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腰椎的形态结构
椎骨的形态结构腰椎的形态结构上面观腰椎的形态结构前面观腰椎的形态结构后面观第三腰椎(正中矢面)第五腰椎(正中矢面)腰椎侧面观第三腰椎CT图腰椎的椎弓根椎弓根:伸向后外。
椎上切迹:较小,其矢径自腰1向下逐渐变小。
椎下切迹:较大,其矢径差异不大。
在腰椎侧位X线上,根据椎上切迹矢径的大小,可大致估计侧隐窝的宽窄,但其数值略大。
腰椎的关节突
上关节突:由椎弓根发出,关节面向内。
下关节突:由椎弓根与椎弓板结合发出,关节面向外。
峡部:腰椎上、下关节突间部。如此部断裂,称峡部不连。
关节突面的方位:为矢状位,但向下逐渐变为斜位,至第5腰椎几乎呈冠状位。
关节突面的倾斜度(与矢状面的夹角):
右侧左侧
上关节面48..6
下关节面46..7
腰椎的横突
组成:在发生上由肋部和横突部愈合而成,其前部为肋部。
横突由椎弓根与椎弓板汇合处向外突出。第5腰椎横突由椎弓根与椎体连接处发出。
长度:第3腰椎横突最长,其次为第2、4腰椎横突,第5腰椎横突最短。
附着的肌肉:相邻横突之间为横突肌,横突尖端与棘突之间为横突棘肌,横突前侧有腰大肌和腰方肌,横突背侧有竖脊肌,第2腰椎前有膈肌。
乳突:为上关节后缘的卵圆形隆起。
副突:为横突根部的下侧的小结节。乳副突间沟(57.0%)、如副突间切迹(34.6%)、如副突间孔或管(8.4%);二、腰段椎管
腰椎椎孔的形状椎管:中央椎管和侧椎管(侧隐窝)腰段的椎管前界:为椎体、椎间盘和前纵韧带;
后界:为椎弓板、棘突基底和黄韧带;
两侧界:为椎弓根和椎间孔;
后外侧界:为关节突关节。
椎管分为中央椎管(为硬膜囊占据的部位)和侧椎管(为神经根通道的神经根部分)。
盘黄间隙腰1为4.7mm
腰2为3.4mm
腰3为2.5mm
腰4为1.9mm
腰5为2.5mm
在椎间管内口较小,下位腰椎尤为显著,几乎将内口下部封闭。
椎间管界壁:前为椎体后面及椎间盘,后为黄韧带和椎间关节,上下分别为椎上、下切迹。
内口:多呈卵圆形,少数呈肾形,三角形或钥匙眼形。
外口:多呈钥匙眼形,少数呈三角形
前纵韧带分为三层,即浅层越过3~4个椎体,中层越过2~3个椎体,深层越过1~2个椎体。
借纤维束紧密附着于各椎体边缘,与椎体疏松相连。
在胸部较腰部宽而坚强。
后纵韧带上起枢椎,与覆膜延续;下达骶骨。
宽窄不齐,不能完全遮盖椎体的后部和椎间盘。
深层纤维为齿状,与椎体疏松相连,其间隔以静脉丛。
在胸部较腰部宽而强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ngament,OPLL)CT与MRI显示,腰椎OPLL的厚度差距较大,所造成的狭窄程度并不完全与临床症状平行。如有的厚度达到16mm,椎管如同细月牙形,使椎管前后径小于10mm,但症状不严重,而有的OPLL较薄但症状明显。
根据后纵韧带骨化(O)椎管矢径(A)及椎管横径(S)可测定颈椎椎管狭窄率,在矢状面为O/AX。在横切面为O/SX。
在下部颈椎椎管,若后纵韧带骨化厚度超过椎管矢径30%以上时,多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在腰椎,后纵韧带骨化厚度超过椎管矢径的30%以上出现神经压迫症状作为手术的参考标准。
黄韧带:正常厚度2~4mm,由上向下逐渐增加。除椎间孔和后方正中线的小裂隙(有小静脉通过,并有脂肪填充)外,几乎充满整个椎弓间隙。
关节突关节(椎间关节)和黄韧带黄韧带由薄而坚韧的黄色弹性纤维构成。
在上附着于上一椎板下缘的前面,向外至同一椎骨的下关节突的根部,直至横突根部;
在下附着于下一椎板上缘的后面及上关节突前的关节囊;彼此呈叠瓦状排列。
屈曲时,可使相邻椎弓板稍分开,黄韧带紧张;过伸时可稍缩短,但不皱折突入椎管。
外伤或其他原因,黄韧带变厚(可达8~16mm)为纤维组织,失去正常柔软并能折叠,可引起椎管狭窄及神经根的压迫症状,通常易发生在第4、5腰椎椎弓板之间。
横突间韧带分为内、外两部,内侧部作腱弓排列保护脊神经后支血管。
厚度:由上向下逐渐增厚。
在上腰椎横突间隙外侧部发育不良,为薄的筋膜层;在下两个腰椎横突间隙,参与构成骼腰韧带;在腰5与骶1间,为骼腰韧带的腰骶部。
腰椎间盘椎间盘上、下软骨板:大小和形态与上下相连的椎体相当;可承受压力,防止椎体因压力发生吸收,病在绳头压下水分可扩散至无血管的纤维环。
纤维环:为呈同心层排列的纤维组织,与上下软骨板和前后纵韧带紧密项链。各层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30度~60度),并借粘合质项链。其前部及外侧部较厚部约宽一倍(颈椎纤维环后部较前部厚);后部窄,层次少,纤维近平行;最内层纤维与髓核的细胞间基质相融合,无明显界限。
髓核:为富有弹韧性的半流体的胶状物质(85%的水份和退化的脊索残余),其密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纤维变粗)。一般位于纤维环的中部偏后(颈椎椎间盘的髓核躲在中部稍前)。其形状由周围的纤维环及上下软骨板所固定,约占椎间盘切面的50~60%,但可随外界的压力改变其位置及形状。
椎间盘的血液供应胎儿时期和幼儿:有起自背内侧椎体动脉的轴向椎间盘动脉,临近脊索。发生中椎间盘:有北侧、腹侧和轴向椎间盘动脉供应,并在透明软骨板区内互相吻合。成人椎间盘:几乎完全无血管,仅纤维环周围有小血管传入,其硬要主要靠近椎体内血管经软骨板弥散而来。退行性的椎间盘有血管浸润现象。脊神经的脊膜支窦椎神经(脊膜支)组成:由脑脊根(起自脊神经或脊神经节)和交感根(起自后交通支或脊神经节)组成,纤维成分:感觉纤维(传导痛觉和本体感觉)和交感纤维。行程: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向上围绕椎弓根基底,行向椎管前面中线。分布:发支至后纵韧带、骨膜、硬膜外间隙的血管及硬脊膜,并发支至椎间盘,但是否进入纤维环尚存在不同意见。脊膜支受刺激时可引起腰部及股后肌群反射性痉挛及腰腿痛。切断脊膜支可使椎间盘、后纵韧带、硬脊膜的本体感觉丧失。腰神经后支在横突间肌的内侧分为内、外侧支。内侧支在靠近关节突处分布于多裂肌。外侧支支配骶棘肌。上3个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在骶棘肌外侧缘穿背阔肌的腱膜,跨髂嵴后份,分布于臀部皮肤,又称臀上皮神经。解剖歌诀全身骨
全身骨头虽难记,抓住要点就容易;
头颅躯干加四肢,二百零六分开记;
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
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
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鼓室里。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各有特点记心间;
颈椎体小棘发叉,横突有孔很明显;
胸椎两侧有肋凹,棘突迭瓦下斜尖;
腰椎特点体积大,棘突后伸宽双扁。
胸骨歌诀
胸骨形似一把剑,上柄中体下刀尖;
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是特点。
颅骨歌诀
颅骨二十三块整,脑面颅骨要分清;
脑颅八块围颅腔,腔内藏脑很适应;
额枕筛蝶各一块,成对有二颞和顶;
面颅十五居前下,上颌位居正当中;
上方鼻骨各一对,两侧颧骨连颧弓;
后腭内甲各一块,犁骨膈于鼻腔中;
下颌舌骨各一块,全部颅骨均有名。
鼻旁窦歌诀
鼻旁窦骨内藏,都有开口通鼻腔;
内含空气减额重,发音共鸣如音箱;
上颌窦腔最为大,开口较高引不畅;
各窦名称要熟记,开口位置莫遗忘;
病人有了鼻窦炎,请你诊断心不慌。
脊柱的韧带歌诀
脊柱韧带,三长两短;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脊柱形态歌诀
前观脊柱有特点,上细下粗尾部尖;
粗粗细细有道理,承受压力密相关;
翻过脊柱后面观,棘突连成一条线;
颈短胸斜腰平伸,大椎棘突有特点;
前后观过侧面观,四个弯曲很明显;
胸骶弯曲凸向后,颈腰二曲凸向前;
身体直立减震砀,线条大方又美观。
胸廓歌诀
胸廓形似小鸟笼,上窄下宽扁锥形;
上口狭小前下斜,下口封隔分腹胸;
容纳保护心肝肺,吸气下降呼气升;
各经随着年龄变,肋间增宽有毛病。
肩关节歌诀
肩关节有特点,肱骨头大盂较浅;
运动灵活欠稳固;脱位最易向下前。
肘关节歌诀
肘关节很特殊,一个囊内包三组;
肱桡肱尺桡尺近,桡环韧带尺桡付;
屈肘三角伸直线,脱位改变能查出。
手腕骨歌诀
舟月三角豆,大小头钩骨;
摔跤若易折,先查舟月骨;
掌骨底体头,指骨近中远。
膝关节歌诀
膝关节最复杂,全身关节它最大;
内含两块半月板,前后韧带相交叉;
下肢运动很重要,能屈能伸实可夸。
跗骨歌诀
一二三楔骰内舟,上距下跟后出头。
颅底内面歌诀
内观颅底结构多,分为前中后颅窝;
高高低低象阶梯,从前向后依次说;
前窝中部有筛板,鸡冠下对鼻中隔;
筛板有孔眶坂薄,颅部外伤易骨折;
眼窝出现瘀血斑,血脊鼻漏莫堵塞;
中窝中部有蝶鞍,上面有个垂体窝;
窝内容纳脑垂体,颈动脉沟两侧过;
两侧孔裂共六对,位置对称莫记错;
蝶鞍前方有两个,都与眼眶连通着;
卵圆棘孔加破裂,蝶鞍两侧各一个;
中窝易折有特点,血脊漏破鼓膜;
岩部后为颅后窝,枕骨大孔很清楚;
大孔外侧有三洞,门孔加管各一个;
枕内隆凸两侧看,横连乙状象条河。
上方注释:
血脊:血液和脑脊液。
两个:指视神经孔眶上裂。
新生儿颅骨歌诀
新生儿颅骨有特点,头大脸小颊饱满;
额顶骨间有前囟,闭合约在一岁半;
哭闹生病细观察,高低变化很明显。
膈肌歌诀
膈肌圆圆顶臌隆,上下分隔腹和胸;
收缩下降胁吸气,舒张呼气向上升;
腱肌三个孔,想想各有谁贯通?
上方注释:
腱:膈肌中心腱。
肌:膈周围部为肌质。
脉管系统-歌诀心脏位置歌诀
心居胸腔纵隔间,三分之二在左边;
心内注射药物时,胸骨左缘四肋间。
心脏的结构歌诀
一套房子十一个门,迎来送去不停神;
请你猜猜它是啥,每间房子几个门?
颈外动脉歌诀
甲上舌与面,后在枕前;
颌颞两终支,七支要记全。
腹主动脉歌诀
膈下腹腔十二胸,肠与肾上腰一生;
肾与精索平腰二,肠系膜下腰三平。
掌动脉弓歌诀
尺桡吻合两个弓,各弓组成要记清;
浅弓尺终桡掌浅,深弓尺深连桡终。
四肢浅静脉歌诀
桡头尺贵肘正中,采血输液经常用;
危急抢救剖大隐,内踝前方要记清;
大隐入股隐裂孔,属支名称有五个;
腹部旋髂和阴部,还有股内股外侧。
门静脉引流器官歌诀
食管腹段大小肠,胃脾胰腺和胆囊。
淋巴干歌诀
淋巴系统九大干,三三见九极好算;
乳糜池处有三条,左右腰干和肠干;
支纵锁下加颈干,静脉角处两侧同。
胸导管歌诀
胸导管是重点,乳糜池起腰一前;
上穿动脉裂孔后,行于胸主奇静间;
最后注入左静角,收集淋巴六大干。
毛细血管歌诀
广泛分布组织间,动脉静脉两端连;
内皮细胞构管壁,薄层基膜包外边;
组织细胞相连接,物质交换很方便。
伴行毛细血管组织学鉴别歌诀
切片之上看血管,动脉特点最明显;
静脉壁薄管腔大,动脉壁厚小而圆。
腹主动脉的分支
肾上中肾动加睾丸[女性为卵巢动脉],肠上肠下腹腔干。
神经系统脊髓末端位置歌诀
脊髓何处定末端,男一女二小儿三;
终池底部对骶二,终丝尾骨背侧攀。
脊髓歌诀
柱状两臌大,下部是圆锥;
沟内前后根,向下成马尾。
脊髓横切面歌诀
白质包外灰居中,灰质断面似蝶形;
前角运动后感觉,侧角交感在腰胸;
前侧后索传导束,联络颈节上下行;
后索薄楔内外位,深感精触较固定;
前侧索内上下全,冷热触压和运动。
脊髓节与椎骨对应关系歌诀
颈节一四相齐,颈五胸四节高一;
下胸高三中高二,腰节平胸十十一;
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
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
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四叠体及膝状体歌诀
上视、下听、外视、内听;
视听反射,务必记清。
内囊歌诀
内囊并非一个囊,交通枢纽恰称当;
豆尾与丘之间是,投射纤维聚多方;
水平切面拐角形,前后二脚膝中央。
正中神经歌诀
正中神经属臂丛,掌长肌腱外侧行;
此处浅表损伤,鱼际萎缩“猿爪”样。
手部神经分布歌诀
手掌正中三指半,剩下尺侧一指半;
手背桡尺各一半,正中侵占三指半。
肋间神经分布歌诀
二平胸骨四乳头,六对大约到剑突;
八对斜行肋弓下,十对脐轮水平处;
十二内下走得远,分布两列腹股沟。
前臂肌神经支配歌诀
桡神经不难记,全部伸肌肱桡肌;
尺神经也简单,前壁屈肌一块半;
名为尺侧腕屈肌,屈指深面尺则半;
其余正中神经管。
内质脊髓束歌诀
上下两级神经元,皮质兴奋向下传;
经过内囊后脚处,锥体下部多越边;
下行脊髓侧前索,终止前角神经元;
交叉前伤瘫对侧,交叉后伤瘫同边;
上损硬瘫下损软,定位诊断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