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考成语运用方法指导核心考点

北京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啊 http://pf.39.net/bdfyy

大志力行做教育业的行者,与你们一起同行

一、判断成语正误

1.体会语境,巧用排除

首先,排除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其次,以下两点可作为排除选项的参考原则,一是避生就熟、以熟带生,越是生僻的成语越不容易设置错误,往往是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的选项最容易出现问题;二是在一道题中成语的错误类型一般不会重复。

2.掌握设误类型,学会九看

(1)看词义,忌望文生义

在理解成语意义时,要准确理解其中关键语素,熟知成语的出处。审读选项时,必须深入推究,细心分辨,避免只看成语的个别字而犯了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的错误。

(2)看对象,忌张冠李戴

成语一般有固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某类人,或只能用于某物或某事,或只能用于某种情景、行为。把握不准就会张冠李戴。

(3)看色彩,忌褒贬失当

成语也有感情色彩,使用时如不注意与全句内容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

(4)看表达,忌重复赘余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会与句子中某些词语(一般紧挨该词语)的意义重复,造成赘余。因此,在辨析时,要注意观察其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义重复的错误。

(5)看范围,忌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的误用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讲范围,设置迷局。

(6)看语气,忌谦敬错位

注意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敬辞只能用于对方。

(7)看搭配,忌功能混乱

词语依据其自身的词义、词性,在句子中的搭配关系不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脱离了固定的搭配关系和语法功能,就容易造成搭配失当和功能混乱。审读选项时,要注意成语是否能带宾语,是否能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

(8)看逻辑,忌自相矛盾

特别需要注意成语义与语境义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意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产生逻辑上的相悖,语意和语境上的矛盾。

(9)看多义,忌顾此失彼

有些成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有的含义甚至感情色彩相反。对这类成语,要全面把握多重含义及其不同使用语境。

二、辨析近义成语差别

1.语义轻重与侧重

如“自以为是”与“自命不凡”:都含有“认为自己正确”之意。但前者是指主观不虚心,语义较轻;后者是指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语意较重。

“安分守己”与“循规蹈矩”:都有老实规矩之意。前者侧重于不做超出本分的事;后者侧重于拘于成规,不敢创新。

2.范围大小

如:“汗牛充栋”与“数不胜数”:都可以形容事物多。前者只能形容书籍很多,范围小;后者可以泛指任何事物的数量多,范围大。

3.适用对象

如“别树一帜”与“别有洞天”: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以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前者重在表示风格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等;后者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多用在风景方面。

4.情感色彩

如“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都可以用来形容说话很多。前者是褒义词,指从容不迫的谈论的样子,后者是贬义词,指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5.语法搭配

如“铜墙铁壁”与“固若金汤”:都形容十分坚固,不可摧毁。前者多用作宾语,也可以充当主语;后者多用作谓语、定语。

6.关键语素

如“兼收并蓄”与“兼容并包”:都有合并之意。前者重在“蓄”上,有储蓄保存之意,指把各种内容的东西都加以吸收并保存起来;后者重在“包”上,有包含、容纳之意,指把有关的各方面都包含容纳在内。

三、错误类型

1、语义错误

①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分析:句中的“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该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②由于当地政府大力治理中小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几个造纸厂的关闭直接导致了市场上洛阳纸贵。(分析:“洛阳纸贵”是指文章写的好,人们纷纷传抄,大量用纸,导致洛阳的纸张紧缺,因而纸贵,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

③杂志社的来稿虽多,可多是不刊之论、没有份量的稿子。(分析:句中的“不刊之论”是指不必修改或不能更改的言论或著作,即非常出色的或经典性的著作。而后面又说这样的稿子没有份量,显然是因为不理解“不刊之论”的含义而造成了语意的前后矛盾。)

这类词还有:

屡试不爽:不爽:没差错

大方之家:大方,有学问,有见识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伤害

差强人意:满意

安步当车:从容安定

火中取栗:冒险替别人做事,自己没好处

三人成虎:谎话成真

五风十雨:风调雨顺

责无旁贷:贷,推卸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

一衣带水:后泛指江、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们的交通与交往。

尾大不掉:掉,指挥,调度

久假不归:假:借

待价而沽:答应任职或做事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比喻迟暮不遇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教化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

不速之客:速,邀请

危言危行:危,正直

细大不捐:捐,放弃

这类成语一部分为整体的语义误用,如五风十雨、火中取栗等;一部分为个别字词误用导致成语误用,如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危言危行等。

2、对象错误

①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分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的让牛拉,牛累的出汗;放进房子里都可以充满房子。对象固定,只针对书籍而言。因此在这里对象误用。)

②石刻作品上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分析:“轮”是“高大”的意思,“奂”是“众多”的意思,适用的对象应是高大的建筑物而非人物形象)

③他的儿子快要高中毕业了,正处在豆蔻年华的小伙子精力充沛,做什么事情都有使不完的劲。(分析: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因此对象使用不对。)

此类成语还有: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比翼双飞

破镜重圆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以上成语都是针对夫妻而言)

炙手可热(权势很大)

暴露无遗(指缺点、问题、矛盾等)

蔚为大观(汇成盛大的景象给人美不胜收的观感)

始作俑者(第一个做坏事的人)

改弦更张(改革制度或变换方法)

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栩栩如生(艺术品或人造物逼真)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

活灵活现(描写或叙述)

3、语境错误

①微雕是一种难度极大的雕刻技艺,这种雕虫小技需要雕刻者具有极大的耐心,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全神贯注。(分析:雕虫小技是使用在自己身上的自谦之词,不能用于形容别人)

②在各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分析:“各种灾害面前”说明灾害已经发生,防患未然是指在没发生之前,于“面前”形成矛盾。)

③他既聪明又勤奋,持之以恒的刻苦努力让他的成绩独占鳌头,其他同学都只能望其项背。(分析: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但这个成语多用在否定句中,前面需加“不能”、“难以”。)

此类成语误用一些特殊的情况,如:

①必须用于否定句中,如“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吹灰之力、缚鸡之力、一蹴而就、等闲视之”只能用在否定句中。

②谦词用于自己,敬辞用于别人,如:

雕虫小技:自谦自己的技艺很简单

东涂西抹:随意提笔写字、绘画、作文。多用作谦辞。

恭敬不如从命:表示顺从对方的意思

贻笑大方:表示自己让内行(对方)笑话

千虑一得: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敝帚自珍:比喻珍惜自己破旧的东西。

忝列门墙:谦词,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敬谢不敏:谦词,表示推词做某事的客气话。

信笔涂鸦:多用作谦词,形容字写得很坏。

一孔之见:多用作谦词,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才疏学浅:多用作自谦,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不情之请:谦词,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姑妄言之:谦词,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高抬贵手:敬词,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不吝赐教:敬词,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鼎力相助:敬词,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洗耳恭听:敬词,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是说的客气话)。

4、感情色彩错误

①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分析:“满城风雨”意思是指“形容事情传遍各处,都在议论。(多指坏事)”,是个贬义词。贬词褒用)

②奶奶已经去世十年,但她生前对我的种种关爱我却一直铭记在心,耿耿于怀。

(分析:耿耿于怀虽是指不能忘记,但含有贬义,将坏事记在心里。贬词褒用)

此类成语还有

清规戒律、蠢蠢欲动、无所不为、固步自封、作茧自缚、弹冠相庆、改头换面

5、语法错误

①在飞驰的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高铁出行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分析:乐道”中已经有了“道”,因此和“谈论”重复了。在语法上出现了问题。)

②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分析:作者是把“文韬武略”当成形容词或动词短语看待了,其实“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

③欢迎广大莘莘学子报考我校。(“莘莘”中已经有了“众多”,和“广大”重复了。在语法上出现了问题。)

④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责无旁贷”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之义,与“责任”重复。)

此类成语还有:

肝胆相照(只能作谓语或定语,不能作状语)

他们兄弟肝胆相照

他们肝胆相照地帮助对方

妄自菲薄(不带宾语)

我们绝不能妄自菲薄。

我们绝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能力。

四、容易致错的原因

1、望文生义

因多数成语常用的引申义与字面义相差较多,因此人们往往只从字面误判成语的意思。如:昆明四季如春,无冬无夏,真是一座适合旅游度假的城市。(其中“无冬无夏”是指一年之中不间断地做某事,而非没有冬天夏天。)

看问题不能太过片面,目无全牛的处理方式我们是不赞同的。(“目无全牛”指技艺高超,并不是片面地看待问题)。

这类问题的处理经验是当句中成语的字面义与语境完全吻合时,小心为妙。

2、形近义近

意思相近的成语往往会被混淆,所以对待这类成语要对比记忆,只区别各自特点就好。如“栩栩如生”专指雕塑或绘画等艺术品,“惟妙惟肖”专指描写或模仿,“绘声绘色”专指叙述或描写。

形式相近的成语之间差别就在个别字眼,抓住字眼区分成语。如“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之间仅在“孚”和“负”上的差别。但在意思上两者差别较大。

这类成语有:

u不负众望:不辜负别人的期望

u不孚众望: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u栩栩如生:绘画、雕塑生动逼真

u绘声绘色:描述、叙述生动逼真

u惟妙惟肖:模仿表演生动逼真

u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u蔚然成风:形成风气

u耸人听闻:故意捏造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惊。

n骇人听闻:真实的事件使人听了很惊讶。

n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

n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n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n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n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n不翼而飞:表示东西丢失用。

n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n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n不可向迩:不能接近。

n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n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n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n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n不以为意:指不把某事放在心上,不在意,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n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n不以为然:然,正确;不以为然即不认为对,表示不同意。

n不名一钱:名,占有;没有一文钱,形容穷困到了极点。

n不值一钱:不值一钱,即连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一点价值。

n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n不容置喙:喙,鸟嘴;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

n不容置辩:不容许申辩、解释。

n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n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n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心上

n漠不关心:对人和事物冷淡不关心。

n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n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n耸人听闻: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n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n纷纷扬扬:飘洒的多而杂乱(雪、花、叶等)

n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议论纷纷。

n付之一炬:一把火烧光。

n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对待它。

n另眼相看:不用一般眼光看待,比喻特殊对待,一般是好的对待。

n刮目相看:指擦亮眼睛,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n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n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n罪不容诛:易误解为有罪却不当杀。指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足以低偿。

n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n危言耸听:故意说些惊人的话,让人听了害怕。

n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n休戚与共:同甘共苦。

n无所不至: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

n无微不至: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

n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

n一蹴而就: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n一挥而就::形容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

n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n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n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n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欢迎点击“在看”,分享交流。感恩同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mlyy/6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