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要点及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引起的疾病。因血液回流受阻,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DVT和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由于DVT后PE的发生率较高,或PE的栓子大都来源于DVT,所以DVT和PE可视为VTE的不同阶段或过程。DVT如在急性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syndrome,PTS);PE如未及时溶解,则可影响肺动脉血流,导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thromboembolicpulmonaryhypertension,CTEPH)。

0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危险因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镰状细胞病、非O型血、吸烟、恶性肿瘤、感染、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大手术、慢性肾病、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肺病、妊娠、激素治疗和缺乏活动。

0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评估方法

门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Wells评分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决策思维导图(MDMA,治疗和预防)

0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期、分型

1.按部位分:

(1)周围型: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2)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3)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按严重程度分:

(1)常见型DVT。(2)重症DVT,包括股青肿(下肢深静脉严重淤血)和股白肿(伴有下肢动脉持续痉挛)。

3.按发病时间分为:

(1)急性期:发病后14d以内。(2)亚急性期:发病15~30d之间。(3)慢性期:发病30d以后。(4)后遗症期:出现PTS症状。(5)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在慢性期或后遗症期基础上DVT再次急性发作。

04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

年Greenfield开始在X线透视下采用静脉切开后导管抽吸血栓,年Sniderman等首次报道用经皮穿刺导管抽吸技术即介入治疗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目前,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介入治疗DVT的主要方法有: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mechanicalthrombectomy,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intraluminalangioplasty,PTA)及支架(stent)植入术。

对DVT实施介入治疗宜从安全性、时效性、综合性和长期性四方面考虑。(1)安全性:对长段急性血栓介入治疗前置入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PE。采用PMT和(或)CDT可明显降低溶栓剂的用量,减少颅内及内脏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2)时效性:急性DVT的诊断一旦明确,宜尽快做介入处理,以缩短病程,提高管腔完全再通率,避免或减少静脉瓣膜粘连,降低瓣膜功能不全和血栓复发的发生率,尽量阻止病程进入慢性期和后遗症期。(3)综合性:对DVT常采用几种方法综合治疗,如对急性期血栓在CDT的基础上,可结合使用PMT;对伴有髂静脉闭塞的DVT,可结合使用PTA和支架植入术,以迅速恢复血流,缩短疗程,提高疗效。(4)长期性:在综合性介入治疗后,宜长期抗凝(3个月)或延长抗凝(3个月),定期随访、复查,以减少DVT的复发。

05

我院介入医学诊疗项目

一.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1.脑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2.脑血管血栓形成;3.脑动脉瘤;4.脑血管畸形;5.静脉窦血栓;

二.心脏疾病的介入治疗:

1.冠心病;2.心律失常;3.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三.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1.鼻咽癌;2.甲状腺癌;3.肺癌;4.肝癌;5.肾癌;6.膀胱癌;7.前列腺癌;8.食管癌;9.贲门癌;10.胃癌;11.肠癌;12.子宫恶性肿瘤;

四.外周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出血、缺血):

(一)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1.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锁;2.主动脉缩窄;3.肾动脉狭窄;4.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夹层;5.腹腔干动脉狭窄或夹层;6.下肢动脉闭锁。(二)外周动脉出血性疾病:1.鼻出血;2.咯血;3.胃动脉性出血;4.肠道动脉性出血;5.子宫出血;6.肝脾肾外伤出血;7.尿血;8.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三)外周静脉疾病:1.肺动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门静脉血栓;3.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4.门脉癌栓;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6.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7.透析管或中心静脉血栓;8.布加综合征;

五.实体良性病变的介入治疗:

1.肝血管瘤;2.错构瘤;3.前列腺增生;4.子宫肌瘤;5.子宫腺肌症;6.瘢痕妊娠;7.脾功能亢进;8.肝肾囊肿、卵巢囊肿;

六.非血管腔道疾病的介入治疗:

1.食管;2.气道;3.胆道;4.肠道;5.输尿管;6.输卵管;7.输尿管膀胱/直肠瘘;

医院介入科

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mlyy/7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