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伴凝血功能异常的

参考文献:doi:10.13201/j.issn.1001-1439.2019.05.017

目的:探讨术前伴凝血功能异常的A型主动脉夹层(AAD)手术方式及相关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01--06医院心脏外科中心治疗的例AAD患者,根据临床病史及检查结果判断术前是否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并进行分组,其中试验组伴凝血异常患者43例;对照组未发现明确凝血异常患者例。全组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后均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凝血异常治疗策略在实验室凝血相关检查结果指导下进行,凝血异常患者优先考虑采用自体主动脉或人工血管补片行吻合口覆盖性包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情况、输血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全组AAD患者均完成外科手术操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异常比例及凝血相关指标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全弓置换率较低,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围手术期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凝血成分如凝血酶原复合物、重组人凝血因子Ⅶ和纤维蛋白原输注较多,且术后24h引流量较多,ICU滞留时间较长,再次开胸止血、血滤治疗、纵膈感染及院内死亡比例相对较多(均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及术中最低温度、术后肺部感染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伴凝血功能异常的AAD患者急诊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对此类患者应给予针对性的相关药物治疗,同时选择相对简易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尚可接受。中心经验本研究试验组中约50%的患者手术前使用了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甚至部分患者因医院应用了负荷剂量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直至冠脉造影手术时,才被确诊为AAD。EACTS/EACTA指南建议,对此类患者应于术前整体评估出血风险,避免大量出血输血造成的严重并发症。指南认为,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用来评估整体出血风险,除此之外,PLT计数和功能、INR水平也会对术后出血产生影响。我中心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单中心AAD凝血异常的处置策略:①针对使用ASA、DAPT、PLT计数和功能降低患者输注PLT和去氨加压素;②使用华法林抗凝(INR升高)的患者考虑输入凝血酶原复合物与新鲜冰冻血浆;③纤维蛋白原水平<1.5g/L的患者考虑纤维蛋白原制品输入;④难以纠正的非外科性出血考虑重组人凝血因子Ⅶ;⑤抗纤溶药物选择氨甲环酸类药物;⑥术中应尽量趋向维持正常体温和内环境,防止因低温及内环境紊乱所致的凝血功能异常;⑦考虑凝血异常患者出血风险较高,对于此类患者常规考虑心包或人工血管补片进行吻合口覆盖性包裹止血等。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AAD患者,根据术前凝血四项和血栓弹力图等检查结果,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内科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研究表明,FIB降低是影响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当FIB<1.5g/L时,应结合患者体重给予FIB替代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mlby/7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