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学期一度的考试周,听完人解老师:“人解是没有重点的,我上课讲过的都是重点之后”话音刚落,注视着笔记空空如也的人解课本,有没有顿时feel到一阵凉意涌上心头?凉凉三生三世~~咳咳咳......
唔紧要!有小团子为你人解考试保驾护航,你要的人解笔记小团子都为你准备好啦,重点来啦!!!
考试安排
考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时间:7月4日上午9:00-11:00
考试形式:闭卷
温馨提示:千万要记得带上2B铅笔,黑色签字笔,橡皮擦,学生证或一卡通,手表,具体考试信息以教务系统为准
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
以下内容针对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四个部分展开。
(ps:红色标注为特别提醒哦)
填空题
第一章运动系统
1.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的科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医、药学中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2.解剖学标准姿势是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3.全身共有块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四类。每块骨都是由骨质、骨膜、骨髓和关节软骨组成。
4.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三部分。
5.上肢骨(单侧)包括
上肢带骨:锁骨1、肩胛骨1
自由上肢骨:臂部肱骨1
前臂尺骨1、桡骨1
手骨腕骨8块、掌骨5块、指骨14块
下肢骨(单侧)包括
下肢带骨:髋骨1
自由下肢骨:大腿股骨1
膝部髌骨1
小腿胫骨1、腓骨1
足骨跗骨7、跎骨5、趾骨14
6.髋骨是由髋臼、髋前上棘、髋窝融合而成的。
7.颅骨中,成对的主要有顶骨、颞骨、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的主要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下颌骨、舌骨、犁骨。
脑颅骨包括额骨、枕骨、蝶骨、筛骨各一块、顶骨和颞骨各两块。
8.间接连结的特点是骨间具有腔隙,有较大的活动性。关节的主要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9.椎间盘位于相邻上下两椎体之间,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胶状的髓核构成,具有承受压力和缓和作用。
10.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是肩关节,体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是膝关节。
11.止于肱骨上端的肌有胸大肌、背阔肌等。(没找到第三个)
12.成年人的红骨髓位于除长骨外的骨松质腔隙。
(按书本的话有个前缀,但是光在小黄本书上是找不到的)
第二章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由两部分构成,其中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又分大小两种,大消化腺包括大唾液腺、肝和胰。
2.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盲肠和阑尾、结肠、直肠。
3.大唾液腺共有三对,分别是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4.咽腔可与鼻腔、口腔、鼓室、喉腔和食管相通。
5.食道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窄
第一个位于咽和食管相续处,正对环状软骨,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个位于食管和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个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
6.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大肠可分为盲肠和阑尾、结肠、直肠三部分。
7.阑尾位于右髂窝,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是在通常在脐与右额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8.肝主要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胃主要位于左季肋区,胆囊位于胆囊窝。
第三章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
2.鼻腔的外侧壁主要有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等结构。
3.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
4.喉的软骨主要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其中成对的喉软骨是杓状软骨。
5.喉腔为喉口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部分,喉腔内有两对粘膜皱壁,上方的一对叫前庭襞,下方的一对叫做声襞,喉腔最狭窄的部分是声门裂。
6.气管的上端与喉的环状软骨相连,下端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叫做气管杈。
7.左右主支气管的主要区别有三:左长右短,左细右粗,左较水平右较陡直。
8.左肺有一条斜裂,被分为上叶和下叶。右肺有水平裂和斜裂,被分为上叶、中叶、下叶。
第四章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2.尿液由肾产生,经过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3.输尿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个在输尿管起始处,第二个在小骨盆上缘,跨过骼血管,第三个在穿膀胱壁处,也是输尿管最狭窄处。
4.膀胱位于骨盆腔内,膀胱底部内面有左右输尿管的开口和尿道内口,尿道内口周围有由平滑肌形成的膀胱括约肌。
第五章生殖系统
1.男性内生殖器官包括睾丸、输精管道、精囊腺、前列腺,男性外生殖器包括阴茎、阴囊。女性内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2.分泌男性激素的器官是睾丸,位于阴囊内。分泌女性激素的器官是卵巢,位于盆腔内。
3.精子由睾丸产生,经过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等管道排出体外。
4.男性尿道有排尿排精功能,按其位置可分为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三个部分。
5.输卵管是一对细长弯曲的肌性管道,由内侧向外侧可分为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峡部、输卵管壶腹、输卵管漏斗四个部分。
第六章循环系统
1、循环系统按其中所含液体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2、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
3、心房与心室的表面分界线是冠状沟,左右心室的表面分界线是前后室间沟。
4、右心房的入口是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出口是右房室口。右心室的入口是右房室口,口周附有三尖瓣出口是肺动脉口,口周附有肺动脉瓣。
5、左心房的入口是肺静脉口,出口是左房室口。左心室的入口是左房室口,口周附有二尖瓣,出口是主动脉口,口周附有主动脉瓣。
6、营养心脏的血管是冠状动脉,营养肝的血管是肝固有动脉。
7、主动脉起于左心室,止于髂总动脉,按其位置和行程可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三部分。主动脉发出的第一个分支是冠状动脉。
8、主动脉弓凸侧向上发出三个分支,从右到左依次是头臂干、左颈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9、颈外动脉的分布范围是主要分布在甲状腺、舌、牙、嘴嚼肌和表情肌等,颈内动脉的分布范围是脑、视器。
10、腹腔干的分布范围是食管腹段、胃、十二指肠、肝、胆囊、脾和胰。肠系膜上动脉的分布范围是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肠系膜下动脉的分布范围是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上部。
11、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和奇静脉汇合而成,位于升主动脉的右侧。
12、下腔静脉由左骼总静脉和右骼总静脉汇合而成,位于腹主动脉的右侧向上穿过膈的腔静脉孔,最后注入右心房。
13、上肢的浅静脉主干,内侧是贵要静脉,最后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外侧是头静脉,最后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两者在肘窝前方有肘正中静脉相连。
14、下肢的浅静脉主干:内侧是大隐静脉,最后注入股静脉。外侧是小隐静脉,最后注入腘静脉。
15、全身最大的静脉是下腔静脉,最长最大的浅静脉是大隐静脉。
16、胸导管最后注入左静脉角,右淋巴导管最后注入右静脉角。
17、脾位于腹腔左上部,与第9-11肋相对,脾门位于脏面近中央处有脾动脉、脾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出入。
18、全身的内分泌器官主要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胸腺。
第八章感觉器
1.眼由眼球和眼副器组成。眼球壁由外到内可分为眼球纤维、眼球血管膜、视网膜三层。
2.光线由外界射入视网膜,必须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眼球的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4.房水是由睫状体产生的,最终经过巩膜静脉窦,流入眶内的静脉。
5.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鼓膜三部分,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三部分。
第九章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按位置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按分布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内脏神经系统。
2.反射弧包括以下5部分感受器、感觉神经、反射中枢、运动神经、效应器。
3.脊髓位于椎管内,呈扁圆柱形,上端起自枕骨大孔处,成年人脊髓下端约平对第一腰椎下缘。
4.脊髓一共可分为31节,其中颈部8节,胸部12节,腰部5节,骶部5节,尾部1节。
5.脊髓灰质前角含有躯体运动神经元细胞体,后角含有中间神经元细胞体,侧角含有交感节前神经元细胞体。
6.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内合并而成,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和后支。
7.脊神经共有四种纤维成分,分别是躯体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内脏运动纤维。
8.支配肱二头肌运动的神经是肌皮神经,支配肱三头肌运动的是神经是桡神经,支配股四头肌运动的是股神经,支配小腿三头肌运动的是胫神经。
9.脑干包括延髓、中脑、脑桥,脑干的背侧有小脑,两者间的空腔叫第四脑室。
10.间脑位于中脑的前上方,主要分为背侧丘脑、后丘脑、下丘脑。间脑中间的矢状裂隙叫第三脑室。
11.大脑半球以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为界可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12.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上、下的皮质,听觉中枢位于颞叶的颞横回。
13.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14.支配头面部皮肤、粘膜一般感觉的神经是三叉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运动的神经是面神经,支配嘴嚼肌运动的神经是下颌神经。
15.迷走神经的最主要纤维成分是内脏运动、内脏感觉和躯体运动纤维。
16.包裹在脑和脊髓表面的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软膜。
17.脑脊液容纳在蛛网膜下腔。
名词解释
第一章运动系统
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冠状面:从左、右方向上,沿人体长轴将人体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
椎间孔:椎骨迭连时,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所围成的孔。
椎管:全部椎骨的锥孔连成的管道。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形成的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
翼点:在颞窝区内,是额、颞、蝶四骨的汇合处。
关节腔:关节囊滑模层与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的窄隙。
第二章消化系统
咽峡:是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围成的狭窄区域,胃口腔通向咽腔的门户。
麦氏点:是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位置,通常以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为标志。
肝门:即指肝下面的横沟,有门静脉、肝固有静脉、肝左右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
第三章呼吸系统
肺门:是指肺内侧面中央的凹陷,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及神经。
腹膜:是指被覆于腹腔和盆腔内面及其脏器表面的浆膜。
腹膜腔:由脏、壁腹膜相互移行所围成的间隙。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组织结构的总称。
第四章泌尿系统
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该区无论膀胱膨胀或空虚时,粘膜经常保持平滑状态。
肾门:是肾内侧缘中部凹陷处,为肾盂、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的部位。
第五章生殖系统
精索:是指由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的一条柔软的圆索,由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丛和淋巴管等外面裹以被摸构成。
第六章循环系统
体循环:血液往返于心和身体嘅器官之间的循环,其途径是,动脉血自左心室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然后静脉血各级体循环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回流至右心房。
肺循环:血液往返于心和肺之间的循环,其途径是,静脉血自右心室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至其分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转化为动脉血后,经各级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
静脉角:是指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的汇合处的夹角。
第八章感觉器
虹膜角膜角隙:是指虹膜与角膜交界处,为房水流入巩膜静脉窦的通道。
视神经盘:视网膜后部的圆形隆起,是视神经起始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出入处,无感光作用,为生理性盲点。
黄斑:是位于视神经盘颞侧,距视神经盘3.5mm处的一黄色区域。
中央凹:为黄斑中央的凹陷,是感光最敏锐的地方。
第九章神经系统
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连同其树突集中的地方,因色泽灰暗,称为灰质。
皮质:特指大,小脑表层的灰质。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轴突集中的地方,因颜色苍白,称为白质。
神经核:指中枢神经内皮质以外的灰质塊、内含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团。
神经节:在中枢神经以外,神经元细胞体聚集的地方,形状略显膨大。
传导束(纤维束):中枢白质内,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在一个区域内走行,称为纤维束。
基底核:埋藏在大脑白质中的灰质团块,因其位置接近脑的底面,故称为基底核。
內囊:是由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
交感干:位于脊柱两旁,由一侧的所有椎旁神经旁结节间支相连成的一条链索。
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窄隙。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很多小纤维束呈网状互相连结其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隙。
脑干:通常为延髓、脑桥、中脑合成为脑干。
胼胝体:在大脑纵裂底部,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横行纤维,称为胼胝体。
神经:在中枢神经以外,神经纤维集成大、小不等的集束,由不同数目的集束集合在一起行走。
简答题(范围:运动、循环、消化、泌尿、呼吸系统)
(一)运动系统:肘、膝、肩、髋等关节的运动形式、组成、运动特点。
1.肩关节
1)组成:肱骨头和关节盂
2)特点:
A.头大而圆,窝小而浅
B.关节囊薄而松弛
C.关节囊的前下壁缺乏肌和肌腱加强
3)运动:最灵活
2.肘关节
1)组成: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2)特点:
A.3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
B.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
C.关节囊两侧有韧带加强
D.桡骨环状韧带为关节囊纤维层的环形纤维
3)运动:主要行屈、伸运动
3.髋关节
1)组成:股骨头和髋臼
2)特点:
A.髋臼唇增加髋臼的深度
B.2/3的股骨头纳入髋臼内
C.关节囊紧张而坚韧,有髂股韧带加强
D.关节囊有股骨头韧带
3)运动:绕冠状轴做屈伸运动
4.膝关节
1)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
2)特点:
A.关节囊:薄而松弛
B.韧带:分囊外韧带和囊内韧带(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
C.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
D.关节周围的滑膜囊
3)运动:主要行屈、伸运动
(二)消化系统: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1.胃的形态——“J”形
两口:入口—贲门
出口—幽门
两壁:前壁、后壁
两缘:右上缘—胃小弯
角切迹
左下缘—胃大弯
2.胃的分部: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3.胃的位置:中度充盈,3/4在左季肋区,1/4在腹上区
(三)循环系统:大小循环
1、体循环(大循环):功能: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循环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和各级动脉分支→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小、中静脉上、下腔静脉(大静脉)→右心房
2、肺循环(小循环):功能:完成气体交换
循环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及肺内各级分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肺静脉→左心房
(四)感觉器:眼球壁各层的结构
1、纤维膜或外膜
(1)角膜:前1/6;无色、透明;丰富的神经末梢;屈光作用
(2)巩膜:后5/6、乳白色、巩膜静脉窦
2、血管膜或中膜
(1)虹膜:是眼球血管膜的最前部,呈环状,黄种人多呈棕色。中央有一圆形瞳孔。瞳孔开大肌瞳孔括约肌
(2)睫状体:位置:虹膜后外方环形增厚部分
结构: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可改变晶状体的曲度
(3)脉络膜:占眼球血管膜的后2/3;有营养眼球内组织和吸收眼内分散光线的作用。
3、视网膜或内膜:贴于虹膜和睫状体内面的部分,无感光作用,贴于脉络膜内面的部分有感光作用。
(1)、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外层—色素上皮层内层—神经细胞层
(2)、眼底(视网膜后部)的形态:
A.视网膜盲部:虹膜部;睫状体部
B视网膜视部:视神经盘—生理性盲点;黄斑;中央凹—感光最敏锐处,密集的视锥细胞
(五)神经系统:脑脊液循环
问答题
第一章运动系统
1.椎骨共有多少块,有哪些共同的形态结构,颈椎、胸椎、腰椎各有多少块及各有何等特点?
答:椎骨共有26块,椎骨的共同形态,每块椎骨都由椎体、椎弓及由椎弓伸出的7个突起构成。
颈椎有7块有横突孔
胸椎有12块,在椎体和横突上都有连接肋骨的关节面(肋凹)棘突斜伸向后下方,呈迭瓦状。
腰椎有5块:椎体粗大,棘突呈水平伸向后,棘突间隙较大。
2.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各自是如何构成的,有什么主要结构特点,可做什么运动?
答:
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结构特点:1、关节面:肱骨头大,关节盂浅小。
2、关节囊:薄而松弛。
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桡、尺骨上端构成。
结构特点:关节囊:前、后壁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
主要可作屈伸运动。桡、尺骨间还可以作旋前和旋后运动。
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髌骨的髋臼构成。
结构特点:1、关节面:髋臼较深,可容纳股骨头的大部分
2、关节囊:厚而紧张。
运动种类与肩关节类似,但活动范围不如肩关节大。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结构特点:1、关节囊前下方有髌韧带。
2、关节腔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主要作屈、伸运动。
3.试述全身各部主要肌肉的名称。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
答: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
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主要使臂外展。
肱二头肌:位于肱骨前方,主要是屈肘关节。
肱三头肌:位于肱骨后方,主要是伸肘关节。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侧,主要是伸小腿。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群,主要是屈小腿和上提足跟。
胸锁乳突肌:斜列于颈部两侧。两侧收缩,头向后仰:单侧收缩,使头歪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4.膈位于何处,膈有哪几个主要的裂孔,各自有什么结构通过?
膈起自胸廓下口内面及腰椎前面,止于中心腱。
主要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
第二章消化系统
1.试述肝的位置和主要形态结构。
答:
位置:肝主要位于腹腔右上部,大部分为肋弓所覆盖仅有一小部分在左、右肋弓间露出直接接触腹前壁。在成人腹上部剑突下3-5cm范围内可触及肝的前缘,但在右肋弓下缘一般不应触及。在小儿肝下缘位置较低,正常时可在右肋弓下触及。
形态结构:肝呈楔形,棕红色,质软而脆。可分两面、两缘、两叶。
上面:凸隆,贴膈。近左侧部有一矢状位的镰刀韧带。
下面:凹凸不平,与许多内脏接触。肝下面的中间部位为肝门,有肝左、右管、肝的动脉、门静脉以及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
前缘:锐利,是肝最低处。
后缘:钝圆,与脊柱相贴。
分叶:以镰状韧带为界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
2.试述胃的位置、形态及分布。
答:
位置:胃位于腹腔的上部,大部分在中线的左侧,小部分在中线的右侧。贲门约在第11胸椎的左侧,幽门约在第1腰椎的右侧。
形态:胃可分为两口、两壁、两缘。
两口:入口:贲门与食道相接。
出口:幽门续十二指肠。
两壁:胃前壁:朝向前上方。
胃后壁:朝向后下方。
两弯:右上缘——胃小弯
左下缘——胃大弯
分布:三部分
胃底:自贲门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
胃体:胃的中间广大部分。
幽门部:近幽门的部分,又可分为靠幽门的幽门管和靠胃体的幽门窦。
3.输胆管道包括哪些,胆汁由哪个器官产生,如何排入小肠腔?
答:输胆管道包括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和胆总管。胆汁由肝产生,经肝左、右管和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内贮存。进食后(尤其是进高脂肪食物)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胆囊收缩后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使胆汁自胆囊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腔内。
第三章呼吸系统
试述肺的位置和形态。
答:位置:位于胸腔内、在心及其大血管的两侧。肺尖高出胸廓上口。
形态:肺略呈圆锥形、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
肺尖:钝圆、高出锁骨内侧侧段上方2-3cm。
肺底:贴膈、向上凹陷。
外侧面:与肋和肋间肌相贴。
内侧面:对向心及其大血管。中央有肺门,为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地方。
三缘:前缘和下缘较锐利、后缘钝圆
第四章泌尿系统
1.试述肾的位置和内部结构
答:肾位于腹腔的后上部,脊柱的两侧,前面有腹膜覆盖。
(1)内部结构(冠状切面)
肾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
肾皮质:在浅层,新鲜时呈红褐色,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髓质:在深部,呈淡红色,由15-20个肾椎体组成,肾椎体呈圆锥形,底朝皮质,尖端钝圆称肾乳头,肾乳头的尖端有许多乳头孔,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
从肾小盏底部向皮质伸出一些直线条纹,称为髓放线。髓放线之间的皮质叫皮质迷路。
(2)肾内集尿管道
肾小盏——包绕在肾乳头周围的漏斗形膜状管道,每肾约有7-8个。
肾大盏——由相邻2-3个肾小盏汇合而成每肾有2-3个。
肾盂——由肾大盏汇合而成,前后扁平的漏斗状,出肾门后逐渐缩小,移行为输尿管。
第五章生殖系统
试述子宫的位置和形态分部。
位置:位于小骨盆腔内的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成年女子的子宫的正常位置为轻度向前倾倒。
形态分布
形态:成年未孕子宫呈前后略扁、倒置的鸭梨形。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分。
子宫底:为两侧输卵管子宫口以上的圆凸部分。
子宫体:底与颈之间的部分。
子宫颈:下端细圆的部分。
第六章循环系统
1.分别叙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和功能。
答:体循环
循环途径(动脉血-静脉血)
左心室——→主动脉和各级动脉分支——→身体各部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属支——→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功能: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器官,将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肺循环
循环途径(静脉血动脉血)
右心室——→肺动脉及肺内各级分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功能:完成气体交换。
2.试述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
答:心有四个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半心和右半心互不相通。
1.右心房
1.三个入口:冠状窦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
2.一个出口:即右方室口。
3.右心耳:右心房向左前方突出的部分。
4.卵圆窝:位于房间隔右侧面的一卵圆形凹陷,为胎儿时期卵圆孔于生后闭合的遗迹。
2.右心室
1.入口:即右方室口。口周缘附有三片呈三角形的尖瓣称为三尖瓣。瓣边缘有许多腱索连于室壁上锥形突起的三个乳突肌。
2.出口:为肺动脉口,口周缘妇幼三片呈半月形的肺动脉瓣。
3.左心房
1.四个入口:肺静脉口、左右各两个。
2.出口:左房室口。
3.左心耳:左心房向右前方突出的部分。
4.左心室
1.入口:即左房室口。口周缘附有两片尖瓣,称为二尖瓣,也由腱索连于室壁上的两个乳头肌。
2.出口:为主动脉口,口周缘也附有三片半月形瓣膜,叫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作用机制与三尖瓣、肺动脉瓣相同。
3.试述门静脉的组成和收集范围。
答: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肠系膜下静脉常注入脾静脉。
收集范围:食管腹部、胃、小肠、大肠到直肠上部、胰、胆囊和脾等的静脉血。
4.试述胸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
答:组成:
1.乳糜池:位于第一腰椎体前面,由左、右腰干及肠干汇合而成。
2.左支气管纵膈干
3.左锁骨下干
4.左颈干
收集范围:左半头颈、左上肢、左半胸部、腹部、盆部和双下肢等处。
第八章感觉器
1.试述眼球壁的层次和形态结构。
答:从外到内可分为眼球纤维膜、眼球血管膜、视网膜。
(1)眼球纤维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可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在角膜和巩膜相接处的深面,有环形的巩膜静脉窦。
1)、角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前1/6,有屈光作用。
结构特点:无色透明、无血管,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2)、巩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后5/6.
结构特点:乳白色,不透明。
(2)眼球血管膜:含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由前向后依次分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三部。
1)、虹膜:是眼球血管膜的最前部,呈环状,黄种人多呈棕色。中央有一圆形的瞳孔。虹膜内有两种不同方向的平滑肌。
A.瞳孔括约肌:围绕瞳孔环状排列,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可缩小瞳孔。
B.瞳孔开大肌:呈放射状排列,受交感神经支配,可开大瞳孔。
2)睫状体:是虹膜之后的肥厚部分。它发出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睫状体内的平滑肌叫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3)脉络膜:占眼球血管膜后2/3,贴于巩膜内面。
(3)视网膜:贴于虹膜和睫状体内面的部分无感光作用,贴于脉络膜内面的部分有感光作用。
1)视网膜的组织结构
外层——单层色素上皮
感光细胞层: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层
内层——神经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轴突汇集成视神经。
2)眼底、视网膜后部的形态
A.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是正对视神经起始处的一白色圆形隆起,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由此出入。此处无感光细胞,称为盲点。
B.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3.5mm处的一黄色区域,其中央的凹陷称中央凹,是视觉最敏感的地方。
第九章神经系统
1.试述脊髓的位置、外部形势和内部结构。
答: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1.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对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一般平对第一腰椎下缘。
2.外形:呈扁圆柱形,下端逐渐缩小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
(1)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部,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2)脊髓前、后表面正中线上有前、后纵沟。前、后纵沟有两侧分别有成排的前、后根丝出入。由数个根丝组成一个神经根,有31对前根和31对后根,在后根上有膨大的脊神经节,含假单极神经元细胞体。前、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形成脊神经。
(3)脊髓的节段,与每对脊神经根的根丝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段。脊髓可分为31个节段:8个颈段、12个胸段、5个腰段、5个骶段和1个尾段。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由内部的灰质和外周的白质构成。
灰质:在横切面上呈蝶形。在中间横行部的中心有中央管贯通脊髓全长,两侧部可分为三部分。
1.前角:两端膨大的部分,内含躯体运动神经元细胞体,其轴突经前根走出,构成脊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运动。
2.后角:后端窄细的部分,内含多级中间神经元。主要接受后根的躯体和内脏感觉纤维传入的冲动。
3.侧角:在T1-L3节段,前后角之间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内含交感节前神经元细胞体。在S2-4节虽没有突出的侧角,但在前后角之间部含有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细胞体。它们的轴突经前根走出,构成脊神经的内脏运动纤维。
前、后、侧角在上下连续成柱状,分别成为前柱、后柱和侧柱。
白质:每侧白质可被前、后根分为三个索——前根腹内侧的前索、前后根之间的外侧索、后根背内侧的后索。各索主要由脊髓与脑联系的上、下行纤维束组成。
2.试述脊神经主要神经丛的构成、位置以及主要分支的名称和支配范围。
答:
颈丛:
1.组成:C1~4前支。
2.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
3.主要分支:膈神经
行程:向下经胸廓上口入胸腔,沿心包的两侧下降至膈。分布:膈。运动纤维支配膈肌的运动;感觉纤维管理胸膜、心包和膈的感觉,右侧的还分布到肝的被膜、胆囊和胆总管等。
臂丛:
1.组成:C5~8前支和T1前支的大部分。
2.位置:由颈根部,经锁骨之后进入腋窝。
3.主要分支
1)尺神经和正中神经
行程位置:臂内侧→前臂前面→手掌。分布范围:前臂屈肌,手部的肌和皮肤。
2)肌皮神经
行程位置:在臂前面斜向外下方。分布范围:肱二头肌等。
3)桡神经
行程位置:肱三头肌深面→分为浅、深两支,在前臂前、后面下行。分布范围:肱三头肌、前臂所有伸肌等。
4)腋神经:支配三角肌。胸神经前支:共12对。
T1:大部分参加臂丛,小部分形成第1肋间神经。T2~11:构成第2~11肋间神经.
T12:小部分参加腰丛,大部分形成肋下神经。
分布范围:上6对肋间神经分布于相应的肋间肌、壁胸膜和胸壁皮肤。下5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分支分布于腹壁肌、皮肤和壁腹膜。
腰丛:
1.组成:T12前支的小部分、L1~3前支和L4前支的一部分。
2.位置:腰椎两侧。
3.主要分支——股神经:
行程:沿腹后壁下行至大腿前面。分支分布:大腿前面的肌和皮肤。
骶丛:
1.组成:L4前支一部分、L5前支和全部S、Co前支。
2.位置:盆腔内。
3.主要分支——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行程位置:盆腔→臀部→大腿后面中线,大腿后群肌深面下降→到腘窝上角
处分为两个终支:
A.胫神经:沿腘窝中线下行→小腿肌后群浅、深层之间→足底。B.腓总神经:循腘窝上外侧缘行向外下方→绕腓骨上端之下方→小腿前面→足背。
分布范围:
A.坐骨神经干:支配大腿后群肌。
B.胫神经:小腿后群肌、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
C.腓总神经:小腿前群肌、外侧群肌,小腿外侧面和足背的皮肤等。
3.试写出12对脑神经的名称、顺序及纤维成分。
答:1.嗅神经○7.面神经★○●
2.视神经☆8.前庭蜗神经☆
3.动眼神经★●9.舌咽神经○★●
4.滑车神经★10.迷走神经●★○☆
5.三叉神经☆★11.副神经★
6.展神经★12.舌下神经★
注:★代表躯体运动纤维☆代表躯体感觉纤维
●代表内脏运动纤维○代表内脏运动纤维。
歌诀: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前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
4.试述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和分布对象。
答:动眼神经:
纤维成分:躯体运动纤维、内脏运动、副交感纤维。
分布对象:1.躯体运动纤维:起自中脑动眼神经核,支配眼球外肌运动。
2.副交感纤维:起自中脑动眼神经副核,在眶内进入睫状神经节内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进入眼球内,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瞳孔缩小和调节晶状体的厚度。
三叉神经:
纤维成分:躯体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
分布对象:1.躯体感觉纤维:是三叉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的突起,中枢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周围突组成三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2.躯体运动纤维:发自三叉神经运动核,加入下颌神经内。
面神经:
纤维成分:躯体运动纤维。
分布对象:躯体运动纤维起自面神经核,穿经颞骨后在乳突的前内侧出颅向前进入腮腺,呈放射状分支分布于面部的表情肌。
迷走神经:
纤维成分:内脏运动、内脏感觉和躯体运动纤维。
分布对象:1.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起自迷走神经背核管理咽、喉的腺体的分泌,胸、腹腔器官的活动和腺体的分泌。
2.内脏感觉纤维:布于咽、喉和胸、腹腔器官,管理内脏感
觉。
3.躯体运动纤维:起自疑核,支配咽、喉肌的运动。
行程:出颅后,在颈内静脉与颈内、颈总动脉之间的后方下行,入胸腔后沿食管两侧下降,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入腹腔。
5.试述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觉传导通路。
答:肌、腱、关节的本体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细胞——→后根(周围突)(第一级神经元)(中枢突)
薄束(T4以下的纤维)内侧丘系
——→脊髓后索——→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楔束(T4以上的纤维)(第二级神经元)
交叉经脑桥、中脑经内囊后脚
——→内侧丘系——————→背侧丘脑—→丘脑顶叶束————→中央后回(第三级神经元)上2∕3
6.试述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细胞——→后根——→(周围突)(第一级神经元)(中枢突)
交叉至对侧脊髓丘脑侧束(传痛温觉)经脑干
脊髓后角细胞——————→——→背侧丘脑(第二级神经元)脊髓丘脑前束(传粗触觉)(第三级神经元)
经内囊后脚
——→丘脑顶叶束————→中央后回上2∕3
7.试述脑室的组成和脑脊液循环途径。
答:脑室由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组成。
侧脑室:左、右各一,位于两大脑半球内。
第三脑室:是间脑内的矢状裂隙,向外上方经室间孔通侧脑室,向后下方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和小脑之间。下通脊髓中央管,向后和两侧分别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通蛛网模下腔。
脑脊液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左、右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上矢状窦→……乙状窦→颈内静脉。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收到小团子的爱了吗
本小团子超萌超可爱的祝你期末考的都会,蒙的都对,期末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