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附一丨一颗比主动脉夹层更加凶险的炸

主动脉夹层被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发病时来势汹汹,进展迅猛,病人性命可在须臾之间。这位“夺命高手”早已江湖闻名,因此一旦碰到主动脉夹层患者,一般都会高度重视,及时转诊救治。

然而,对于主动脉夹层的“难兄难弟”、同属于主动脉综合征大家族的一员:主动脉壁间血肿,却没有引起重视。

事实上,主动脉壁间血肿是一个潜在的致死性疾病,稍有不慎便可进展为主动脉破裂,可能比主动脉夹层更加迅猛。

最近,我院心血管内科就收治了一位主动脉破裂的患者。76岁的李阿姨,因为主动脉破裂转入心血管内科,转入的一周前因胸痛做了CTA,发现肺动脉多发不完全性肺栓塞,不幸的是,在检查中同时发现: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壁间血肿。

问题来了,这两种疾病是一对“矛盾”的存在,因而在老人家的体内竞争生存。最终,另一种“凶险级别”很高的疾病——肺栓塞出现了(健康附一丨年轻女记者崴脚离世,原因竟是肺栓塞!快来学习“预防血栓动动操”!),李阿姨用上了抗凝药。

但很快地,主动脉壁间血肿却不愿意再沉默,短短几天,复查CTA已经变成:考虑主动脉及胸、腹主动脉多发壁间血肿形成,并活动性出血,未除外局部突破外膜可能,患者生命危在旦夕。

转来之后,我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陆东风教授带领团队医生,迅速制定完善的方案,给患者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成功植入主动脉覆膜支架,随后再抗凝治疗肺栓塞,直至出院。

幸运的是,李阿姨得到了合理的对症治疗,目前恢复情况良好。但面对这近一年来的第N个因为对主动脉壁间血肿不够重视而引发严重后果的病例,普及主动脉壁间血肿的相关知识已是迫在眉睫!

心内科陆东风教授和曾昭华教授都在反复强调:主动脉壁间血肿不是小事。它也是主动脉综合征大家族中举足轻重的一员,就像一头刚刚打瞌睡的狮子,一个小小的刺激就可能叫醒它,引发致命性的后果。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壁内膜完好,而中膜或中膜近外膜处有血液形成,可以在升主动脉或降主动脉等部位呈局限性改变,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10℅~30%。

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病因有2种:

⑴主动脉壁滋养血管破裂;

⑵动脉粥样硬化穿透性溃疡。

分型

StanfordA型:累及升主动脉,88%可能进展为主动脉夹层。

StanfordB型:仅累及胸降主动脉,其中3~14%的患者可能进展成主动脉夹层。

诊断方法

√CTA:诊断及随访首选。急性主动脉壁间血肿因继发性壁内血栓致主动脉壁增厚,在平扫CT中表现为典型的新月形增厚,少部分病例可表现为环形增厚。研究显示新月形增厚7mm则考虑主动脉壁间血肿。优点: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呼吸急促的患者亦可完成。

√MRA

√食管超声心动图

治疗

根据血肿的形态及分型,可选择外科手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以及药物保守治疗。在慢性期,主动脉直径>55mm或1年内增加5mm以下被认为是外科或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药物治疗:适用于无症状B型血肿患者在严密监测下,以降压、调脂及对症处理为主。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1.适用于合并有穿透性溃疡且有症状形成的假性动脉瘤或破裂患者;

2.不适合外科手术的患者;

3.尤其对于合并其它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梗塞、脑梗塞等)的B型主动脉壁间肿患者,有更突出的潜在的破裂风险,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和疗效已被公认。

√外科主动脉置换术

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A型血肿,但有并发症可能性。

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年龄超过70岁;合并其它高危因素者。

如果主动脉直径>4.5cm无论血肿位置如何都存在进展为夹层的风险。

最后,重要事情说三遍:

主动脉壁间血肿不是小事!

主动脉壁间血肿不是小事!

主动脉壁间血肿不是小事!

文:心血管内科

图:来源于网络图片

编辑:医院办公室禾安

责编:医院办公室阿如

官方微博:

广医一院

服务号:广州医院

官方网址:







































北京中科刘云涛
白殿疯初发是什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mlss/1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