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有很多小城都极有情韵,我去过的,除了金华、武义、永康、义乌、扬州等地,就是去泰州次数最多,也最熟悉了。
江浙的小城都有杜牧“豆蔻梢头二月初”的情致,金华、扬州等地更软玉温香,泰州在江苏,地理位置偏北,除了江南小家碧玉的气质,还有点明利爽朗。
这个小地方,知名度不高,地域也不大,但是有条凤城河,有溱湖湿地,有温泉,有胜过鱼龙混杂的阳澄湖蟹一筹的溱湖簖蟹,生活的安逸舒适也都全了。泰州老字号“富春”早上6点半就开始人流如织,上世纪的暖瓶是倒开水的用具,每每在泰州时候去吃都是泰州土著朋友L先生早早去占位置。这位L先生非常高大黝黑,北方汉子的模样,平日爱好长途越野旅行,已经多次组车队进藏,当然是建立在丰富的专业经验上。泰州人的早餐是一碗鱼汤面,一碟煮干丝,一只蟹黄包。L先生说,虽然富春人又多又难占位,但是蟹黄包还是富春最好吃。这种产上好大闸蟹的地方才会出这样不吝取材的做派,每年秋冬,新鲜的大闸蟹只取蟹黄同七分瘦的馅儿做这只包子,咬开就会被征服。
泰州水清绿被,鱼的鲜嫩度非任何大城市可及,也不是近海城市的味道,印象里河鱼的鲜美只有顺德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这样的鱼煮一碗淡白的汤,煮几只小馄饨,或者下点细面,是泰州人惯食的早餐,更南的南方人M先生也好,河南人我也好,我相信更北的北方人也一样,都会一致喜欢泰州早餐的味道。
泰州的干丝做法跟扬州不同,扬州是捞干丝出来拌酱油跟浇一点汤,泰州则更浓墨重彩,由火腿、虾仁、青菜、木耳等相伴,鸡汤煨煮,是桌上最常见的菜。
L先生带我们去一个小街道上小小门面的菜馆,这是一位年已七旬的泰州出身的淮扬菜名厨的儿子所开,这位店主也是五星酒店大厨,后来生病盘桓病榻几年后康复,没有再回酒店,而是开了一家小馆,是本地美食家心中的秘境。L和这位店主是中学同学,所以我们第一年去时,店主的老父也在店里,因M先生是远道来,老人家挽起手,亲自做一条红烧河豚,那是我第一次吃河豚,终于理解了这条鱼为什么从古到今让人一尝难忘。其他店主亲做的菜,亦好吃得胜过豪华酒店几分。自此每每去泰州必要去这家店饕餮一番才不枉此行。溱湖湿地是泰州境内最璀璨的明珠,湿地面积比之西溪不算大,但是紧邻温泉酒店,湿地内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情境,水杉挺立、仙鹤徜徉、野鸭悠游,莲叶田田、水草漫生,也真是算得人间仙境了。你甚至可以坐一只摇橹船,穿着粗布衣的上了点年纪的船娘慢慢摇着橹,唱着你听不懂词儿的船歌,在不宽的溪道中晃晃悠悠往前去,也不知道东南西北,也不知道几点几分,那微带沙哑的船歌听得你丝丝入骨地犯懒。泰州城里穿城而过一条凤城河,至今,泰州人都保持着河里游泳的习惯,天气好的下午,无论是富商大贾还是青涩学童,有的夹着泳圈,有的带着水球,三三两两往划定的安全游泳地带去,有人锻炼为乐,有人嬉笑打闹。(我发现江浙有这个传统,永康的水库里也有非常多的人游泳。)这样的凤城河是充满晨昏烟火气的。
一到夜晚,河畔的灯笼红彤彤地挂满回廊,岸边孔尚任旧居也亮起灯光,坐一只船,大戏台上老人们拉着丝弦吟唱,这是近声;然后,悠悠停在水中央,远远的岸边亭子里,绿衣的柳梦梅和粉衣的杜丽娘,没有戴任何扩音器的曼长吟唱随着水流,如香入七窍般沁入肌理骨缝。这远韵实在迷人。与伊登岸在孔尚任旧宅前曲曲弯弯的甬道里随着红灯笼的光影携手走去。时光是身后的史韵幽情,亦是前路的尘世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