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的道路并不平坦,往往是走在“一山放过一山拦”的路上,一路被打击,一路被挑战。杨小杨却永远保持谦卑,时刻不忘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山那边的美好景色进发。通过自己的执着努力与不断创新,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节目主持人。
杨小杨
现任广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曾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我的美丽乡村》栏目主持人、南京青奥会青春梦长歌行大型诗词朗诵晚会主持人及广东卫视《眼观六路》主持人,系中国传媒大学级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硕士校友。
杨小杨校友与导师卢静
珍惜春光,学会真诚待人
做有血有肉的主持人
01
无论在学习还是实践方面,杨小杨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还在校时,她不仅致力于磨炼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参加各种实习和实践活动。师从于卢静老师的她,在求学阶段伊始就意识到“学艺先学人”的重要性——做主持人之前应该先做人,还得做一个好人。抛却功利心、真诚待人的信念,贯穿在她学习与专业实践的始终。
在实际的工作中,杨小杨认为采访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应该真正和采访对象聊起天来,和他们交朋友。她曾有过一段在少儿频道担任主持的实习经历,面对的采访对象普遍是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其中最小的孩子才四岁。“当时对自己的憧憬就发生了很大的波动,因为孩子们在录制时根本不会听你讲了什么。”好奇心重、爱幻想的孩子们在面对陌生环境时根本坐不住,更别提让他们面对摄像机的镜头,坐在台上一五一十地回答问题了。面对这种情况,当时才第一次参加实习工作的杨小杨头疼不已,急得差点哭出来。但很快她就找到了窍门——在做好案头工作的基础上,要充分调用主持人的把控能力,“必须先和孩子们玩起来,再和他们聊天。只有让他们信任你,才有可能放下防备心,把事先准备好的采访问题一个个抛出、击中。”
“在做一个主持人之前,首先做采访对象的朋友。”这是杨小杨通过少儿频道的主持经历总结出的经验。在后来采访更加羞涩且不善于表达的农村老人时,她也运用经验,首先以真诚的态度和老人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喜好并引导老人在镜头面前放松下来,把录节目当成聊天,打开心扉。为了尽快融入老人们的生活,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可以说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她,主动挽起袖子下到灶房做饭,扛起农具去田间劳作,帮着老人们摘辣椒煮甘蔗,逐渐成为了老人们“啥话都能说”的亲人。正是因为具有一份难得的真诚,她能让采访对象放下戒备,在镜头面前侃侃而谈,说出自己的心声,也进一步让观众有机会欣赏到真实而精彩的节目,感知到媒体传递的最真切的温暖。
对于如何平衡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杨小杨还真诚地告诫在校的小白杨们:“要在什么时间段做什么时间段该做的事,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过多受到外界的影响。”上学时看到身边的同学在校外做兼职、实习和参加活动等,可能很多人都会迫不及待地走出学校,把时间全花在校外,反而忘了利用好在学校这段时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规划和享受同学情师生情的机会。她感叹道:“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是很重要也是以后在社会上很难学到的。”正因为在求学阶段有卢静老师和其他的诸多专业老师在学习方式与生活态度方面的谆谆教诲,杨小杨才能做出有温度、接地气的节目,打动采访对象和观众,成为一个真诚的有血有肉的主持人。
(左右滑动 无论是作为一个典型的水瓶座女孩,还是作为一名专业的主持人,打破定式创新是深深刻在杨小杨的骨子里的特性。当被问及印象最深的一次突破时,她回忆起在央视农业频道《美丽乡村》节目做实习主持人时的经历。当时节目导演要求她按照固定好的脚本形式进行主持,什么时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记录什么内容都是提前规定好的。但是热爱旅游、也曾以志愿方式走过世界各地的杨小杨,在去到各个城市后,与被采访人交流的过程中她发现每座城市的角落里所隐匿的闪光点和被采访人话语中的兴趣点,是既定文字组成的脚本所远不能呈现的,如果只按照导演的脚本走,反而会丢失很多新颖有趣的信息,就失掉了节目本身的意义。那股追求创新,不肯循规蹈矩的“叛逆劲儿”一上来,她大着胆子找到导演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主持人发现了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不是可以跟导演去讨论,然后自己再去尝试,把它拍摄下来,这样成片可能会比之前固定好的脚本出来的效果好。”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实习主持,她本以为自己的建议激不起什么水花,但没想到导演支持她付诸行动,大胆捕捉更有价值的信息点。谈及此处,杨小杨略有些骄傲地笑道:“不出意外,最后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
这次的经历使她更加明确在工作中亲身经历、亲自实践的意义。从那以后,每一次到达陌生城市或地区拍摄节目之前,她都以游客的视角,先对即将拍摄的小村落做好详尽的攻略,找出自己认为最感兴趣、最值得挖掘的地方,到了拍摄地点后,有了新的发现再及时与导演沟通。“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问自己:如果我是游客,我来了之后会想要到哪些地方去?只有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拍摄的实际情况,再综合最初的脚本,做出的新方案才是最具有观赏性和价值的。”
广东广播电视台扶贫活动
保持谦卑,不忘初心
03
回忆从初入学到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心路历程,杨小杨感慨万千。她一直是一个对自己期望很高并且要求严格的人。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的王牌专业学习播音主持后,她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在专业上达到一定水平了,然而真正进入实习阶段乃至工作岗位后,她发现自己需要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我其实就是在一次次打击中走过来的。”她笑着说。
进入广东广播电视台之后,台里分配她去做新媒体工作,这就意味着她需要日益使自己成为一名全能型的主持人。从单一的出镜主持,到需要自己独立完成一台节目的策划、出镜、拍摄以及剪辑,同时还要摸索抖音、快手这些新平台的流行特色,借鉴学习优秀的视频,努力提高视频点击量和播放量……这些全都需要走下主播台,自己扛起摄像机,从零开始。她发现哪怕自己拥有中传播音专业毕业、曾在央视实习经历等诸多“光环”,在实际工作中专业上还是会存在短板。对此,杨小杨说:“一开始心里有落差是很正常的,但是一定要抛弃自满的状态,保持谦卑的初心,多向别人学习请教,‘在一次次打击中继续行走’”。
受她这股谦卑好学劲儿的感染,台里的前辈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倾囊传授给她。在前辈的点拨和自己的努力学习之下,她很快突破了一系列难关,熟练掌握了短视频制作相关知识。正是有了谦卑而好学的精神,杨小杨才能在一次次工作中历练与积淀,否极泰来,才能更多更快地从前辈身上汲取经验、学习知识,快速成长为合格的时代记录者和传播者。
目前,在熟练制作短视频的基础上,杨小杨又进入了特报组,学习参与暗访、拍摄、写稿等记者工作——这对于她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工种,一种未知的挑战。但是这一次她没有害怕更没有畏缩,而是充满信心,张开双臂迎接挑战。“我知道打击是一定会有的,但是打击之后的成长,会让我看到更好的自己。”她肯定地说道。迎着她坚毅的目光,仿佛能看到与她一样的千千万万个稚嫩的媒体人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情,抱着“求知若渴,虚心求教”的态度,燃烧着“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坚定的朝着自己的传媒理想进发。
其实,“保持谦卑,不忘初心”这句话已经陪伴杨小杨在追梦路上跋涉了十余年,陪伴她从一名普通的学生成长为崭露头角的新人主持。从豆蔻年华到意气风发,这句话既是她对自己不断向前的鞭策,也成为了她对自己所热爱的主持事业最真挚的表白。
杨小杨校友参加节目
往期推荐
校友故事|不爱阅读的写手不是好主持人,他的新闻初心历久弥坚
-03-19
校友故事|月辉星“煜”,“鹏”飞万里——她是在青海追光逐梦的媒体人
-03-03
校友故事|意气少年到沉稳主播,一路走来,他说……
-03-01
记者|白 洋
编辑|李文杰
责编|徐敏捷 龚星月 郑雨艺
编审|韦健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