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啦镇江的金山翠芽总分第一荣获全国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 http://m.39.net/pf/a_4784987.html
金山翠芽总分第一获奖啦!!!

近日,中国茶叶学会发布《全国茶叶品质评价排行榜(第一阶段)》,句容市下蜀茶场生产的金翠牌金山翠芽茶以总分排名第一获得五星级品质评价。

据了解,第一阶段共收到委托绿茶茶样只,经过专业评选,我市共有7家茶场选送的产品入围排行榜。除获得第一的金山翠芽茶外,还有句容市赵庄林苗场选送的茅山长青,句容市林场选送的句林牌宝华玉笋,句容市龙山茶场选送的容华牌龙山白玉螺、茅山长青,镇江市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送的水月雨牌白茶、黄金芽也入围榜单。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评价,企业可全面了解产品在相同茶类中的品质水平,进一步改进工艺,提升品质。同时,可让消费者了解茶叶产品各项感官因子特性和品质水平,提供选购依据。此外,可进一步促进茶叶生产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创响产品品牌,推动茶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高兴之余,我想起了张忠盛先生的一篇谈镇江人吃茶的文章,特推荐给大家。

文/张忠盛(作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茶文化”,镇江也不例外。

据不完全统计,镇江茶楼、茶社、茶吧已超过家。镇江人对茶情有独钟,镇江人习惯将糕点称为茶食,把吃早点称为吃早茶,“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可见镇江人对吃茶的钟爱,吃茶是镇江人不可或缺的饮食习俗。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是与咖啡、可可齐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镇江有饮茶之俗最迟应始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

据陈寿《三国志·吴志》记载,“以茶代酒”的典故出于镇江一带。唐朝茶圣陆羽的《茶经》记载“天下产茶者,三十六州”其中就有有润州。宋代朝廷实行榷茶制,茶叶专卖官卖,到清朝时,镇江已占全国榷茶的1/6。

镇江种茶、吃茶的历史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文氛围有关。镇江地处楚尾吴头、江河交汇之地;典型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有十分适宜茶叶生长的土壤和充沛的阳光雨露,历来产上品茶和名茶。明清《丹徒县志》记载:“徒邑迤西诸山产茶,五洲山出者尤佳,名云雾茶。”“碧螺春茶,系迤西诸山所产的一种,宣统二年送南洋劝业会评审获金牌奖。”《句容县志》记载:“茶则有空青云雾,玉门桥所产亦高品。”“乾茶,出于乾云观。”《丹阳县志》亦有“土茶,晓里桥南数里杨城,产此。每年于二三月间采之,风味不减武夷。”文字记录。民国4年(年)句容武岐山空青茶,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获金奖。

好茶一定要用好水冲泡。明代许次纾《茶疏》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镇江山水“雄”、“秀”兼而有之,好山好水;名泉比比皆是,古井星罗棋布,据统计唐宋元明清历代水井共有口。

金山西侧有中泠泉,冠名“天下第一泉”,金山寺里有龙泉,南山有虎跑泉、鹿跑泉、珍珠泉、竹林泉、寄奴泉、林公泉、夹源泉等,城里有东泠泉、紫金泉、古泮泉、第一神泉,三官塘泉群、古通巷的朗泉,郊外有东乡姚桥仙的鹤泉、五洲山千尺泉、茅山泉群、丹阳玉乳泉;娄巷唐代古井、生产巷永兴寺井、景乾庵井、鼓楼岗一对龙眼井、魏同兴巷圣寿寺井、北固山顶淌来井、华山村的晋朝古井、、季子庙沸井……名泉古井数数不胜数。

镇江泉水晶莹澄澈,水质一流。三官塘泉群的水清澈透明,纯净自然,冬暖夏凉,饮如甘霖;茅山喜客泉四溢气冒珠滚,形如珠玑沸腾,状似万斛吐玉;虎跑泉、鹿跑泉为姐妹泉,泉质“甘香润吻”;林公泉位于南山山腰,背依山崖,岩石嶙峋,泉水清澈,雨后泉眼处似有叮咚乐声传出,令人心旷神怡。季子庙沸井,六口井紧紧相邻,滋味却各不相同,古时僧人汲井水沏茶待客,客人啧啧称奇。

最为神奇的是中泠泉,泉眼原来在扬子江江心,泉水宛如一条戏水白龙,自江底喷涌而出。“色如翠玉,浓似琼浆”“盈杯不溢”,贮泉水于杯中,水虽高出杯口二三分而不溢出,水面放上一枚硬币,不见沉底。泉水甘冽醇厚,特宜煎茶。唐朝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时,中泠泉名列全国第七。后唐名士刘伯刍把宜茶的水分为七等,中泠泉水味和烹茶之味俱佳,名列第一,从此中泠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成为镇江人的骄傲。在明清时就有民谣讲,“镇江有四怪,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一泉水高价卖。”

历代名士文人在镇江,饮泉品茶,留诗咏赞。

唐代著名诗人张祜展现的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古寺人名在,清泉鹿迹幽。竹光寒闭院,山影夜藏楼。”

南宋陆游为官京口,诗句提及汲取泉水之难:“铜瓶愁汲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形象地突出了中泠泉水的珍贵。

文天祥诗则有英雄的豪迈:“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此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元朝萨都剌有“山中有景无多地,天下知名第一泉”,明代唐寅也有诗曰“日斜未放沧浪渡,饱酌中泠洗宿心”。

明代诗人陈沂在茅山观赏后写道:“池上一鼓掌,池下泉四溃。间喧觱沸起,散乱如珠碎。为问何为然,人云此地肺。消息与人通,气动随謦欬。我来方肺渴,掬取聊一溉。”

清朝康熙皇帝一生嗜茶,也曾品评金山中泠泉:“缓酌中泠泉,曾传第一泉。如能作霖雨,沾酒遍山行。”

郑板桥中举前,曾在镇江焦山别峰庵读书,写下了许多好茶联。著名的有:“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江水烹茶”“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把青山美景、大江风光都纳入茶联之中。

清代镇江平民诗人王汝州,《咏茶铫》一诗是心高气傲的牢骚,也不乏幽默:“久居冷地无人问,才得温和气便高;器小不堪成大用,两三杯水做波涛。”

镇江人爱茶的习俗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早在清代和民国时期,镇江茶馆林立、遍布城市各主要街道,“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生动描绘了镇江人爱喝茶爱洗澡的生活习惯。

当代镇江人把“上宴春,吃早茶”当成一种时尚,当成一种待客的礼仪。宴春早茶每天高朋满座,已经成为镇江市的一张新的名片,吸引着各地的旅游者。

更让爱茶的镇江人高兴的是,镇江有自己的名茶,地产名茶多达10余种,如金山翠芽、茅山长青、南山滴翠、三山香茗、墅山翠萝、夙美剑毫、吟春碧芽等品牌,金山翠芽在全国历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共获7个特等奖,曾在两届全国同类产品评比中夺冠,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展示。

镇江的大型茶博园,园址在丁卯横山西侧。茶博园集茶园、古井、山泉为一体,围绕茶主题,分茶文化展示区、体验区、陆羽纵馆区、茶艺会馆、名人足迹纪念馆等馆区,参观之后,坐在茶园品茶小憩,泉水叮咚、茶叶飘香、那是怎样的一种享受!

镇江的学校

老镇江

镇江名人故事

镇江味道

镇江诗歌的故事

你好,这是我的家乡,镇江!这是我的新名片

伯先公园,多少镇江人珍贵的童年!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mlks/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