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进喜老师理论与经验整理

古医学研习会第11期

共同分享,共同收获

作者/高佳华

导读:北京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赵进喜老师医学底蕴深厚、临床实践水平极高,小编有幸听过他的几次课,并在实习时跟随几次查房,受益匪浅。现根据我的笔记和网上文献将他的理论、经验总结如下,既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又飨读者,不亦乐乎?

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模式

总论

一、辨体质

体质缘于不同个体生理情况下脏腑功能存在不平衡、气血阴阳盛衰存在差异所致,体质形成与先天遗传和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环境因素有关。不同体质易受病邪不同,易发疾病不同,发病后临床表现和转归不同,所以日常养生和疾病治疗方法自然也当有别。

《内经》中有按五行分为木火土金水五行人,还有根据气血阴阳多少分成太阳、少阳、太阴、少阴、阴阳和平五类人。赵进喜老师根据《伤寒论》提出了三阴三阳系统论及体质分类法。

二、辨病

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更以“辨某某病脉证并治”名篇,具体论述多先明确疾病,再进一步辨证选方,辨病与辨证相统一。清代徐灵胎《兰台规范》指出:“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药”。《内经》提出“谨守病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认为病机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得以体现,但具体临床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否具备典型临床表现,都必须时时牢牢把握病机。病机才是疾病的核心!

三、辨证

辨证是医者遵照中医理论,应用各种辨证方法,根据四诊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抽象思维所得,有时难免会存在主观成分。而辨方证强调“有是证,用是方”,方药与临床脉证直接相联系,更为客观而便捷。所以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等非常重视辨方证的方法。经方临床家胡希恕先生更认为“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顶端”。其实,方证的形成与体质、疾病都是密切相关的。明辨体质,“谨守病机”,是“辨方证”以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

详解

太阳系统是人体肌表抵御外邪、营卫调和功能的概括,有关于肺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络;阳明系统是人体胃肠通降、传导化物功能的概括,有关于胃肠;少阳系统是人体调节情志、生发阳气、疏利气机功能的概括,有关于肝胆;太阴系统是人体脾胃运化、化生输布水谷精微功能的概括,有关于脾胃大小肠;少阴系统是人体内部阴阳固秘、水火交济功能的概括,有关于心肾;厥阴系统是人体控制情绪、潜藏阳气、平调气机功能的概括,有关于肝肾脾胃。

三阴三阳不同体质者遭遇外邪、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倦内伤等病因而发病,由于“从化”的机转,很容易表现为相应的三阴三阳六系统病变。体质也不是割裂的,很多人是两三种体质兼有。

太阳体质分为卫阳充实之人、卫阳虚弱之人、卫阳亢盛之人。

卫阳充实之人,体质壮实,腠理致密,卫阳充实,机体抗邪能力较强,感受外邪,易表现为发热、恶寒、身痛、无汗等表实证(太阳病伤寒)。这类人群虽然是阴阳平衡、气血充足之人,在养生方面依然要注意: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度劳累。如果感冒了,可以选择姜葱茶,用三片姜、三段葱白一起煮水喝,然后蒙上被子——尤其是手和脚——微微出汗。此外,生姜红糖水也不错。

卫阳虚弱之人,体质虚弱,腠理疏松,卫阳不足,平素易感,感受外邪,易表现为发热、恶风、汗出等表虚证(太阳病中风)。这类人群不适合吃苦寒类食物,比如苦瓜、冰镇的东西;也不适合吃太辛辣的食物;注意根据天气添减衣服;平时保健可以艾灸足三里穴,增强抵抗力。如果有过敏性鼻炎的人,还可以按揉迎香穴和风池穴。

卫阳亢盛之人,体质较强,阳气过盛,或素有内热,感受外邪,则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痛、汗出不畅、口渴等表热证(太阳病温病、风温)。可见于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等。这类人群不适合吃温热和辛辣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花椒、大料、孜然、生姜、葱之类的。推荐吃清凉的食物,但不是冰镇的食物,比如:苹果、梨、荸荠、百合;双花茶(金银花配甘草、胖大海或者罗汉果)。

阳明体质分为胃阳亢盛之人、胃热阴虚之人、胃寒气实之人。

胃阳亢盛之人,又称为“关云长型”。这类人群体格壮实,肌肉丰满,胃肠消化功能好,食欲亢进,平素能吃能睡,工作效率高,发病易表现为发热、大便干结的阳明腑实证。这类人群胃气比较强,有时候会有“胃火”的表现,容易牙龈炎、牙周炎,而且容易大便干结。可应用小陷胸汤(赵老师常用方)。胃阳亢盛之人应该多吃粗粮和蔬菜,薯类、瓜类、蔬菜类(芹菜、油菜、大白菜、萝卜等)。而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像一些调料(孜然、十三香、砂仁、肉蔻、花椒、大料等)都不适合胃阳亢盛之人食用。苦瓜、蒲公英、苦菊、苦菜、燕麦、莜麦、海带等适合于胃阳亢盛之人。

胃热阴虚之人,体格较弱,体形较胃阳亢盛之人要瘦,食欲较好。习惯性便秘的胃热阴虚之人,可以选用麻子仁丸进行调理,可以养阴润肠通便。这类人群适合吃:桃仁、杏仁、黑芝麻、冬瓜仁、蜂蜜、黑木耳、银耳、莲藕、黑米等。

胃寒气实之人,体质尚壮实,食欲好,有大便不畅倾向,但平素畏寒、不任生冷饮食,发病易表现为大便不通、胃痛、呕吐等胃寒实证。强调适量吃高纤维素的食品,比如芋头、土豆、红薯、荞麦、莜麦、玉米、海藻。

少阳体质分为少阳气虚之人、气郁之人、郁热之人。

少阳气虚之人,以林黛玉为代表,体质虚弱,体力不足,性情忧郁,喜悲观,发病易表现为胸胁胀满,情志抑郁,疲乏无力,腹胀腹泻,妇女月经不调等证。平常适合食用黄花菜、香橼、佛手、橘子、橙子、柑子等,月季花、玫瑰花、茉莉花、薰衣草泡水也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的效果。在用药上可以参考逍遥丸。由柴胡、芍药、当归、川芎、白术、茯苓、甘草组成,不仅可以改善月经病,对祛除黄褐斑也有一定的好处。同时少阳气虚体质的人也要注意日常的情绪调节。

少阳气郁之人,体质相对稍好,平素性喜抑郁,体力尚可,发病易表现为胸胁苦满,抑郁心烦,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头晕耳鸣等证。与少阳气虚相比,郁热的成分多一些。应用小柴胡汤之证。平时可以适当喝一些薄荷、大麦茶,或者用大鱼际叩击两乳中间的膻中穴和深呼吸练习,也可以疏肝解郁。

少阳郁热之人体质较强,体力较好,或素有内热,喜生气,发病易表现为心烦易怒、头晕头痛、口苦咽干、胁痛腹满等证。少阳郁热与厥阴证很接近了,临床可应用大柴胡汤、龙胆泻肝汤。眼疾之人多此体质。在饮食方面不可吃辛辣食物,要选用苦瓜、苦苣、草决明、苦丁茶等清凉降火的食物。少阳郁热之人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后,可以用手心搓脚心涌泉穴,如果血压高,可以用吴茱萸研成药面,用醋或水调成糊状,包上纱布或用膏药贴到涌泉穴的位置,可以引火下行,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太阴体质分为太阴气虚之人、太阴阳虚之人、太阴湿阻之人。

太阴气虚之人,即通常说的脾气虚,这类人体质虚弱,体力不足,进食生冷油腻,有腹泻倾向,发病易表现为腹满胀痛、呕吐、腹泻等证。在养生上应该多进食:小米、山药、高粱米、白扁豆、荷叶、莲子、大麦茶、红茶、花茶、蜂蜜、生姜、大枣等。而不要食用生冷寒凉和太过油腻的东西,像海鲜一类,同时高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海带、芋头一类的也不主张多吃。要多喝粥,在熬粥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入芡实(也就是鸡头米)。像山药莲子粥等都可以经常食用。同时可以练习健胃功,类似于站桩功,但是需要将意念放于神阙穴。

太阴阳虚之人,这类人群通常体质虚弱,体力不足,平素畏寒,四肢不温,大便糖稀,发病易表现为腹满冷痛,畏寒肢冷,呕吐下利清水等证。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怕冷。在饮食上要注意食用偏于温性的食物,如生姜、干姜、良姜、砂仁、豆蔻、茯苓、大枣、山药、芡实、莲子、黄米、乌龙茶、红茶等。同时也不主张吃生冷、油腻和高纤维素的东西,像芋头、红薯、苦瓜、苦苣、白萝卜、苦丁茶之类的都不主张食用。在用药方面可以参考理中汤,又叫人参汤,由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成药有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等。

太阴湿阻之人体质较弱,体型虚胖,或素有痰湿,发病则表现为头重、肢体沉重、脘腹胀满、口中粘腻、大便不爽等证。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少吃油腻的东西,可以多吃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莲子、荷叶、苏叶、红曲、海带、紫菜、普洱茶、白茶等。

少阴体质分为少阴阳虚之人、少阴阴虚之人、少阴阴阳俱虚之人。

少阴阴虚之人,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为代表人物,这类人群体质虚弱,平素怕热,喜思考,有失眠倾向,口舌易生疮,性功能虚性亢奋,发病易表现为发热、心烦、失眠、五心烦热、遗精等证(少阴热化证)。可应用黄连阿胶汤。在饮食上可以多吃黑色的食物,比如黑豆、黑芝麻、黑米等,肉类可以选择猪肉、兔肉、驴肉等,此外,甲鱼、乌鸡也有养阴的作用。水果方面推荐苹果、梨、桑葚等。同时要避免吃温性食物,比如:羊肉、鹿肉、鹿鞭、鹿茸、桂圆肉、菠萝蜜、榴莲、花椒、大料、孜然、砂仁、豆蔻等都不适合阴虚的人食用。少阴阴虚的人容易口腔溃疡、嗓子干,所以在药物选择上比较适合沙参、麦冬,胖大海一起泡水喝,可以滋阴润燥。

少阴阳虚的人体质虚弱,平素畏寒,腰膝酸冷、性功能减退,发病易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神疲思睡,甚至可见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等阳衰危证(少阴寒化证)。可应用真武汤、苓桂术甘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具体养生方面推荐温补肾阳的药食,如:海参、虾仁、生姜、小茴香、胡椒、大葱、桂皮、桂枝。而寒凉的诸如螃蟹、苦瓜、苦苣、苦丁茶、绿茶、莲子心等都不适合少阴阳虚的人。少阴阳虚的人可以辨证使用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在冬季,当归生姜羊肉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温中散寒、温补肾阳。

少阴阴阳俱虚之人,这类人群体质虚弱,体力不足,神疲气短,易冷易热,发病则表现为四末冷凉而手足心热,心悸气短,心烦而神疲,甚至出现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躁扰不宁,或神昏,脉微欲绝等阴阳两脱险证。少阴阴阳俱虚的人可以辨证使用右归丸、龟鹿二仙胶、人参胡桃汤、人参蛤蚧散等。

厥阴体质分为厥阴阳亢之人、阴虚阳亢之人、虚阳亢奋之人。

厥阴阳亢之人,最典型的代表是三国时期的张飞。这类人群体质壮实,性急易怒,控制情绪能力较差,发病易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头痛,或胃脘灼热疼痛,自觉气上撞心等证。厥阴阳亢体质的人在饮食方面推荐桑菊饮,就是用桑叶和菊花适量泡水喝。同时苦丁茶、草决明(使用时需砸碎)、向日葵类花、石决明、牡蛎、珍珠粉等都比较适合厥阴阳亢体质的人。在中成药方面,推荐天麻钩藤饮。厥阴阳亢体质的人不适合吃羊肉、狗肉、人参、鹿茸等温补的东西,也建议最好不要喝酒,尤其是白酒。可以在晚上睡觉之前用温水泡脚,然后搓脚心涌泉穴,一可以补肾,二可以引火下行。或者也可以用吴茱萸的粉末贴涌泉穴,但是糖尿病患者要掌握用量,不要引起皮肤损伤。

阴虚阳亢之人,这类人群体质较虚,体力相对不足,平素控制情绪能力较差,易怒,发病易表现为咽干口燥,头晕眼花,耳鸣,烘热汗出,失眠健忘,腰膝酸软等证。阴虚阳亢体质的人推荐使用:黑豆、知母、桑叶、桑葚、黑芝麻、生地、黄精、海参、牡蛎、当归、熟地等。同时用枸杞子配菊花泡水喝,或者辨证使用杞菊地黄丸都不错。桑麻丸主要由桑叶、黑芝麻组成,适合于阴虚阳亢体质、又伴有烦躁易怒、头晕耳鸣、掉头发等症状的人使用。可以用黑芝麻15克/12克,桑叶12克/9克煮水喝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虚阳亢奋之人,这类人群体质虚弱,体力严重不足,神疲乏力,性急易躁,发病则表现为头晕眼花,虚烦不宁,头痛耳鸣,腰膝酸冷,甚至出现面红如妆,时时汗出、四肢厥冷等危证。

参考文献: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模式理论与实践

赵进喜教授为您开讲“分清体质好养生”

心系疾病

脉分阴阳,以脉领证

阳:数、滑、促。心火、痰火、阴虚、气阴两虚。可应用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黄连、苦参、赤芍等。(黄连、苦参减心率)

阴:迟、缓、涩、结。寒、湿、痰湿、血瘀、气虚、阳虚、阴阳俱虚。可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桂枝、淫羊藿(升心率)等

魏执真治疗心率失常,阳脉加生地、赤芍、丹皮,阴脉加独活、陈皮、半夏;治疗冠心病主张理气活血,阴脉、阳脉皆加香附、乌药。

调治心脉,五脏相关

心胃、心脾同治:路志正:健脾化湿法

心肝同治:丹参饮、香苏散、血府逐瘀汤(桔梗、牛膝很重要)

心肺同治:宣通气机: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

心肾同治:交济水火:保元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天王补心丹

三焦论治

上焦风热、迫击营血:银翘散、生脉散治疗心肌炎。

中焦湿热、阻遏气机:加味香苏散、黄连温胆汤、葛根芩连汤治疗冠心病。

湿温外受、三焦不畅:三仁汤治疗心肌炎、冠心病。

热灼下焦、真阴受损:三甲复脉汤治疗心肌炎、心率紊乱。

中西汇通

心肌缺血:丹参、桃仁、红花、赤芍

心率紊乱:苦参、淫羊藿、甘松

心衰:炒葶苈子、丹参、车前子、红参、北五加皮(含洋地黄成分)

风湿病

部位用药

颈项:葛根、羌活

肩背:姜黄

脊背:狗脊、羌活、独活

腰部:狗脊、续断、杜仲、桑寄生

上肢:桂枝、桑枝

下肢:川怀牛膝、木瓜、萆薢、土茯苓

辨痰瘀

痰:寒、湿、风。半夏、胆南星、白芥子、竹沥水、姜汁(竹沥和姜汁亦可疏通经络)

瘀:普通血瘀、络脉瘀结。

桃仁、红花

鸡血藤、桑枝等各种藤、枝。舒经活络

全蝎、蜈蚣、白花蛇舌草。搜风通络

对症用药

疼痛:芍药甘草汤、龙马自来丹、乌头煎

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

屈伸不利:伸筋草、络石藤、木瓜

肿胀:萆薢、土茯苓、海桐皮

畸形:胆南星、半夏、白芥子

赵进喜老师语录

1、《金匮要略》是在辨病基础上辨方证。

2、宋以前很少谈理论。

3、汉代的白酒不是现在的白酒,可能是米酒。

4、胸痹心痛不得卧,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半夏是治疗不得卧的,今人理解此方为治痰阻型胸痹有失偏颇。

5、乌头赤石脂丸、薏苡附子散,温通,丸散起效很快,属于成药急救,后世发展为芳香温通,快速急救。

6、心下痞坚,面色黧黑,脉沉紧,木防己汤主之。这是治疗右心衰肝淤血、缺氧的方子,急性心衰服用后几日就好,慢性心衰过几日会复发。

7、通阳不在温,而在去其邪。(化痰、去火、化瘀等)

8、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治饮,三仁汤治湿、温胆汤治痰。

9、缓则标本兼顾,急则治其标兼治本。

10、汉方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剂量不在大,比例最关键。李汉青治疗心衰阳气将脱,用参6g、附子6g、白术6g、茯苓6g

11、麻黄加速心率、升血压。

12、中药不是微调,可治病,治大、急、重病!

13、升陷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气短不能接续,血府逐瘀汤效差,升陷汤一剂见效。升陷汤的方证就是气短、活动后加重。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的方证是:胸闷痛,胃不适,舌暗苔黄腻。

14、寒凝重的痛经用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

15、路志正在所有方子里加炒麦芽30g据说是为了护胃气,胃气乃生生之气。

16、道理一讲就错,就不讲了!

17、某医家(名字没记下来)治风湿寒证用乌头汤,附子24g、麻黄24g、甘草12g;热证用银翘散,银花30g、连翘30g、水牛角、生地、赤白芍

18、刘渡舟用苓桂茜红汤治疗冠心病胸闷胸痛、背后发凉、舌暗苔水滑,效佳。

19、以药测证靠不住,调胃承气汤泄热为主。

20、承气治胀,陷胸治痛。

21、白术通大便,桑叶治盗汗,桂枝利小便。

22、医易相关,但医不源于易。医是具体科学,先实践;易是抽象哲学,后总结。

23、乌头用法:用制乌头,久煎,不久煎有效成分出不来,配伍甘草、蜜、大枣,从小剂量开始加,不可与酒同服。

24、我理解的经方除了仲景的方子外,还有经验方,我是经验方派,经验方不是由理论得来的。

25、《伤寒》、《金匮》里有很多方言,筋脉如蛇不来,不来是晃的意思,脉阴阳俱停,停是一样的意思。

26、红糖、白糖、冰糖,西医认为同一种物质,中医功效完全不同。

27、少阳病是表里同病,不存在半表半里的东西。

28、小柴胡汤治外感:北柴胡12g、银柴胡12g

29、评价一个医生水平高不高,看他真正掌握的方剂有多少。自己会用的方子越多,水平就越高。学方学的是规矩。一位医家如果能创出屡用屡效的方子,那他对中医发展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30、经方量很大,是因为只煎一次、药味少、古人体壮。我们现在应用乘以3-5倍即可。

31、身体单侧疼痛用《金匮》大黄附子汤,这是日本汉方医学大冢敬节他们流派的经验。

32、清热药不能解表,风热感冒需要解表药加清热药来治疗。

33、同是清热药,每一味药有自己的特性。黄连能止泻,栀子能通大便。

34、山药要降糖就不能久煎,久煎全是淀粉,葛根久煎也是淀粉。煨葛根止泻效果好,而且剂量不能太大。

35、全身热证、局部寒证,可服寒药、局部外用热药。薛生白医案有记载,温病患者有疝气,用吴茱萸煮后外敷。

推荐的医家:李汉青、魏执真(阴脉、阳脉)、陈可冀(冠心病活血化瘀)、廖家帧(冠心病益气活血)、路志正、伊永禄、魏如襄、华文鼎(五神汤、五藤饮)、祝谌予(四藤一仙汤)、韩志和

高佳华,女,执业中医师,中医学硕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定居于宁波。热爱传统文化淡泊圆融的处世理念,欣赏缓慢自然的传统生活方式。思想开放创新,读书杂,不拘某一医家乃至某一学科。爱思考,在生活中感悟医理,渴望拥有一双发现本质的眼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mlyy/5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