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在无情的时代,闲情地活着

最好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pf.39.net/bdfyy/
王明明杜牧诗意图秋天,落叶纷飞,阴雨绵绵,给人萧瑟之感,不少古诗词将秋天与“悲”字联系到一处。但是也有一些例外,譬如刘禹锡,他这样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譬如杜牧,他写过一首《九日齐山登高》,借此表明:人生一世,实在没有必要悲叹秋天。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那天是重阳节,老朋友张祜恰好来看望他。趁着秋高气爽,两人带上酒壶,登高望远。到了山顶,放眼望去,层林渐染,仿佛有一双大手握着画笔与调色盘,以肉眼无法觉察的速度涂抹季节的色彩。江水平静如镜,倒映远远近近的秋景,江水又像一个怀抱,“涵”住秋影。偶尔,还几只大雁从高空飞过。面对这样的视野与景致,定然感到身心舒泰,再多不快,也被抛至脑后。他俩饮酒,赏秋,畅聊往事。杜牧忽然觉得,一个人,身处尘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难有开怀大笑的时候。既然遇上重阳这一良辰佳节,何不及时行乐,痛饮而归?时令有序,青春易逝,多么令人无奈。再想想,古往今来,都是这样走过,所以我又何必悲秋,像齐景公那样黯然落泪呢?做人,还是看开一些,想开一些吧。他还摘取山野的菊花,很应景地插在头发,然后与友人高高兴兴下山去。“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很有笑傲自然、返璞归真的况味。曾几何时,这种孩童式的天真,已经成为我们遗失的美好。杜牧出生于颇有名望的京兆杜氏,祖父杜佑是唐代宰相,同时也是史学家,由他编撰的《通典》开创中国史学史的先河,父亲杜从郁担任过左拾遗。“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这是杜牧写给侄儿的劝学诗里对家世的自述。范增杜牧问酿图在“剑佩尝丁当”的“公相”之家长大,杜牧少年才俊,不但以诗文成名、进士及第,还是一个热血青年,他关心军政治、研读兵书,怀有安邦守国之志,因而后来被载入史书《资治通鉴》。关西贱男儿,誓肉虏杯羹。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那时候,杜牧二十五岁,血气方刚,以平定藩镇、澄清天下为己任,诗文里一副天不怕地不怕、雄赳赳气昂昂的口吻。理想就像中天月,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去靠近。即便如此,有时也难照进现实。二十六岁,杜牧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刚参加工作,他被派遣到当时最为繁华的扬州。他的朋友张祜有诗云:“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其实,在扬州活着,悠游饮宴,更是一件痛快事。杜牧对此深有体会。在这里,除了风流韵事,他也留下不少关于这座城市的名作。“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很多年后,他还会回忆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名门之后,风流倜傥好似鹤舞长空,有人说他薄情,有人批他无情,有人叹他多情,若一定要围绕“情”字解读杜牧,更多的应是闲情。“闲人似我世间无。”这是杜牧对自己一生准确的总结。后来,陆游也在诗里写道:“江南寺寺楼堪倚,安得身如杜牧闲。”我不知道陆游这句“安得”,到底是羡慕,还是同情。文人墨客都有闲情。陶潜的“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李白的“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王维的“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苏轼一生渴望“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他们有些天性使然,喜欢闲适的生活方式,有些达到了一定境界,开始向往恬淡。而杜牧的闲,更多是对官场的失望、对现实的无奈,是看清之后的不争。方善济杜牧诗意扇面在无情的时代,闲情地活着。这是杜牧后来的选择。杜牧生活在晚唐。经过安史之乱,曾经最繁盛辉煌的朝代元气大伤。杜牧很想建功立业,平定藩镇,但是朝廷的腐败、官场的复杂教人在挫败下一点点失去信心。公元年,发生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杜牧的友人中有的被治罪,有的被贬,有的死去。当时,他正好被调任东都,避过一劫。然而这事件就像海啸,可以涝死一个人的热情。杜牧对“朝不保夕”、“人生无常”词有了明确认知。“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在一次次哀今怀古中,诗人的心冷了,也闲了。他开始面对自然,静静地哲思。汲汲于富贵,营营于权势,究竟有何意义?存在为何?虚无为何?曾经赤壁争霸,成王败寇又如何?如今,孰输孰赢,还不都灰飞烟灭?反倒是渔人悠闲地坐在石矶上。甘露之变淹没杜牧的报国之志,牛李党争导致他在余生惨遭排斥。在壮年时期,他先后被外放于宣州、黄州、池州、睦州等地。这一时期,杜牧诗歌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字眼有:酒、风、雨、花、树、笛、棋。在这无奈的闲情与诗意生活中,杜牧对生命与时间有了深刻的领悟。他像陶渊明那样,独自饮酒、思考人生。思考的结论就是“屈指百万世,过如霹雳忙。”还有“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是啊,一个朝代,哪怕千秋万代,放到浩瀚历史的背景上去看,不过是一记霹雳。一个人,哪怕长命百岁,也只是转瞬即逝。王明明杜牧诗意图一旦看穿真相,就会变得豁达、坦然,接受自己的无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这首七律写于写于四十岁,那时他在宣州担任团练判官。登阁远眺,天淡云闲,芳草连天,这里曾经这里呈现过六个朝代的兴衰。他从飞鸟与山色的相互映衬中看到动与静、有与无、从人类繁衍与潺潺水流中听到生与死、无常与恒常。我喜欢杜牧欣赏大自然的视角——他不是在用肉眼在看、而是用心在看,在感受、冥想、思索,于是有了“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像王维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杜牧更胜一筹,因为他不仅视通万里,还思接千载:“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身体会被囚禁在一个地方,只要自己愿意,心灵可以在不同时空穿梭。这是诗歌艺术的美妙,也是人之性灵的伟大。金圣叹对这首诗激赏不已:“今日方悟一总不如‘天淡云闲’。自来一如,本不有兴,今亦无废,直使人无所容于其间。”知命之年,官运来了,杜牧入朝担任了司勋员外郎。一年不到,他就自请外放湖州。“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一去一望,有放下,也有憾恨,终究还是放下了。晚年的杜牧与友人共勉,他说,人生短暂,饮酒行乐才是正事,浮华世间,除了写诗,其余都是虚名。他写诗,大概只在于写诗时的乐趣与快感,所以临死前焚烧了自己的大部分诗篇,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在无情的时代,还可以活成了一只闲云孤鹤,饮酒吹箫,看雨赏花,就像杜牧。作者: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个人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zdml/8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