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9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徐媛通讯员何昊朱洁婷张雄)21日从长沙传出喜讯,由中国创造并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主动脉创新一体式三分支支架系统,医院成功完成首例人体植入手术。此项创新支架系统为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全腔内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从设计上大大优化了主动脉弓部全腔内修复的脑保护策略,有望使更多患有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或夹层等病变的患者避免开胸手术的巨大创伤,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主动脉疾病,尤其是主动脉弓部的夹层和动脉瘤,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导致大出血,甚至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心血管疾病研究当中的热点和难点。占主动脉疾病三分之一的主动脉弓部疾病,以往通常需要开放手术或杂交手术才能完成,但开放手术由于创伤较大、需要使用体外循环甚至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时间长,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和死亡率越高。 8月13日,由中南大学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医院血管中心主任、中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舒畅教授主刀,李全明教授、何昊副教授、王伦常、李杰华主治医师作为助手,在麻醉科、心导管室、手术部等多学科的共同协助配合下,为一患有危重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54岁女性患者完成了主动脉创新一体式三分支支架系统首次人体植入手术,整体手术仅用时1小时20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术后1月随访患者已回归正常生活。 据介绍,早在年,舒畅教授根据自己余台(至年已余台)大动脉的手术经验和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血流动力学和材料学的研究,构思出一款带有凹槽结构的支架的雏形,并带领血管外科博士王暾等团队刻苦攻关,联合深圳先健科技公司,经过产品原型设计、体外模拟测试及多次改良,最终形成一个凹槽网盖的结构,并在年进一步完善了专利的布局。 从支架构思设计、反复改良、专利申请、伦理审批以及完成多次动物实验直到首次人体植入,共历时十年之久,本次手术是这一完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首次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这款支架的特点在于植入弓部凹槽支架以后,术者没有任何脑缺血的压力,并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这也是国际上首款术中不影响脑部供血的一体式三分支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