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男,71岁主诉:突发胸背部疼痛1天诊断:胸主动脉壁间血肿术前评估
主动脉CTA结果显示该患者胸主动脉弓降部起始至膈面水平主动脉壁间血肿、多发溃疡,伴瘤样扩张;腹主动脉局部瘤样扩张。
手术方案
拟局麻下行右股动脉穿刺/左肱动脉切开行胸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激光原位开窗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过程
经肱动脉和股动脉分别置入标记导管,DSA造影于术前评估一致,经股动脉交换超硬导丝,导入有卓正联TNS-XZ-36-30xmm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定位准确,支架无移位和短缩,再导入近端40-40-mm胸主动脉支架系统,沿肱动脉导入激光导丝破膜,球囊预扩后导入左锁骨下覆膜支架。术前
术中
术后
术后造影显示支架定位准确,无内漏,分支通畅。该病例采用“两段式”支架植入法,近端植入传统的直筒支架,可以有效封闭近端破口;远端植入一枚大锥度、渐细覆膜支架,可以更好地适应主动脉形态,重塑远端真腔并防止内膜损伤和过度扩张,减少远期并发症。有卓正联的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拥有渐细、大锥度设计,近心端、远心端的直径变化可以从0mm到6mm、10mm,适应主动脉夹层的渐细形态;同时支架采用变径向支撑力设计,近端强支撑力锚定牢固、防止内漏,远端柔软,重塑真腔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支架对主动脉内膜的损伤。为什么采用“两段式”这一方法?
选择适当的、更为稳定、更精确的远端锚定区(避开主动脉扭曲、次要破口、溃疡、钙化等不利因素)
避免过度扩张(远端动脉瘤)、内膜破裂(新破口形成)、刺破动脉壁(假性动脉瘤)
尽可能封闭次要的内膜破口,促进假腔内血栓形成
尽可能恢复主动脉真腔直径,保证主动脉远端分支供血
血管外科陆信武教授、黄新天教授和刘晓兵教授均对有卓正联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给予了肯定:认为该支架系统的释放定位准确,支架显影清晰无短缩,其专门为两段式设计的大锥度渐细型号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提高远期预后;希望有卓正联在应脉医疗的带领下,可以加大研发力度,推陈出新,为临床带来更多优秀的产品,造福患者。
关于有卓正联
北京有卓正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由有研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的植介入业务版块分立而成,于年正式并入应脉医疗,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公司现有一款已获得NMPA批准上市的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用于主动脉夹层、穿透性溃疡的介入治疗,另有三款非血管支架产品(食道支架、胆道支架、前列腺尿道支架),分别用于食道、胆道、前列腺尿道恶性狭窄的扩张治疗。
关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医院血管外科
创始于年,在我国著名的血管外科专家孙建民、张培华和蒋米尔教授的带领下,经过30余年努力,形成了一支现以陆信武主任领导的学科梯队建设结构合理的血管外科专业队伍。年11月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整建制并入我院,形成南北联动、比翼齐飞的新格局,为九院血管外科进一步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平台。科室拥有先进的血管数字减影仪、血管超声、C臂机,周围血管节段测压等设备。在外周血管病诊治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率先在国内开展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闭合、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内膜下成形术等技术,在腔内治疗血管疾病方面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学科下设周围静脉疾病亚专业、周围动脉疾病亚专业、主动脉疾病亚专业、血透通路亚专业、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亚专业等亚专科,年门诊量超过3.5万人次,年腔内治疗余人次,年手术量达余人次。陆信武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血管病诊治中心常务副主任。任职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血管外科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周围血管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分会血管介入分会主委、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分会脉管畸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