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菲白衣为甲写赤诚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病房查房、准备手术、与患者沟通、定期参加线上研讨会精进医术、半夜还在优化诊疗方案……身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团委书记,梅菲每天忙碌而充实。

在血管外科成立之前,绝大部分医生和病人对院内VTE(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控意识薄弱,手术病人、ICU病人、偏瘫病人的血栓并发症率非常高。

梅菲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很多外科病人做完手术后,躺在床上静养,不愿意早期下床活动,于是血液流速变慢、淤滞;还有一部分病人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物,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出现下肢水肿。“更危险的是,腿里的血栓就像河里的沙子,随着血液的冲刷,流窜到肺动脉,导致窒息死亡。”梅菲说。

入职后,梅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院推广VTE防治体系的理念,帮助医生、护士和病人了解血栓发生的原因,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措施去预防。她带着团队奔走于各科室,宣讲血栓的危害、推广评分系统、呼吁合理使用止血药、敦促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发生颠覆性改变的,不仅是医生和患者的观念,还有日渐完善的血栓防治体系。基于这个防治体系,可以从制度上、流程上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入院对每名住院病人进行血栓风险的评估,划分出高危、中危、低危人群,并分层制定不同的预防措施。这项工作不仅降低了院内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医院荣获“全国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项目优秀单位”。

心有使命,勇于担当。梅菲的青春,始终保持上山攀登的状态,洋溢着悬壶济世的情怀。

年11月,59岁的患者彭先生入院时,检查显示:腹主动脉瘤!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也被称为“夺命高手”,一旦破裂,死亡率几乎是%。

“患者血管已经破裂,只是主动脉裂口比较小,被后腹膜紧紧地压住了,但随时可能再次出现大破裂。”梅菲说,要挽救患者生命,唯一的希望是立刻手术。

明知道手术冒着极大的风险,需要夜以继日的付出,甚至在巨大的投入过后,结果也有可能是零。干,还是不干?

她用无畏为青春注脚,用赤诚向患者作答。危在旦夕的病人重获新生,术后恢复良好。带领团队总结手术中的经验、改进诊疗中的不足,打造从接诊到康复的全链条优质服务,腹主动脉瘤患者再也不用辗转到武汉就医。五年来,医院共收治该类患者多例,抢救破裂腹主动脉瘤患者20多例。

“扎根基层,就是要用所学的技术,服务家乡的老百姓。”梅菲说,她想为更多的生命付出努力。

医院血管外科,参与建立上海———南京——武汉——宜昌——重庆沿长江流域血管疾病24小时远程会诊机制,让患者在家门口看“名医”。

联络各县市区从事血管疾病的医生,参与疾病讨论及双向转诊;组医院驻点,指导当地的临床工作,提升全市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

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组织青年医生下基层,切实发挥团委引领青年的职责。近年来,多名医学博士、青年骨干医生,相继来到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开展疾病诊治、健康指导、常见疾病及慢性病健康宣教服务。

梅菲的赤诚,影响了很多人。“精湛的医术、悲悯的情怀,她永远向着光,奋力奔跑。”科室青年医生官文飞说。

白衣为甲,向阳而生。奋斗者,难至迟暮,永远青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zdml/11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