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
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是一家领先的医疗器械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或“微创”),专注于在全球范围内创新、制造以及销售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凭医院使用的多样化产品组合,集团在全球运营多个业务分部,包括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骨科医疗器械业务、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业务、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神经介入产品业务、心脏瓣膜业务、手术机器人业务及其他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6秒就有一个微创的产品被用于救治患者生命或改善其生活品质或用于帮助其催生新的生命。集团致力于成为以患者为本的国际化集团,通过持续创新,提供能延长和重塑生命的普惠化真善美方案。微创对技术创新强烈重视(已获4,余项专利(包括申请)),研发投入占比常年达到营收10%以上,近年来通过并购海外医疗耗材企业,补充自身的业务范围及产品技术,如其骨科和心率管理业务。管理层
常兆华先生,年生,山东淄博人,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双博士学位拥有者。常兆华在年获得上海理工大学动力工程系博士学位后,同年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并曾先后担任两家美国上市公司副总裁,年归国创建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以冠脉支架起家。据悉作为一个非常了解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当时常兆华回国创业的想法很纯粹,“因为我们国家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还很落后,这让我们的患者只有两种选择:放弃高科技文明带来的疗效,或者承受较之国外患者数倍的价格。”这样的现状深深地刺痛了他。几乎没怎么犹豫,常兆华就着手进行回国创业的预热准备,并把地点定在了张江。年-年:在上海机械学院动力工程系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年-年:年赴美国求学并于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年-年:在CryomedicalSciences公司先后出任资深工程师(求学期间)、首席科学家、研发部主任、副总裁等职务。年-年:任ENDOcare公司研发副总裁。年:回国创建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职务,同时担任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国家教育部现代微创医疗器械及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年4月,当选为上海市工商联兼职副主席,同年11月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常兆华先生同时担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股东
根据年年报股东数据,见下表。大冢控股有限公司、尽善尽美科学基金会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持有股份占比较大,分别为23.6%、14.44%、13.66%。而尽善尽美科学基金会持有的公司股权为常兆华将其持有的ShanghaiWe’TronCapitalCorp股权全部捐赠而来。另,因股权认购计划实施,常兆华个人持有微创万股,约占总股数的3.62%。总的来说,微创医疗股权结构相对分散,但仍是一家中国人控制的企业。政策背景
全球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加之居民整体收入及生活水平继续提升,医疗器械产品及服务需求保持旺盛,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呈稳固增长态势。尤其在国内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政策是有利于微创医疗这类重研发,踏踏实实做创新产品的企业的。其年年报中相关阐述如下:国内市场上,政府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针对医用耗材推出多项重大政策及举措,其中包括通过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统一全国医保高值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通过优化制度、完善政策、创新方式,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完善高值医用耗材全流程监督管理等;同时,国家医疗保障局推进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国家试点项目,确定了试点城市,顶层设计基本构建完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亦确定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旨在医保、医药改革中形成合力。在上述相关改革方案的指导下,各大省市相继出台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终端市场价格下行,但一系列创新配套举措将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且长期来看,通过建立合理定价机制淘汰落后企业,将加速行业整合,为创新型及规模化生产的行业龙头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机遇以及更健康的发展环境,从而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国际市场上,部分国家的注册门槛日趋提升,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这些挑战均需要企业具备全球化资源分配及管理经验以应对国际市场上的经营环境及法规变革。集团业务解析
截至年12月31日,微创集团共拥有八个主要业务分部,即心血管介入产品、骨科医疗器械、心律管理业务、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心脏瓣膜业务、神经介入产品、外科医疗器械和手术机器人业务分部,共生产余个医疗器械产品。推行全球化战略,集团非中国区销售额占总收入的54.5%。截至年12月31日年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百万美元,较年增长18.5%,剔除汇率影响增幅达22.0%,实现利润净额29.0百万美元(归属于公司股权持有人的利润46.3百万美元)。集团的收入中33.4%来自心血管介入产品,29.3%来自骨科医疗器械,26.3%来自心律管理业务,以上三个业务占微创总营收的89%,另外6.1%来自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3.5%来自神经介入产品,0.6%来自外科医疗器械,0.4%来自心脏瓣膜业务。年,本集团心血管介入、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等产品于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且增速可观,同时心脏瓣膜业务于年七月获证后录得首年度收入。心血管介入业务
心血管介入产品业务提供冠状动脉相关疾病介入治疗的产品及服务,致力于开发、制造及销售市场领先的冠状动脉支架及相关输送系统,以及球囊导管及配件等。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整体心血管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从产品用量来看,中国已成为全球PCI大国。随着国家分级诊疗体系的深入推进,医院的PCI能力逐步提高,在冠心病治疗中发挥著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幅增加了病人可及性。目前,集团心血管介入业务共有四款药物洗脱支架和四款球囊产品在售。截止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心血管业务实现收入.6百万美元,较上年增长35.5%(剔除汇率影响,下文增速均为此口径)。国内市场,集团药物洗脱支架的收入较上年增长32.8%,其中Firehawk?冠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收入同比增长51.6%,Firebird2?冠脉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系统收入同比增长22.9%,除得益于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一流的火鹰支架及高性价比的火鸟支架的市场认可,集采中标亦推动销量增长。年,药医院数量首次突破2,家,其中Firehawk?医院同比增长41%,Firebird2?医院同比增长18%,另外,集团亦于年内开发家空白医院。在产品方面,输送系统性能改进后的FireCondor?冠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已由FirehawkNova?更名为FireCondor?)在年内获证上市并开始植入,将成为板块新的增长点。年度,药物洗脱支架海外业务成绩斐然,于25个国家或地区实现销售,于13个国家或地区取得注册证。截至年12月31日止年度,药物洗脱支架海外业务录得收入达16.6百万美元,较上年增长72.4%,创历史新高,其中Firebird2?于海外地区的收入同比增长.9%,Firehawk?收入同比增长54.6%,Firehawk?被纳入法国和比利时医保,并已在多个主要欧洲国家实现销售,进一步扩展了欧洲业务。此外,集团也已向日本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机构递交Firehawk?支架的注册申请,积极布局全球主流市场。下图为集团心血管整体业务近年来的走势图,营收从年的.94百万美元至年的.63百万美元,3年营收基本翻倍,增速势头很猛。同时,集团球囊产品业务维持高速增长,其全球收入较上年增长54.5%,连续四年增速超过40%。于国内市场,三款球囊产品已覆盖超过家医院,收入较上年增长50.6%,尤其是Firefighter?PTCA球囊扩张导管上市后,其优秀的产品性能获得业界专家的高度肯定,年内新开发超过70家医院。此外,Pioneer?PTCA球囊扩张导管集采中标,也将推动相关地区的临床使用。海外市场上,四款球囊产品已在21个国家或地区注册获批,年内新增12个国家或地区。骨科医疗器械业务
骨科医疗器械业务提供全面的产品系列,包括关节重建、脊柱创伤以及其他专业植入物及工具等产品。另外,年成立的全球供应中心(GSC)为关节、脊柱和创伤事业部提供手术工具的集中采购和物流分拨服务,以便更好地管理植入我们的产品时所使用的外科手术工具及耗材。截至年12月31日止年度,骨科医疗器械业务实现收入.4百万美元,同比微降0.2%。集团骨科业务中国市场的占比近年来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见下图,但是自年微创医疗用2.9亿美元将美国Wright医疗骨科业务正式收入旗下,整个骨科业务其实发展的并不是很顺利,欧美市场的骨科相关业务一直比较萎靡,这也是资本市场非常关心的点,整个骨科业务长期低增长,拖累整个集团的营收增速。国际(非中国)骨科业务年度录得收入.0百万美元,较上年下降4.7%,主要受到全球价格下行及年失去美国主要经销商的延续影响。分地区来看,美国区域销售全年虽同比下降达7.1%,但销售团队通过与多名新增经销商开展合作并积极拓展客户,业务于下半年逐步企稳,相较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幅降低,下半年收入同比基本持平且环比上升5.4%,日本业务全年小幅增长。年内,集团举办并参与各大知名国际学术盛会,加强医师培训,携手行业专家及关键意见领袖开展多项临床试验项目,进一步验证了加速康复理念下SuperPATH?手术及内轴膝技术的有效性。年,集团在海外地区有多款产品获证上市,其中新一代适用于对部分金属离子过敏患者的Evolution?NitrX?内轴型全膝关节置换系统于美国和加拿大获证上市,并已在欧洲递交注册申请,为板块发展注入新活力。中国骨科业务年度录得收入26.5百万美元,较上年增长57.1%,主要受益于进口关节业务收入实现37.8%的高速成长,远高于市场增速的平均水平。本年度是骨科产品国产化元年,两款国产安生?内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系统及优胜?内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系统于本年度相继获证上市,多元化产品组合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成为板块增长的新动能。同时,脊柱创伤板块于本年度扩展销售平台,强化临床推广,医院准入,持续升级现有产品,新产品亦陆续上市,本年度收入维持高速成长,毛利率持续改善。心律管理业务
心律管理业务主要包括研发、制造和销售用于诊断、治疗和管理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产品,其主要产品包括起搏器、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集团于年4月完成收购心律管理业务,年是集团完成收购心律管理业务后首个完整财政年度,各地区的营收分布见下表(单位:千美元)。因为年4月完成收购心律管理业务,所以整个业务板块的年的增速并无意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