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轻松 近日,我院心血管外科团队在院长张双林的带领下,成功为一罕见的右侧主动脉弓伴Kommerell憩室解剖变异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了“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使命悬一线的闫先生转危为安,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
今年48岁的闫先生,以“持续性胸痛3小时”为主诉急诊入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孟庆江会诊后,考虑患者可能为主动脉夹层,立即行胸腹联合CTA检查,结果出来后,令人吃惊,原来患者不仅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还是罕见的大血管畸形病变,患者是先天性的主动脉右弓右降,右侧主动脉弓伴Kommerell憩室解剖变异,夹层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主动脉弓扭曲严重,如果不及时手术,患者可能出现夹层破裂,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在张双林、副院长郑先杰的主持下,心血管外科立即组织重症医学部、医学影像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手术部等进行多学科会诊,积极完善术前准备。经过讨论,综合患者主动脉病变的复杂情况、手术风险及远期效果等多方面因素,与家属沟通后,专家团队决定为患者施行“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右锁骨下动脉重建术+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弹簧圈栓塞术”。
术中造影
经过术前的精心准备,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手术部的保驾护航下,心血管外科团队在张双林、郑先杰的指导下为患者实施手术。该手术较为复杂,难度很大,难点在于破口就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处,又有大动脉畸形,手术需要不同角度造影才能把主动脉弓上血管显现出来,既要定位准确,还要开窗超选右锁骨下动脉,同时要对左锁骨下动脉栓塞。孟庆江带领手术团队结合术前及术中精确测量结果于覆膜支架近心端10mm处行体外开窗、弹簧圈标记、内嵌分支,并利用束颈技术将支架改装成功后,经右侧股动脉输送至右颈总动脉后缘,完整释放大支架,后经左肱动脉导丝超选右锁骨下动脉,释放小支架重建右锁骨下动脉, 用弹簧圈栓塞左锁骨下动脉,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造影
术后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重症医学部主任杨超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术后当天患者生命体征一切平稳,然后转入心血管外科病房。在心血管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复查CTA,胸主动脉修复良好,支架位置形态好,无内漏,患者胸痛症状消失,顺利出院。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孟庆江说,高速、高压的血液长年冲击主动脉内膜,致其撕裂形成破口,血液经破口涌入主动脉内膜与中膜之间,使中膜和内膜发生分离,并沿着主动脉长轴方向发展,从而造成主动脉真假腔分离,形成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一旦破裂,患者将由于大出血而突发死亡。
孟庆江介绍,右侧主动脉弓(Right-sidedAorticArch,RAA)伴Kommerell憩室(Kommerell’sDiverticulumKD)是一种罕见的变异解剖结构,大多数右侧主动脉弓患者可能无症状。在婴儿期,可出现因食道受压而出现吞咽困难,或因气管或支气管受压而出现咳嗽或喘鸣等症状;成年后,突然胸痛或背痛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右侧主动脉弓主要有两种变异:I型为“镜像分支”,即左无名动脉作为主动脉弓的 支出现,然后分为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II型表现为异常左锁骨下动脉,作为主动脉弓的第四支出现,起源于KD。对于右弓右降的患者,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开放性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和医疗器械不断改进,完全腔内修复为其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避免了低温体外循环,风险较低,便于恢复,更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孟庆江提醒大家,主动脉夹层因夹层撕裂程度、位置不同,临床表现上极善于“伪装”,极易与其他病症混淆。发生主动脉夹层后,如当夹层累及到颈动脉,便会产生脑卒中表现;累及到冠状动脉,就会有冠心病表现;累积到内脏器官的血供,又会有相应器官缺血的表现。因此,患者一旦发生胸痛,一定要及时就医。
本期文案丨荆雪琦
版面编辑丨刘家麟
文案编辑丨张翠丽
校 对丨戚艳芳 单雨玮责任编辑丨王 磊 张翠丽来院就诊请提前扫描行程码、健康码,并截图保存!往期精选
院长张双医院院长
欢迎归队!穿越春夏的守护~
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我院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例会
别忘了点好看哦!转发就更好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