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案例一

白癜风危害 http://www.qfl168.com/

一、诊治概要

患者男性,62岁。年1月10日21:30,患者因“咽喉紧迫半小时”至某卫生院急诊。现病史:患者半小时前感咽喉部有紧迫,感疼痛,放射至前胸及上腹部,伴出汗,无昏迷。有高血压病史。查体:T36.0℃,P97次/分,R19次/分,BP/88mmHg,血氧饱和度97%,随机血糖9.3mmol/L。神清,精神软,瞳孔约2mm,对光反应灵敏。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湿罗音,心律不齐,全腹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示:心房颤动,ST-T改变,室性期前收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09×10^9/L,中性粒细胞60.6%,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C反应蛋白4.9mg/L;电解质示:钾3.46mmo/L,钠.9mmo/L,氯.5mmol/L;N端前脑钠肽.77pg/ml;心脏标志物三合一示:心肌肌红蛋白10ng/ml,心肌肌钙蛋白I0.1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2.5ng/ml。初步诊断:1.心绞痛?2.心房颤动。处理:1.吸氧、心电监护;2.平衡液+氯化钾静滴;3.速效救心丸10粒含服立即;4.医院进一步诊治。

1月10日23:00左右,患者因“头痛、胸前区不适2小时余”至医方急诊科就诊。生命体征:T35.8℃,HR次/分,R24次/分,BP/45mmHg,疼痛评分3分,MEWS评分值5,随机血糖7.4mmol/L。现病史:2小时余前患者烤火后岀现头痛,胸前区不适情况,咽喉部有紧缩感,医院就诊,予以吸氧,效果欠佳,现转来我院就诊。查体:BP/85mmHg,神志清,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呼吸音清,腹软,四肢活动可。诊断:心悸、胸痛。处理:吸氧,心内科会诊。予头颅CT、肺CT、急诊生化、血气分析、急诊血常规+CRP、肌钙蛋白I检查。心电图示:ST段压低明显,房颤。肺部CT:两下肺坠积性渗岀性改变。血常规+CRP:白细胞计数14.07×10^9/L,中性粒细胞86.7%,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9/L,C反应蛋白3.28mg/L。生化示:谷丙转氨酶12IU/L,谷草转氨酶20IU/L,总蛋白60.3g/L,白蛋白39.4g/L,肌酐umol/L,葡萄糖7.18mmol/L,钾4.05mmol/L,钠mmol/L。血气分析:PH7.43,氧分压mmHg,二氧化碳分压36.4mmHg,碳氧血红蛋白浓度5%,还原血红蛋白0.2%,高铁血红蛋白0.4%。肌钙蛋白T:0.01ng/ml。处理:阿司匹林3片、波立维4粒、阿托伐他汀2片口服,予奥美拉唑针护胃及补液治疗。复查TN、心电图。

心内科会诊:患者剑突下疼痛伴喉部紧缩感,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明显,HbCO%:5%。诊断:ACS。建议:1.负荷量抗栓、调脂;2.血压尚可,予扩冠治疗;3.3小时复查肌钙蛋白、心电图;4.明日收住入院,告病重。予欣康40mg+Ns40mlivvp,5ml/h;呋塞米20mgiv;NSmlivgtt。

1月11日11:08患者因“突发喉部紧缩感1天”入住心内科。查体:体温37.3℃,脉搏95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75mmHg,NEWS0分,VTE4分。神清,呼吸平稳,浅表淋巴结未及。气管居中,双侧颈静脉未见怒张,听诊呼吸音清,叩诊清音,双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率95次/分,心律齐,二尖瓣及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初步诊断:1.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心功能3級;2.髙血压病;3.慢性胃炎。入院后予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心电监护、吸氧、告病重;完善相关检查,监测心肌酶谱;予阿司匹林mgqd+波立维75mgqd双联抗栓、阿托伐他汀钙40mgqd调脂、单硝酸异山梨酯静滴扩冠、低分子肝素钙4单位qd皮下注射抗凝,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半片qd及培哚普利叔丁胺片4mgqd降压治疗。择期完善冠脉造影检查。

1月11日查B型钠尿肽+肌钙蛋白I:N端B型钠尿肽pg/ml,肌钙蛋白I0.72ng/ml。急诊心肌酶谱:肌酸激酶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33U/L,乳酸脱氢酶U/L,同型半胱氨酸22.39umol/L。继续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

1月11日16:06,患者P/HR90/次/分,R20次/分,BP/61mmHg,SPO%。神志清,精神软,持续2L/min鼻塞吸氧及心电监护,自诉仍有剑突下闷痛,NRS评分1分,进食后呕吐一次,量约20ml,呕吐胃内容物,予胃复安10mg静注及补液治疗。16:30患者低半卧位休息,情绪稳定,仍有剑突下不适,无恶心呕吐。

1月12日6:00,患者T37.7℃,P/HR72/89次/分,R19次/分,BP/75mmHg,SPO%。患者自诉略感发热,无畏寒寒颤,无恶心呕吐,仍有阵发性剑突下闷痛不适,NRS评分1分。

1月12日10:56査房记录:患者诉剑突下疼痛,精神偏软,无阵发性呼吸困难。查体:心率约72次/分,律齐,双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腹软,剑突下轻压痛。复査B型钠尿肽+肌钙蛋白I:N端B型钠尿肽pg/ml,肌钙蛋白I1.0ng/ml。目前首先考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上已予抗栓、调脂、扩冠、抗凝等治疗,再次告知家属病情重,同时予加用潘托拉唑等抑酸扩胃治疗。

1月12日12:20查房记录:患者仍感剑突下疼痛。生化示:谷丙转氨酶IU/L,谷草转氨酶IU/L,总胆红素41.1umol/L,直接胆红素14.5umol/L,间接胆红素26.6umol/L,尿素16.22mmol/L,肌酐umol/L,尿酸umol/L。患者有肝肾功能损伤,告知家属,予完善上腹部CT检査排除其他腹部疾患。

1月12日14:00,患者小便少,肢体无浮肿,予补液治疗。15:00,患者P/HR62/66次/分,R19次/分BP/60mmHg,SPO%。自诉喉部仍有紧缩感,感剑突下闷痛不适,NRS评分2分。

1月12日14:09病程记录:患者仍有阵发性剑突下疼痛。查房后分析指出,患者现病重,家医院诊治,充分告知途中风险,家属拒绝在我院进一步诊治,予签字自动出院。出院诊断:1.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心功能3级;2.高血压病;3.慢性胃炎。出院时患者精神软,进食少,仍诉剑突下疼痛。

年1月12日16:40左右,患者因“剑突下疼痛3天”医院急诊。查体:神志清,精神一般,进食少,双侧曈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4×10^9/L,中性粒细胞84.3%,血红蛋白g/L,血小板87×10^9/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8.3s,国际标准化比值1.52,D二聚体8.65ug/ml,纤维蛋白原3.30g/L。超敏肌钙蛋白2.0ng/ml。生化示:谷丙转氨酶IU/L,谷草转氨酶IU/L,乳酸脱氢酶IU/L,总蛋白56.5g/L,白蛋白34.5g/L,肌酐umol/L,葡萄糖7.13mmol/L,钾5.01mmol/L,钠mmol/L。血气分析:PH7.,氧分压68.9mmHg,二氧化碳分压22.7mmHg,乳酸5.6mmol/L。NTproBNP:pg/ml。肌钙蛋白Tng/L。急诊床边主动脉弓及三分叉彩超检查提示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全程增强CT示: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主动脉见内膜掀起,呈“双腔”改变,范围自主动脉弓处向下延伸至左侧髂总动脉,真腔受压较小,假腔较大,肠系膜下动脉似受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右侧肾动脉起自真腔,左肾动脉起自假腔,充盈良好。头臂干、两侧锁骨下动脉受累,左颈总动脉未见受累。右侧椎动脉起自右侧锁骨下动脉真腔,起始处狭窄。附见:右侧为主胸腔积液,肝囊肿,左肾结石;胆囊炎征象,右肾前筋膜、十二指肠降部旁为主少许积液)。

17:50许,患者意识状态差,GCS:1+1+2,深昏迷,股动脉搏动及颈动脉搏动不能触及,血压、氧饱和度测不岀,予以心肺复苏术,每3分钟静推肾上腺素1mg,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于18:02恢复自主心律,颈动脉搏动可触及,予暂停CPR。18:05患者心率骤降,继续予以心肺复苏术,每3分钟静推肾上腺素1mg,持续复苏30分钟后,患者自主心律未恢复,18:40患者心电图一条直线,瞳孔散大固定,直径8mm,颈动脉搏动不可触及,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暂停心肺复苏术,宣布临床死亡,自动出院。

二、争议要点

患方认为:医方存在重大医疗过错,草率诊断,误诊误治,错误用药使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且拖延患者抢救时机,最终导致患者死亡。1.患者的症状只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即可明确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医院误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等;2.由于医方的误诊继而错误使用药物,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而加速患者病情急剧恶化,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3.患者多次诉剑突下疼痛,我们家属也及时多次将该症状转告该院医生,医生并未予以重视。因病情未见好转,提出转院要求时,医方不同意,只能强烈要求出院。从提出转院要求到救护车出发,足足超过4个小时。

医方认为:我院对患者诊治过程符合诊疗规范。

三、分析意见

根据现有资料和医患双方在鉴定会上的陈述与答询,分析意见如下:

患者男性,62岁。年1月10日21:30,患者因“咽喉紧迫半小时”至某卫生院急诊。心电图示:心房颤动,ST-T改变,室性期前收缩。初步诊断:1.心绞痛?2.心房颤动。予速效救心丸含服等治疗,建议转院。1月10日23:00左右,患者因“头痛、胸前区不适2小时余”至医方急诊,予心电图检查和肌钙蛋白检测等,心内科会诊后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予双联抗栓、扩冠、利尿等治疗。次日转入心内科病房。入院后患者仍有剑突下闷痛。1月12日检查示肝肾功能损害,下午予以出院。出院诊断:1.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心功能3级;2.高血压病;3.慢性胃炎。1月12日16:40左右,患者医院急诊。主动脉全程增强CT示: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17:50左右,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后于18:40宣布临床死亡。

本例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因“头痛、胸前区不适、咽喉部有紧缩感”至医方急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45mmHg,无剧烈疼痛,入院后查心电图示:ST段压低明显,房颤。肌钙蛋白T0.01ng/ml。医方首先考虑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理,予阿司匹林、波立维双联抗栓,扩冠、调脂等治疗符合医疗常规。

专家组认为,患者入院后经抗栓、抗凝等治疗,剑突下闷痛无明显缓解。出现恶心呕吐,急性肝肾功能损害后,医方未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病情诊治有所延误,存在过错。与患方的沟通也欠到位,病情告知欠充分。

患者经外院后续检查后明确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撕裂范围广泛。因未做尸检,死因难以明确,直接死因考虑为主动脉夹层致主动脉破裂可能性大。急性主动脉夹层疾病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救治困难。90%以上表现为前胸、后背或腹部突发性剧烈的撕裂样或刀割样锐痛,80%病人伴有高血压和心动过速。本例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医方针对冠脉缺血所用的扩张冠脉、抗血小板等药物与患者主动脉撕裂之间无直接关联。患者的死亡主要与其自身疾病危重有关,与医方的过错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专家组综合考虑,认为医方应承担次要责任。

四、鉴定意见

医方的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与患者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应承担次要责任。

专家点评

急性主动脉夹层并不是一个罕见病,但在九十年代前很少听说,主要是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随着超声、CT、导管等技术的发展和医生认识能力的提高,常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现如今,医院每年收治数百例各种类型的主动脉夹层。这些病医院诊断后转上来的,说明医生对这种急症有了较高的警惕性。

本例患者出现症状后被送到卫生院,限于医院。最后医院得以确诊。卫生院花了1个医院;医院共花了40个小时左右,诊断考虑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后还是按这个思路治疗,到转院时还未能确诊。医院很快得以确诊,但病情恶化,二小时后死亡,患者家属提出争议医院。专家组认为,患者入院后经抗栓、抗凝等治疗,剑突下闷痛无明显缓解。出现恶心呕吐,急性肝肾功能损害后,医方未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病情诊治有所延误,存在过错。与患方的沟通也欠到位,病情告知欠充分。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很快,有一种说法是“每小时1%的死亡率”,诊断处理应该争分夺秒。医方在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据前,拘泥于“急性非S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这一诊断,不再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当时查一下心脏大血管的超声或增强CT检查都能发现主动脉的问题。医院体检时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哪怕是早一点摸一下外周动脉的搏动,都有可能发现线索。关键是要有这个意识,要有警惕。若医院无条件行这些超声或增强CT检查,应该及时将医院。胸痛的诊治流程能全部走完是要较强的软硬件实力的。如果没有鉴别诊断的能力和手段,下次可能会在肺栓塞、气胸等病症时错当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mlks/4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