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艳山姜小陌/图)“小女子”艳山姜,姜科山姜属植物,多生长于路旁、田头及沟边草丛中。说起我的名字,可能很少人会知道,但平潭的小伙伴们一定大都见过我,我就是老一辈平潭人民蒸馒头、包子都爱垫的“香粿叶”了。而在台湾,我被叫做“月桃”。台湾美学家蒋勋在《此时众生》中说:“民间常用月桃的叶子包粽子,也用来衬垫在新蒸好的米粿下面;米谷的香气中就渗透着叶子一整个夏日阳光雨水的辛辣芬芳。”......(月桃的叶子可用作包粽子图自网络)不论是用作蒸食的“垫子”,还是用作粽子的“外衣”,都说明一点,我叶片中的山野自然芳香气息深受人们喜爱。受人喜爱,自是欢喜。但我最骄傲的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杜牧就曾以我为意象赋《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中,我的名字叫做豆蔻,后来因为这首诗,还衍生了成语“豆蔻年华”,意指少女十三岁,也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此后历代文人,都爱以“豆蔻”来形容年轻姣好的女子,借以表达仰慕、相思之情,譬如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写道:“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意深情浓,别有味道。(艳山姜小陌/图)作为诗歌意象的我风姿绰约、青春美好,其实我本身也是植物界的“颜值当担”。多本植物志上众口一辞对我评价道:“这是一种极美丽的庭院植物......”我的花朵多且有序,含苞待放之时,花瓣磁白中夹带嫩粉色,清透鲜妍、娇艳欲滴,一串串地低垂于叶间,宛如一位娇羞的少女。等到绽开时,花瓣内侧明艳的亮黄与朱红色,又使人看了心情豁然开朗。加上我这宽大的叶片,黄绿相间,色彩绚丽迷人,可谓赏花赏叶两相宜。(艳山姜小陌/图)
要是你认为我只是长得比较好看、带有芳香气息,稍具观赏和食用价值的话,那你可得对我再做进一步的了解了。我还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呢。我的根茎和果实:辛、涩,温,燥湿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可用于治疗脘腹冷痛、胸腹胀满、痰湿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咳嗽等。许慎《说文解字》说:“姜作?,为御湿之菜。姜能疆御百邪,因此叫?。”但凡是姜科的植物,根茎或者果实,总是多少有些辛辣之气。也正是靠着这股辛辣之气,我们姜科植物成为南方人驱邪祛湿的好物。(艳山姜果实图自网络)至于我的经济价值,台湾原住民排湾族及鲁凯族采用我的茎状叶鞘,于花期前采收晒干后,提取纤维以编织成绳索、置物篮、盘、篓、凉席或草席等编织品,北方澳渔民则编织成大绳索以绑铁锚。这样好看又好用的我,你喜欢了吗?END
文/小陌平潭县环保志愿者协会
平潭第一家“海峡两岸共建自然学校”
专注平潭
物种多样化
海岸线共同守护
自然教育
科研搭建
感谢阿拉善SEE公益基金会创绿家资助与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