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药店的铺天盖地如同商场一般,还时不时打着促销的广告。药店的普及虽然方便了人民大众的购药需求,但因为百姓对医药常识的缺乏,看似自由购药的时代似乎也遗留下了很严重的隐患。
这个事情要从当下肿瘤的泛滥说起。曾几年前拜访一名民间治疗肿瘤的人士,时间仓促,饭桌上只聊了只言片语。记得我当时的问题是:"您认为您治疗肿瘤多年,您觉得在您的观念里肿瘤的发病原因什么占第一位?”他回答说:“药物的普及”。当时我只做了参考,毕竟在医疗界关于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很多观点。这位人士大概想表达的观点是西药抗生素的普及,将侵入人体的邪气直接扼杀在了体内,如果扼杀不彻底,则留下了肿瘤的隐患。而我今天要说的是中成药的普及,对肿瘤带来的不可忽视的隐患。因为我是名中医,所以要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观察药物乱服的弊端。
在中医的《伤寒论》里,可以找到肿瘤的影子,其名曰:“脏结”。
原文是这么说的:“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这句话类似在说:脏腑中,肝胆脾胃的部位,包括少腹----即小肚子俩侧妇科的部位,包括肚脐旁的肠道,如果有疼痛的结块,那么就类似现在的肿瘤。这里称为“脏结”。
更重要的是后面的一个字:“死”。说明在古代,这类病都是直接定义为死症的,比绝症还说的彻底。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那么“脏结”是怎么引起的?
说到“脏结”,先要说说“结胸”,这俩个病症状有点相似,但俩个病有本质的区别。也是严重程度不同的表现。
《伤寒论》说:“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这个“痞”即脏结,即古代认为肿瘤的成因。
金元时期的名医李臬说:脏结与结胸相似。皆下后邪气入里。与阳相结,结在胸者,为结胸。与阴相结,结在脏者,为脏结。惟其阴结。故脏结无阳症。不往来寒热。或但寒不热。其人反静。饮食如常。时时下利。舌上白苔。胁肋脐腹。引入阴经俱痛者。胸中有寒。所以难治。
那么这段话和现代的医药泛滥,老百姓随便不了解情形自己买药吃导致肿瘤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这段话在说,一个人感冒了,发烧,发热,加上吃的饮食多,好像食积上火。人们自以为是上火了,需要吃点消食泻下药,通通肠道下下火,结果自己买药吃一些比如三黄片,保和丸,栀子金花丸之类的或轻或重有泻下作用的药物,把还没有清除的体表的风邪直接引入体内,因为用泻下药是可以随着体内能量空虚而将体表的邪气直接引入脏腑里面的。而这引入体内的邪气本该是用发汗法从体表发出去的。结果没有发汗,临时自作主张吃了泻下药,最后将邪气引入内脏变成了结胸症,这还是在人体阳气足的情况下的结局,是幸运的。是“结胸症”,有救。
如果一个人阳气不足,脾肾阳虚,加上偶然的胃肠型感冒,不想吃饭,自己以为是消化不好,吃消食泻下的药,那么结局就会引发我们现在所说的“脏结”症,就是肿瘤的起因。而且因为身体阳气不足,所以这个结块会一直停留无法消除,直到越长越大,与身体里气化不了的痰饮相结合形成更重的瘀血块,恶性循环,成为不治之症。
所以,老百姓随便买药,随便吃药是有风险的,如果想吃,不防先找一位中医诊脉后,脉象不浮,确定没有感冒或者风邪在体表的症状后再吃,是更妥当的。
最后希望老百姓在服药的时候,不要因为服药不当而带来更重的后果,希望所有人健康平安,永无疾苦。
(吕广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