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
比较体外预开窗技术(PMEG)及杂交技术(Hybrid)治疗累及内脏动脉分支的主动脉疾病的近中期疗效。
研究方法
对年至年单中心治疗的8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70.0±10.6岁,73名男性),其中接受PMEG60例,Hybrid28例;68例夹层动脉瘤(Post-dissectionTAAA)患者中44例采用PMEG技术,24例采用Hybrid技术;20例真性动脉瘤(Degenerative-TAAA)患者中,16例行PMEG技术,4例行Hybrid技术。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30点死亡率,主动脉疾病相关死亡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次要终点为内漏率及再干预率。对目标靶血管的稳定性、通畅率及手术时长,失血量,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情况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8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PMEG组中,35例采用四开窗技术,8例采用四分支支架技术,17例患者采用开窗/分支支架技术。共重建条靶血管。Hybrid组中,共重建条靶血管。30天总体死亡率为3.3%[PMEG组2例(3%),Hybrid组1例(4%);p=0.93]。主要并发症包括呼吸系统并发症[14.8%;PMEG组4例(6.7%),Hybrid组9例(32.1%);p=0.02],心肌梗死[9.1%;PMEG组2例(3.3%),Hybrid组6例(21.4%);p=0.01],脊髓损伤(6%),肾功能损伤[12.5%;PMEG组4例(6.7%),Hybrid组7例(25%);p=0.03]。平均随访22.3±4.9月,总体死亡率为4.5%[PMEG组2例(3%),Hybrid组2例(7.1%);p=0.42],两组总体生存率Kaplan-Meier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总体再干预率为11.7%[PMEG组9例(15.5%),Hybrid组1例(3.7%);p=0.32]。
表1.患者临床特征、术中情况一览
表2.近中期结果一览
图3.两组总体生存率曲线
研究结论
体外预开窗技术和杂交技术均是治疗胸腹主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和杂交技术相比,体外预开窗技术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较好的近中期随访结果,但仍需要进一步长期随访研究。作者简介
李晓强教授
南京大医院血管外科行政主任,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荣获“国之名医”殊荣。江苏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部副主席,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非血栓性静脉疾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静脉联盟中国静脉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血管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医学会血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血管再生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组织工程分会干细胞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编委、《中华普通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周敏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血管外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擅长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现任江苏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秘书兼主动脉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学外科分会胸主动脉学组委员、中国医促会血管外科分会颈动脉学组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血管外科分会颈动脉学组委员、国际脉管联盟中国分部颈动脉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疗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学会委员。先后受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政府、省卫生厅委派医院血管中心、医院心脏中心、医院血管中心访问学习。主持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医学科技奖和新技术引进奖8项。已入选江苏省“”人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计划、“科教强卫”工程等。RefYangGuangmin,ZhangMing,MuzepperMehmutjanetal.ComparisonofPhysician-ModifiedFenestrated/BranchedStent-GraftsandHybridVisceralDebranchingPlusStent-GraftPlacementforComplexThoracoabdominalAorticAneurysmRepair.JEndovascTher.,27:-.本文由杨光敏医师撰稿血管资讯VascularNews
专注血管外科领域宣传与继续教育新媒体
合作联系
Vascular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