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使用化湿药,应根据湿困的不同情况及兼证而进行适当的配伍应用。
中药里,叫豆蔻的药物很多,诸如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肉豆蔻等,李时珍说:“凡物盛多日蔻,豆象形也”,豆蔻之名,或取此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中药是白豆蔻。
产地: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栽培;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性状鉴别
植物白豆蔻
豆蔻
原豆蔻类球形,直径1.2~1.8cm。表面*白色至淡*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印尼白蔻个略小。表面*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气味较弱。
主治病症
①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本品可化湿行气,常与藿香、陈皮等同用;若脾虚湿阻气滞之胸腹虚胀,食少无力者,常与*芪、白术、人参等同用,如白豆蔻丸(《圣惠方》)。另外,本品辛散入肺而宣化湿邪,故还常用于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证。若湿邪偏重者,每与薏苡仁、杏仁等同用,如三仁汤(《温病条辨》);若热重于湿者,又常与*芩、滑石等同用,如*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②呕吐
本品能行气宽中,温胃止呕。尤以胃寒湿阻气滞呕吐最为适宜。可单用为未服,或配藿香、半夏等药,如白豆蔻汤(《沈氏尊生书》)。若小儿胃寒,吐乳不食者,可与砂仁、甘草等药研细末服之。
用法用量
煎服
将蜂蜜加入适当的开水进行稀释,然后将3~6g豆蔻放入焖透再进行熬制,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用。
豆蔻性温,阴虚内热、胃火偏盛、口干口渴、大便燥结患者不宜食用。
现代研究
①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4桉叶素,α-樟脑、律草烯及其 化物。
②药理作用:
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祛除胃肠积气,故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并能止呕。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作用。
③临床研究:
据报道,以白豆蔻、石菖蒲、草果仁等六味中药组成益肾降浊冲剂,治疗7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显效5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经治疗后Bun明显下降,消化功能紊乱明显纠正,食欲显著增进,感染有所控制,出血迅速制止,症状明显缓解,基本起到了消除*素,排除体内代谢产物,缓解改善病情,保护残余肾脏功能,处长了CRF病人存活时间(中成药,,3:20)。
文稿|木哈拉木
图片|源于网络
排版|木哈拉木
初审|乃皮赛
终审|唐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