况,及时有效的处理,能够降低患者出现意外的风险,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
笔者分享临床操作中的四个步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案例
前段时间,我在夜间接诊了一位患者,女性,58岁,因“突发头痛、头晕、呼吸困难2小时”来诊。入院时测血压/mmhg。
查体:
神志清楚,急性面容,口唇轻度发绀,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双肺底可闻及明显中细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见明显心尖异常搏动,未触及细震颤,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稍大,心率次/分,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双肾及肝区无叩击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未闻及血管杂音,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双下肢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
胸片提示:心影增大,心电图提示:HR次/分,窦性心动过速。
诊断:
1.高血压急症
2.急性左心衰
3.窦性心动过速
处理:
给予患者端坐体位,吸氧,硝酸甘油10mg+5%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注,每分钟20滴左右。动态监测血压,同时给予40mg呋塞米静脉推注,西地兰0.2mg静脉推注。
半小时后患者血压逐渐下降,后将血压维持在/mmhg,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平稳,改为口服药物非洛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治疗,患者病情改善,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做进一步处理。
第一步:判断是否为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二者是有一定区别的,而且对于患者的预后与转归也不尽相同。
高血压急症是血压明显升高大于/mmhg,伴有进行性脏器严重受累,比如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脑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危象等所致的严重高血压。
亚急症则表现为血压明显升高大于/mmhg,并无靶器官受累。
对于基层医生来说,正确分辨高血压急症十分重要,可在短时间内使病情缓解,预防进行性或者不可逆的靶器官功能损害,降低死亡率。
因此,针对高血压急症通常选择静脉使用降压药物为主,而亚急症可选择快速起效的降压药物或者根据情况选择静脉给药。
第二步,及时采取逐步控制性降压措施
治疗原则:及时降压是首要原则,但对于高血压急症血压下降幅度不宜过快,应采取逐步控制性降压,降低幅度一般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
随后2-6小时内将血压控制在在较为安全的水平,一般为/mmmhg,24-48小时后可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重要器官缺血的表现,降压幅度还应更小,以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可在1-2周将血压控制正常水平。
第三步,选择适合的紧急降压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紧急降压药物。
1、硝普钠
该药物可以直接扩展动静脉,减低前后负荷,通常起始剂量为10ug/min静脉滴注,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
注意事项:使用时必须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水平调节滴注速度,有条件可以使用心电监护。
不良反应:包括轻微恶心、呕吐、肌肉震颤,长期大剂量使用需要注意硫氰酸中毒发生,特别是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尤为注意。
2、硝酸甘油
该药降压效果不及硝普钠,但是降压起效也较快,但停药后数分钟作用消失,通常以5-10ug/min静脉滴注,也可以静脉泵入,特别适用于高血压急症伴有急性心力衰竭、冠脉综合征患者。
注意事项:使用同时也需要监测血压情况,根据血压调节滴注速度,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
不良反应:出现面色潮红、心动过速、头痛、呕吐等。
3、尼卡地平
属于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个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一般从小剂量0.5ug/kg/min静脉滴注,可逐渐增加到10ug/kg/min,特别适用于高血压急症伴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不良反应:可有心动过速、面色潮红等。
4、拉贝洛尔
一般以0.5-2mg/min速度静脉滴注,5-10分钟起效,总量一般不超过mg,适用于高血压急症合并妊娠、肾功能不全患者。
不良反应:有头晕、直立性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等。
第四步,做好各个系统查体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一点,临床工作中,患者是否伴有靶器官受累的症状和体征至关重要。
查体重点:
神经系统:是否伴有瞳孔改变、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脑膜刺激征、双侧病理征等;
呼吸系统:是否伴有呼吸困难、肺部啰音、胸痛、背痛等;
循环系统:是否伴有心音异常、心衰、心肌缺血、主动脉夹层、双下肢浮肿等;
泌尿系统:是否有血尿、蛋白尿、少尿、急性肾小管损伤等;
特殊情况建议:
1、脑卒中过度降压不利于脑灌注,/mmhg通常可以接受。
2、脑出血避免使用硝普钠和硝酸甘油制剂,因为可以增加颅内压,可以选择尼卡地平等药物。
因此,对于高血压急症,既要迅速处理又要果断拿捏病情程度,必须综合评估,不能局限于降低血压为目的。
在我国大约有2.7亿高血压患者,每4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率占46.5%,治疗率41.1%,治疗控制率33.3%。
因此,针对基层医生而言,积极宣教、促使城乡居民提高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依然任重而道远。
-END-
/相关阅读/
·哪些患者千万别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如何用?一文搞定
/推荐阅读/
·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