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介入放射学在国内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已深入应用到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疾病的治疗,因此,不仅放射科医师,许多临床科医师也越来越多地涉足这一领域。
《血管解剖学图谱:血管造影方法》第一版出版10年来,受到了介入放射科医师和有关临床医师的广泛欢迎,本次再版,收集了近10年来出现的新的成像技术,如多普勒超声、CTA、MRA,特别是新增了大量CTA技术的应用,几乎囊括了全身所有的血管,提供了许多血管的解剖细节、空间分布和常见的血管变异:回答了介入科医师、内外科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碰到的解剖学问题。
第二版图谱中新增了大量运用CTA技术显示的图像,旨在于帮助读者理解上述部位的一些复杂的脉管解剖。心脏解剖的审节,运用了很多最新的快速CT技术,为读者提供了大量很好的图例,图像精美,堪称医学和艺术的结合。
此书的出版将不仅满足于工作领域内临床应用的需求,也将成为血管解剖学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专业领域大咖陶晓峰,医院影像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年在第二军医大学获影像医学硕士学位。年获影像医学博士学位。年在复旦大学博士后出站。曾师从著名放射学家肖湘生、冯晓源、施增儒等教授。目前担任全军放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军核医学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华放射学杂志》特约编委等职。发表论文70余篇,获国家自然基金2项及各类基金15项。军队及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3项。
肖湘生,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教授。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师从荣独山教授,专攻肺癌早期诊断。年和年相继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为全国影像诊断专业第一位博士。年进入医院影像科工作,年任科主任。年该科被评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影像界三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先后担任中华心胸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中华介入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全军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中国肿瘤介入放射学会主任委员等30多个学术职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精彩内页精彩内容抢先看目 录精彩内容抢先看第1章胎儿循环
第2章头颈部动脉
第3章头颈部静脉
第4章头颈部淋巴系统
第5章 脊髓和脊柱的血管
第6章脊髓和脊柱的静脉
第7章胸主动脉及其分支
第8章胸部静脉
第9章胸部淋巴系统
第10章肺的动脉循环
第11章肺的静脉循环
第12章肺和胸膜的淋巴系统
第13章心脏和冠状动脉
第14章心脏的静脉
第15章上肢的动脉
第16章上肢的静脉
第17章上肢的淋巴引流
第18章腹主动脉及其分支
第19章盆腔动脉
第20章腹部和盆腔的静脉
第21章腹部和盆腔的淋巴系统
第22章下肢动脉
第23章下肢静脉
第24章下肢淋巴系统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精彩内容抢先看第1章胎儿循环
在胎儿早期,胎儿的血液通过两条脐动脉到达胎盘,并经两条脐静脉回流至胎儿。之后,右侧脐静脉消失,左侧脐静脉作为单独的回流静脉存留。胎儿血液通过和胎盘内的母体血液密切联结接受氧和营养物质。脐静脉(永存的左侧脐静脉)在脐部进入腹部,并且沿肝脏面的镰状韧带边缘走行,在此发出分支至肝左叶,并连接门静脉左支。在这些血管汇合处的相反方向发出静脉导管,此静脉导管汇人下腔静脉,输送来自胎盘母体部分富含氧的血液。胎儿的门静脉是细小的,并且其右支及左支导管作为静脉导管的分支,运输氧合血至肝脏。在下腔静脉内,氧合血液与少量来自胎儿尾部的乏氧血液混合。在下腔静脉瓣膜引导下,下腔静脉和静脉导管的血液一同进入右心房,至心房内膜通过卵圆孔直接进入左心房。在左心房内,富含氧的血液与一部分来自肺静脉的未氧合的血液混合。血液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接着进入主动脉。氧合血液中的小部分不进入卵圆孔,而汇人来自上腔静脉的血流,通过右心房后进入右心室。来自上腔静脉的血流加上少量来自脐静脉的血液转向流入肺动脉,并向肺部供血。上述血流,经过动脉导管分流后直接注入降主动脉,并同时接受来自左心室的血流。大部分由左心室泵出的氧合血液到达心脏和脑循环,在这些脏器内血液的含氧量要高于对血液氧含量要求相对较低的腹部和四肢。
……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