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炸弹深静脉血栓,为何会让那么多人命悬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的急症,如不接受及时、规范的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肺动脉栓塞,甚至导致患者猝死。有统计表明,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静脉血栓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预防?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深静脉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血栓可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内,静脉血栓发生率远高于动脉血栓。这是因为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就像水在河道里流动一样,但是由于动、静脉管道结构、动力等原因,使得流淌在里面的血流速度是不同的,静脉里的血流比较缓慢!

一些高危人群(肥胖、高血脂、术后等)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和其他有形成分就会在血管里沉积下来,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就像河道里水流变缓的地方就会淤积大量的泥沙一样!静脉血栓更容易发生在腿部和肺部,就是因为这里的血流比较缓慢。如果又有长期卧床、久坐等诱因会使血流速度变得更慢,血栓形成的风险就更高了!

新形成的血栓比较脆、像嫰豆腐一样,容易脱落。脱落的血栓,就像一叶小舟随波逐流,当遇到更细的血管就卡在那里。

血管堵住了,就会影响相应血管供应脏器的功能,尤其是在堵了心、肺、脑等重要地方,后果就是轻则致残、重则致命!

哪些人容易得深静脉血栓?

1、40岁以上特别是老年人;

2、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的病人;

3、妊娠晚期的准妈妈和产后1~2个月宝妈;

4、腹部大手术术后、肿瘤病人和下肢关节手术后病人;

5、长期服用药物引起凝血功能增强,也容易发生血栓。

深静脉血栓有哪些症状?

1、起病急骤,主要症状为患肢肿胀、胀痛;

2、患肢呈指陷性,张力高,周径明显大于对侧;

3、皮肤暗红,皮温较对侧略高。患肢浅静脉扩张,在下肢可波及下腹壁,上肢波及肩部及锁骨上下区。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1、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控制高危因素,比如戒烟等。

2、动起来:运动能让血液循环加速。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不动,容易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形成血栓风险大大增加。一定要隔段时间就有意识地走动走动,如果在飞机、火车上受条件限制,也可做勾伸脚尖等动作。

3、因疾病需要卧床者,应定时翻身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鼓励患者足趾、下肢活动,利于静脉回流。身体条件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必要时可采用间歇充气加压泵、足底静脉泵。

4、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肉类和油脂的摄入。如果饮食太过油腻,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吃得过多,不仅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

静脉血栓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日常做好预防措施的同时,也应定期体检排除隐患,一旦患病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

转载声明:

介入血管外科诊疗特色

肿瘤介入诊疗:肝癌、肺癌、胃癌、贲门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栓塞化疗术,全身各部位肿瘤的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粒子植入术;

急诊出血介入诊疗:呼吸道大咳血、消化道出血、妇产科大出血、外伤实质脏器外伤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妇科介入诊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瘢痕妊娠、胎盘植入等介入栓塞术;

血管介入诊疗:下肢静脉曲张、动静脉血栓、肺栓塞、全身各部位的动静脉狭窄、闭塞的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植入术,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腔内支架隔绝术,脾功能亢进、血管瘤、前列腺增生、痔疮等的介入栓塞术;

非血管介入诊疗:胸、腰椎骨折介入椎体成形术,颈腰椎间盘突出臭氧溶核术,食管、气管、肠管狭窄支架植入术,胆道梗阻内外引流及支架植入术,经皮穿刺活检术,囊肿、脓肿的硬化治疗及引流术等。

我们期望:让微创与精准医疗深入人心,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微创介入,希望它能帮助更多的人!

我们理念:医者精诚,爱患如己!

王立军

李俊杰

张印

荆晓东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mlyy/5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