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
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
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
细细呀道来唱给诸公听呀
秦淮缓缓流呀盘古到如今
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呀
瞻园里堂阔宇深呀
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呀
------《秦淮景》
上个月的一个周末,想看电影想的心里痒痒,浏览网页的时候看见了《金陵十三钗》的海报,残垣断壁被蒙上一层破旧的宛如老照片质感的暗黄,灰蓝色的飘着雪的天空中三张神色各异的脸,以及站在废墟里穿着长袍留着短发往回看的女孩,我不知道是什么吸引了我,吸引我去点开这部电影,这部张艺谋导演在六年前执导上映的电影。
分钟的讲述,画面一帧帧地数过,我从最开始抱着打发时间的想法,到最后,对着黑屏中长长的演职人员表说不出话来,心里面被年血雨腥风的南京占领着,堵着……
电影讲述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十三个风尘女子与假扮神父的洋人与一群女大学生互相看不惯的故事,但一切都被那颗冲破窗户射进教堂的子弹改变了,所有的人,开始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血腥,最恐怖的侵略屠杀,但随着教堂里的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教堂却终于没有抵挡住日寇丧失人性的屠刀,在被要求去参加日寇的圣诞庆祝会的前夜,十三个风尘的女子毅然选择打扮成了女学生般简单干净的模样,披着唱诗袍,怀揣剪刀,替真正的女学生们去赴了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最难忘的人物,倒不是举手投足风韵十足,光是走出来,站在那里眉目里的烟波转一转,就知道不一般的头牌玉墨,却是尚还没有那么风情万种,眸子里还盛着看不透这复杂社会的单纯的豆蔻,电影里她的第一次露面,翠绿色的底子,正好衬着她的名字,上面绣着暗蓝色的叫不上名字的花朵,她穿着这样的旗袍,卷烫成团的头发倚着微微圆的脸,发间吊着圆润的珍珠耳坠,细挑的柳叶眉,唇角挑起刚好的笑意,我当时觉得,豆蔻也是美的,她的美,不同于玉墨的妩媚,而在于一股子少女尚存的灵气和娇羞。
在电影里,豆蔻和浦生联系在了一起,后者,一个被救下的身负重伤的离死不远的小孩,被豆蔻当成自己的亲弟弟,当成自己的挂念,她脸贴脸地柔声耳语:“你娶我吧?我跟你回家种田”。“浦生说:“我家没田”。豆蔻不急,接着问他家有啥,浦生说“啥也没有”,豆蔻的眼睛转了转,不紧不慢地说:“那你找根棍子,我弹琵琶,一起去要饭,给你妈吃。”这对话,简直暖的让人心碎,后来,豆蔻为了给浦生弹一首完整好听的曲子,硬是和香兰偷偷的跑出了教堂,跑回了妓院,翻箱倒柜,只为找到几根完整的琴弦……当贝尔和陈乔治找到她的时候,朦朦胧胧的纱帘上,染着未干的血迹,头发湿漉漉的,一撮一撮的,鲜血顺着头发,一滴一滴,滴到了肩膀上,她坐的椅子边上,血泊里,浸着一束系好的琴弦……
我看到这儿的时候,心里面除了恨啊就是快溢出来的心疼,我是多难受啊,难受这个姑娘,就此香消玉殒,难受这个姑娘,到死是为了给素不相识的弟弟弹首曲子,却也到死没能弹上。
最难忘的场景,该是临别的那个晚上吧,被女学生们说“带来了秦淮河,带来了脂粉味”的风尘女子们,穿着朴素的蓝色粗布袍子,卸下浓妆,玉墨坐在众人中间,抱着琵琶,琵琶声起,众人吴侬软语,整整齐齐地挥舞着纤纤玉手,而女学生孟书娟坐在教堂的楼梯上,光透过琉璃窗子照下来,照出她蜷成一团的身影,她平静地看着空空荡荡的教堂大厅,她听见从里屋传来了娇柔温软的歌声,下一秒,镜头一转,孟书娟的眼前,十二个着旗袍,一步一款款,一眸百媚生,用苏州话吟着《秦淮景》,并排走来的女子啊,那个场景,凄美又苍凉,让我在屏幕前不敢出声,怕一个呼吸的起伏都会惊扰了那个年代独有的阴柔之美。
有很多影评说,《金陵十三钗》是故事的,太故事了,可我宁愿沉浸在这故事里,这些没有多少世事寄托的秦怀女,因为她们无关世间安稳或动乱的精神寄托,愿意为了几根琵琶弦,一对耳环,一只猫,而冒死追寻,她们从被逼为娼的时候,就学会了怎样在自己的世界里求生存,可也正是这些被人们唾弃厌弃,处在社会边缘的女子们,懂得生命的卑微,懂得情谊的伟大,正因为受过摧残,才会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年幼的女学生们,用生命包容了这个世界的丑陋。
MYJ.T.
作者
香樟年华/xznianhua
作者群:
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平台:
不大——当你愿意走上台前
用文字和大家见面时,
整个舞台是你的,
香年给你整个舞台!
不小——近四万粉丝,八万只眼睛,
翘首以盼,只为等你!
如果这个时代给你一个话筒,
在这里,这个话筒就是两个字
后台回复投稿,了解相关信息。
(合作伙伴:文化素质教育特色基地)
排版:丁之琳
责编:陈尔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