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花季少女,正是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龄。可对于贵定县昌明镇摆龙村的吴帮菊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面对艰难的生活,她乐观自信,用稚嫩的肩膀顽强地担起家庭的重担。当我们来到吴帮菊家时,她才放下书包准备去做饭,洗锅、淘米、生火,一套稚嫩而又娴熟的动作一气呵成,饭刚入锅,帮菊就背上了背篓,拿上镰刀,到山上的菜地摘菜去······距离贵定县城三十多公里的贵定县昌明镇摆龙村,是一个是贫困的苗族村落,由于地处偏远,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就成了这个村子里最常见的问题,今年刚14岁的吴帮菊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留守儿童,但却被村子人人称赞。为了能让孩子有好的生活条件,从吴帮菊出生没多久,她的父母就离开了这片熟悉的土地,前往浙江打工,自此,一家人一年见一两面都是奢侈。
故事背景
在帮菊的记忆里,自己都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年迈的爷爷奶奶,加上年幼的弟弟妹妹,让吴帮菊没有选择地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做家务、喂牲口、干农活、照顾弟弟妹妹,这都是吴帮菊从小一直在做的事情,尽管早已做得轻车熟路,“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希望快点长大,可以帮爷爷奶奶,弟弟妹妹承担更多。”帮菊说道。“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不累”“我觉得还可以做的更多”这是帮菊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既是给家人的安心,更多的是鼓励自己。相比起同龄的孩子,帮菊个头要矮一大截,瘦弱单薄的肩膀上承担的却是我们一般人都难以承受的责任。“由于家里面的特殊情况,帮菊在家既要照顾两个妹妹还要照顾一个弟弟,教他们做作业还要帮着家里做饭,虽然辛苦但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却从来没有落下过,成绩也很优秀。”在班主任谢永江眼里吴帮菊的懂事惹人疼惜。特别是去年凝冻的时候,学校的路很滑,她就背着妹妹回家,两姐妹的高矮差不多,但是帮菊一直背着妹妹,怕妹妹摔倒。
帮菊的家住在摆龙村的上扁左组,从家里到学校每天要走两小时的山路,上学、放学、分担家务,如是循环。本应该是享受家的温暖,度过纯真美丽的童年,可这一切,对她来说却是陌生又遥远。“姐姐给每天都给我们做饭,教我写作业,我生病的时候也一直在床边照顾我,我很爱姐姐。”妹妹吴帮东说道。相比起妹妹,帮菊身上少了一丝稚气与天真,她的脸上,有着超乎寻常孩子的一份成熟与懂事,像个“小大人”般。苦难固然是一种厄运,但何尝不是一种财富,苦难能够让人尽早成熟,尽早长大,尽早担当。
帮菊最盼望的就是春天,因为离帮菊家十几公里处是一个毛尖茶基地,每年春季是毛尖茶长势最好的时候,去采茶就会带来小小的收入,所以每年她都会带着妹妹走好几里山路,再坐车,除去车费每天能挣二三十块钱,这些钱,他都会存起来买点课外书和学习用品。因为有感恩的心,所以她乐观和坚强地面对生活,用小小的肩膀撑起这个家。“我想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可以赚钱,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说着这些帮菊的脸上泛起了对未来的憧憬。每个人都有梦想,吴帮菊也有美丽的梦想,她喜欢唱歌跳舞,长大后想当一名英语老师,教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学习知识,走出大山。
吴帮菊的懂事与承担让人怜惜,幸运的是社会的关爱一直都在,2月23日中央电视台第7套节目《阳光大道——回家过年年留守儿童春节大联欢》节目中,勤奋懂事的她,被提名为“最美担当少年”。
但是当热闹散去,留守儿童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地艰难行进。从前,孩子们因为家境窘迫而缺乏必要的教育资源与物质条件。如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更大的问题是长期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如何健康成长。而贵定县也将继续大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机制,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实际的关爱和教育帮扶活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和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刘洁
朗读/肖煌
编辑/彭克贵
制作/陆美美
审核/吴艳兰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看看小活力还有没有其他秘密↓↓↓↓↓↓↓↓↓↓↓↓↓↓↓↓
来稿请投:huoligui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