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二十时许,我院急诊内科诊室来了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一手握着胸口,在陪人搀扶下走进了诊室,半躺着坐在候诊区的椅子上,面无血色,表情痛苦不堪。当时我们的郑雪峰医师正在接诊其他患者,但是他那犀利的眼光很快发现了这个病人的异常状况,便立即呼叫我快来抢救这个病人。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病人时,我的感觉也告诉我这个病人问题非常严重,便迅速将患者推入抢救室。我们的护士快速来到患者身边,测血压、做心电图及测血糖关切的询问着患者的情况。我边问诊边查体,了解到患者,男,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90mmHg,但平时测血压正常就没有吃降压药治疗,也没有做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处理。医院体检一切正常。1小时前患者正在看新闻联播的时候突然出现左侧牙痛,疼痛可以忍受,就未在意,但是疼痛逐渐转移,从左侧的牙齿、颈部、左侧胸部一直转移至左侧腰部,但是以左侧胸腰部疼痛最重,并向左侧背部放射,伴胸闷、心悸及气短不能缓解,后立即送来我院就诊。测血压80/50mmHg,心率只有39次,节率不
齐,患者精神状态极差,但颜面、口唇尚无明显的苍白或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不整齐,心音慢而弱。查心电图所示为高度心房心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的波形异常。初步考虑患者可能发生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危重,随时有发生心跳骤停可能。立即启动抢救治疗,建立两条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同时电话请求心脏内科紧急会诊协助诊治。经过约半小时的抢救治疗好患者的血压逐渐上升至/80mmHg,心率也逐渐上升至60次左右,反复查心电
图波形逐渐有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患者的左侧腰部、胸部的疼痛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来越剧烈,不能忍受。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反复寻思着。忽然一个念头从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主动脉夹层!如果是的话,那患者就是在死亡的边缘上游走,因为这类疾病比心肌梗死更加凶险,死亡率更高。时间就是命令,我马上找来患者的陪人,简短的讲述了我的想法和理由,家属也没有犹豫立刻同意我的决定:查胸部及上腹部的CT。此时患者的血压及心率也趋于稳定,在我们医生和护士共同陪同下进入CT室进行检查。当患者胸部CT平扫的影像在电脑屏幕上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我们CT室的郭建伟医师一眼就发现了在主
动脉弓上已经被撕裂的征象,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确定无疑。我的心一下被提到
了嗓子眼,心里在祈祷:千万别破了。赶紧把患者推回抢救室,此时患者由于剧烈疼痛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达/mmHg,这么高的血压对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即刻换用给予静脉泵入硝酸甘油降低血压防止主动脉夹层继续撕裂,同时肌肉注射杜冷丁缓解患者疼痛和紧张情绪。经过紧张、快速、有效的抢救处理后,患者的血压逐渐下降了,胸痛也逐渐减轻。后顺利转上级医疗单位进一步诊治。医院的医生们给我们发回了患者行血管造影的影像
资料,诊断主动脉夹层十分明确,但是这位患者主动脉血管壁撕裂十分严重,从主动脉起始部开始撕裂跨过主动脉弓,经过胸主动脉,一直撕至腹主动脉,而且还在往下延伸,撕裂距离之长非常罕见,患者生存的希望十分渺茫。我由衷的希望患者能转危为安,战胜死神,战胜病魔,重新站起来伟大的活着。
主动脉夹层: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危害极大,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以往的文献报告,1周内的死亡率高达50%,一个月内的死亡率在60-70%之间。形成原因:主动脉异常中膜结构和异常血流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主动脉结构异常时容易发生主动脉的裂开,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常见的因素包括:马凡综合症、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特发性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化、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性疾病等等。而血流动力学改变时,也容易造成动脉壁的损伤。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几乎所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都存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现象。妊娠是另外一个高发因素,与妊娠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在40岁前发病的女性中,50%发生于孕期。主动脉夹层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常见的发病年龄在45~70岁,目前报道最年轻的病人只有13岁。所以有效的控制血压是预防主动脉夹层发生的有力措施。
据统计,我国高血压病患者人数高达3.3亿,这个数字已超过美国的人口总数,发病人群集中于40岁至50岁人群(来源于年5月人民网报道),近年来逐渐年轻化,我们曾见到一位24岁男性患原发性高血压病已经4年。但是血压控制却仍不理想。很多人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高血压病患者而拒绝接受治疗。所以未来我们国家控制高血压,预防及治疗由于高血压病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任务仍将任重而道远。在此我希望每一位高血压病患者能从新认识高血压,认真控制血压,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提高生活质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