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通讯社报道)“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复杂心血管疾病,依托多学科团队,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精准性的综合诊疗方案,竭力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以获得最佳疗效。不仅为心血管病疑难重症患者带来福音,也有力的提升了学科的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这是王景峰教授对中医院心血管病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teamwork,MDT)核心理念的概括,这一模式正式获得命名,成为全国第一家对于疑难心血管病采用MDT医院。
据中医院党委书记、心内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景峰教授介绍,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医生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虽然对提高医生专业医疗水平有好处,但同时也可能因其知识领域的限制,而不能给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决策。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常遇到这样的尴尬:一位复杂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在分别听取了心内科、心外科或其他科室的等多个专家意见后,发现自己面临着内科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搭桥手术等多种不同的治疗选择。
事实上,临床医生也经常面临着同样的困惑:对患者的诊断治疗,似乎存在着多个不同、甚至相左的治疗决策,孰优孰劣难于权衡。尤其是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多,不可避免会遇到病变复杂的案例,患者往往还伴有全身多脏器的功能衰竭,所以不论是诊断、还是治疗,均涉及多学科领域。鉴于此,临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应运而生。
王景峰教授表示,中医院在上世纪80年代后就建立了对复杂心血管病的多专科会诊制度,将该制度一直延续并发扬光大,成为今天的“心脏团队模式(HeartTeamApproach)”,每周定期由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小儿心脏科、超声心动图和放射科等学科,必要时还邀请血管外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科等组成的团队,对复杂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大动脉疾病(高血压合并症)等病例,进行全方位多视角会诊、评估和讨论,制定针对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
依托MDT平台,从年开始,王景峰和杨艳旗教授率领的团队对于既有心脏外科手术指征,又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症的严重复杂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内外科杂交术式:在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室壁瘤切除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先心病矫正术和肥厚性心肌病切除术中,根据参数测试、选择最佳部位预埋左心室心外膜电极后再行CRT置入术,进一步提高了CRT的疗效。该团队还开展多项主动脉腔内治疗新技术,包括:马方综合征并B型主动脉夹层,行胸主动脉腔内治疗+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A型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胸主动脉腔内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夹层,外科颈-颈转流后行腔内隔绝治疗等杂交技术。这一系列成果充分表明,中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复杂心血管病,可提供代表当前国际上心血管病规范诊治的最佳模式和水平。
会诊时间:
每周二下午2:30初诊
每周三上午8:00会诊
会诊地点:中医院岭南楼15楼心内科办公室
(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号)
会诊专家: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放射科和超声心动图等多学科知名教授、专家为心脏病疑难、重症患者会诊、评估和讨论,提供高水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山二院心脏病M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