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她的病非常罕见

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近日,一位来自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的女技术人员,医院产科住院,于年1月11日上午抢救无效,突然离世。此后,引发一场被称为 的医闹(前情回顾)。

产妇死亡原因

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的女技术人员杨女士出现胸痛继而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多科室联合抢救无效死亡。经过尸体解剖猝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

据媒体报道,杨女士34岁,患高血压十多年,因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于年12月28日孕26周多时,被医院收治入院。院方说,住院后经系列检查和专家会诊,杨女士病情相对平稳,但1月11日,她出现胸痛,继而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多科室联合抢救无效死亡。院方初步判断,导致杨女士猝死的原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随后的尸体解剖也证实了院方的判断。

这场悲剧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三份官方声明的出现,让事件迅速在网上发酵。

先是死者单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函,医院对该所青年科技骨干杨某之死“做出公正、透明、翔实的调查,给出一份真实、完整的结论”。紧接着,北医三院回应事件经过,指出死者家属聚集在病房打砸辱骂,追打医务人员,医院正常秩序,对其他孕产妇的安全造成威胁。目前此事引发的医患冲突已经平息,接下来双方“准备走法律程序”。之后,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声明支持院方,质疑中科院理化所发函的正当性、内部公函为何会先在网络上流传,但相信法律会给纠纷双方一个交代。

据调查,杨女士五年前曾经在北医三院经 婴儿技术怀孕,但妊娠中因妊高症引发重症子痫,早产一名女婴。医院喂养过程中出现窒息意外,抢救过来后觅食反应消失,院方建议不再救治。

杨女士的家属说,杨一直想要个孩子,这次怀孕时血压控制得不错,在12月28日入院之前,并没有医生要求她终止妊娠。家属质疑院方医院失职,未对杨做主动脉夹层相关检查。

主动脉夹层是什么病?

何为主动脉夹层破裂?

很凶险!几乎无人能死里逃生!十分罕见,一旦摊上,往往就是一尸两命。

很多孕产妇会忽视主动脉夹层引起的撕裂样胸痛,误以为是正常妊娠反应,以至于错过 治疗时期。”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并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又称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打个形象点的比喻,想象一条连接水泵的管道内壁破了个口子,水不全从管道里走了,有部分从破口跑到管道的夹层去了,导致夹层的撕裂越来越长。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主动脉血管由3层组成,且3层是紧密贴合的,血液一旦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就会形成夹层血肿。当有一天,缺口承受不了大量的血液冲击,就会‘决堤’。主动脉是人体 的一根动脉,一旦破裂,大量的血液就会突然涌向心脏,‘淹没’心脏,压停心脏,这在医学上叫作‘心包填塞’。心脏一旦骤停,机体无法泵血,若抢救不及时,往往就意味着死亡。”。

临床上,主动脉夹层又被称为“旋风杀手”,顾名思义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患者在48小时内的死亡率高达50%,而且每过一小时,死亡风险就会增加1%。一旦发生破裂,患者可在几分钟内猝死,能够死里逃生的算是极度幸运的。。

浙医妇院陈丹青教授说,主动脉夹层,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一旦发生在特殊人群孕妇身上,危险程度更是直线上升。不过,这个疾病本身就比较少见,孕妇得的概率更加小,在她从医的30多年时间里,还没接诊过这样的病例,只听其他医生说起过。

如何引起的?

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很复杂,常见的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外伤、炎症等,其中,以高血压最为多见,约80%-9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史,且大都在10年以上。

妊娠是另外一个高发因素,据研究报道,在40岁前发病的女性中,50%发生于妊娠后3个月内或产褥期早期。血容量、心排出量增加及血压升高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但尚未被证实。

而北医三院事件中的死者,高血压和妊娠两个高危因素全部具备。

发病有何症状

通常,主动脉夹层发病突然,而之前并无征兆,患者会感到撕裂般的剧痛。高达96%的患者会有突发、急起、剧烈、持续而且是不能耐受的疼痛。

主动脉夹层导致的疼痛还具有放射性,通常放射到背、腹、下肢。

另外,约有一半或1/3的患者出现休克、虚脱与血压变化。

孕期猝死,与子痫脱不了干系

看过英剧《唐顿庄园》的读者可能对“子痫”这个医学名词并不陌生,剧中唐顿家的三小姐产下一女后,就是因为子痫发作,来不及抢救便一命呜呼。

这一剧情发生在上世纪初,当时的医疗状况远不及现在,但即便在今天,子痫仍是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这次杨女士孕期猝死,也与子痫脱不了干系。

五年前她曾经在北医三院经 婴儿技术怀孕,但妊娠中因妊高症引发重症子痫,早产一名女婴。医院喂养过程中出现窒息意外,抢救过来后觅食反应消失,院方建议不再救治。

据了解,子痫可发生在妊娠晚期、分娩期或产后24小时内,症状是眩晕头痛,不省人事,两目上视,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全身强直,清醒后继续复发,甚至昏迷不醒。

女性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称为子痫前期,这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是妊娠期特发疾病,可影响机体各个器官,发病率约占全部妊娠的3.9%。

据统计,本身患有高血压的孕妇,妊娠期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是普通孕妇的4-5倍。

以下人群要注意

随着全面二孩*策的放开,门诊中,高龄、高危产妇越来越多。以下几类人群尤其要注意:

1.年龄超过35岁的女性。

2.有过不良怀孕分娩史,特别是很早期就发生过妊娠期合并症的女性。

3.本身有合并基础疾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此类女性孕前先咨询专科医生,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怀孕。

4.近期做过手术的女性。

医学上,将35岁以上孕产妇称为高龄产妇。虽然,杨女士还不到35岁,但也已经错过了 生育年龄。一般来说,女性 怀孕年龄为23岁-28岁, 不要超过30岁。一旦超过30岁,不仅生育力下降,相应的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窘迫,流产、早产等风险都会大大增加。这与女性孕期激素水平的改变,身体负担加重密切相关。

综合自都市快报、齐鲁晚报、百度百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mlks/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