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细细呀,道来,唱给诸公听呀。秦淮缓缓流呀,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呀;瞻园里,堂阔宇深呀;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园呀。”十二个女人,身着旗袍,摇曳生姿,从波澜微光中走来。
这是金陵十三钗中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段,那一刻钟,所谓秦淮女,鱼巷里的女人,同英雄有什么分别呢?什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什么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约翰神父说,众生平等,凭什么要她们牺牲呢?女人和女孩选谁?你会怎么做?
不得不佩服,张艺谋的镜头下,女生和女人,她们都是美的。旗袍是美的,长衫也是美的;皮肉是美的,灵魂同样的美的。每个人物都是鲜明的,都是复杂且易碎的。
南京沦陷,满眼都是黄沙四起,损毁、倒塌,尸横遍野。军人用身躯抵挡坦克,用毁灭的方式同归于尽。冲向炮火的身影,被炸得粉碎,在漫天的黄沙中血肉飞溅。门外的那一只鞋,就是最后的告别。
假扮神父的约翰,他贪财、好色,可是在女学生被日本军官欺辱时,他站出来,就像神父一样守护她们。他有无数次机会可以自己逃走,可是他选择留下来。留下来,保护女学生,保护他爱的人,可是最后却不得不送自己最爱的女人走向悲剧。
豆蔻的琵琶弦只剩一根了,她想在浦生最后的日子,给他弹一首《秦淮景》。可是浦生等不了了,豆蔻死在了日本军官的欺辱下,鲜血从发梢滴下,垂下的手边,是一圈再也没有机会弹起的琴弦。
玉墨,翠禧楼招牌,这乱世烽火中的风华绝代。美而艳,却毫不俗气。她是冷艳,又是悲凉的。在约翰为她剪发时,她说希望是十三岁的短发,因为那时的她,是她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金陵十三钗,不只有十二的女人,还有乔治。乔治六岁被英格曼神父收养,南京沦陷,他担起神父的嘱托,保护女学生们。当少一个人时,他选择代替女学生。他知道会面临什么,可是他不逃,哪怕受欺辱,哪怕死,他也会去。
教堂有一面大的琉璃镜,书娟在那里看到了军人的牺牲,看到了十二个女人的风华,看到了日本人的残忍。子弹穿过,琉璃破碎,每个人都保护着自己爱的人。可是琉光易碎,金陵十三钗的结局戛然而止,也许结局并不重要,虽然琉光易碎,但风华仍存。
投稿邮箱:tsxsbianji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