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呈高发趋势,发病人群涉及各个年龄段,以中青年为主,致死性极高,这就是主动脉夹层,被称为人体“不定时炸弹”。主动脉夹层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哪些人需要特别注意?今天,带你认识主动脉夹层。
一、什么是主动脉夹层?
人类生命活动能够继续的一个基础就是心脏跳动将含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液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又将血液进一步送到全身的各个脏器。主动脉是整个人体血液循环的源头。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由于各种病因(最多见的就是高血压病、特别是没有控制的高血压)导致的主动脉壁压力增加或结构变化,血管内壁的内膜出现破口,在高速、高压血流持续冲击下,拥有三层结构的主动脉的内膜与中膜分离,血液注入内膜与中膜之间的腔隙内,形成一个血液不能流动的假腔,假腔内的血液不能充分流动供应相应的脏器,当然,如果整个压力足够大,导致动脉全层破裂时,血液流到血管外,全身脏器严重缺血,很快即死亡。这是一种致死性的急危重症。本病的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典型表现为突发持续剧烈的胸背部疼痛。如不及时诊治,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
二、主动脉夹层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
有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年龄为51岁,其中男性约占3/4,尤其好发于马凡综合征患者。
三、主动脉夹层的病因有哪些
由于年龄增长等各种原因,主动脉血管壁可出现血管弹性变差。此时血管内的血流对管壁造成的压力也会增大,从而进一步损伤血管壁,使主动脉血管内壁出现破口。血液从破口流入血管壁,最终形成主动脉夹层。
▲视频丨主动脉夹层科普视频
四、主动脉夹层有哪些诱发因素
●高血压是发生主动脉夹层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有文献报道,50.1%-75.9%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在高血压患病人群中,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此外,随年龄增长,本病的发病率也增高,可能与年龄增长造成血管壁结构异常有关。
●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硬化斑块内膜发生破裂时,容易导致主动脉夹层,尤其是长期吸烟、血脂异常、合并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遗传性血管病变;●主动脉炎性疾病;●主动脉局部感染或外伤;●妊娠,在40岁前发病的女性患者中,有50%发生于孕期或产后,合并马凡综合征或主动脉根部扩张者发病风险更高。五、临床表现
典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往往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疼痛部位可在前胸或胸背部,也可沿着夹层分离的方向放射到头颈、腹部或下肢,累及肾动脉时可引起腰痛。六、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无论我们进一步要采取何种治疗手段,首先应进行相应的保守治疗,控制血压,控制疼痛。
介入或手术治疗:在患者情况适当稳定后,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根据夹层的类型而定。“胸、腹主动脉介入腔内隔绝术”的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治疗技术。
医院介入科于年开展“胸、腹主动脉介入腔内隔绝术”,至今已成功救治数百例患者,对于主动脉夹层疾病拥有成熟的诊疗技术和丰富的诊疗经验。
介入科咨询电话
介入科医生办公室:
-
杨永滨副主任医师:
谭永华副主任医师:
长按识别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