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近日,中科院理化所一产妇抢救无效,突然离世。中科院理化所致函北医三院,要求对这位科技骨干的离世原因作出“公正、透明、翔实”的调查,给出“真实、完整”的结论。据悉,在这份公函发布的第二天,北医三院产科遭遇“医闹”侵袭,一些产妇被迫转院。目前事件正在调查中。
中科院理化所致北医的公函
随后北医三院也发表了声明:
中科院与北医三院的撕X大战愈发激烈,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家医君就不掺和了,家医君倒是比较感兴趣的是,这里导致这一系列不幸的凶手,会是谁呢?
有“民间科学家”认为是这样的:
呃,这个坑爹的神解释素不素太污了点,换着花样玩就可以,但是上升到防病救命上,大家看看就好,表当真~~
凶手是谁?先兆子痫?
我们还是先回头看看报道中的这位不幸的产妇,到底是什么情况吧。
首先一个是她的年龄,34岁是一个女性的分水岭,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医学上将35岁以上的产妇称为高龄产妇。高龄产妇的风险早在之前家医君在谈要不要冻卵的时候已经谈过了,有兴趣的粉丝可以点击这里去回顾一下。
当然,这位产妇34岁,刚好踩线,不能算最危险的致死因素。最危险的因素在于她的另一条既往史记录:高血压病史十余年。
34岁的女性,竟然已经高血压十余年?如果这个记录是没有错的话,那么意味着这位不幸的产妇,20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有高血压了!
这样一位有十余年的高血压病史的准高龄产妇生产,其中的凶险自然不言而喻,会出现危险的妊娠高血压一点也不稀奇。更何况,在北医三院的声明介绍也已经指出了:产妇有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妊娠28周以后,出现的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的症状。
子痫:孕妇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眩晕头痛,突然昏不知人,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全身强直、少顷即醒,醒后复发,甚至昏迷不醒。子痫是由先兆子痫症状和体征加剧发展而来的
在西医学中,子痫属于重度妊高症(妊娠期高血压)范畴。
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可以说,这是一个由高血压引导的产妇夺命链,无论是子痫前期还是子痫,都可以导致死亡,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子痫前期都是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
直接凶手:主动脉夹层虽然先兆子痫危及生命,但是根据三院的描述,我们看到,最直接导致产妇死亡的是:主动脉夹层。
这个拗口的主动脉夹层是什么鬼?
其实,我们的血管并不是单纯的一根管道,它跟轮胎一样,分了好几层。简单来分就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主动脉夹层就类似轮胎的内胎爆了,外胎还没爆一样,主动脉的内膜撕裂了,血管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
有多高?主动脉夹层一旦发生,未及时治疗的话,48小时内50%左右会死亡。而这位产妇的尸检报告也已经显示:“尸体解剖所见符合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
当然,这位产妇发生主动脉夹层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主动脉夹层发生的主要因素有:遗传、高血压、高龄产妇等……所以,又是高血压!这个看似可以温和伴随许多人度过余生的慢性病,要起命来真是一点都不含糊。
虽然最终的真相如何,家医君没办法现在就下完整的定论,但这一位有着十余年高血压史的准高龄产妇,又曾在第一胎发生过子痫,本来就不应该选择再次怀孕。最终发生这样的不幸,家属一时无法接受,医生无力回天也可以理解。
这里我们也不想谈论什么男权癌或者女权癌,不管这位不幸的中科院骨干是不懂这方面的知识也好,还是出于自己本身的意愿也好,始终是人家的一种选择。
个人认为,作为能够独立行为能力的人,就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家里人追求真相无可厚非,但如果任何医生都没办法保证回天有力的话,请别拖这些想救你命的人下水,好么?
我是今天喉咙痛还吃辣的家医君编辑:范昶
投稿及合作请联系
版权声明:本文为《家庭医生》()原创,转载点击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