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有钗,数十三

唱一支秦淮景呀,细细呀道来。??——《秦淮景》

一座古老的教堂,一个假扮神父的洋人殡葬师,一个于教堂长大的男生,一名中国军官及一个伤兵,十四个秦淮河女人,十四个教堂女学生,数名日本侵略者......成就了这部影片,共同演绎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影片《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时代背景,主要讲述了一群互不相识、本无交集的人在一个教堂内发生的关于逃亡与救赎的感人故事。

影片以一群女学生的逃亡为开头,在废墟与枪声中展开。十四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学生,在逃亡中,便有一人惨遭杀害。开头的血腥与惊心动魄,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似乎注定是一个悲壮的故事。当女学生们带着一名洋人逃至教堂、十四位秦淮河女人前来避难时,故事似乎暂时走向了平静——在教堂里的短暂的平静。

教堂在影片中具有象征意义,带着宗教性质的基督教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给予了人们容身之处,人们躲在“上帝”的怀抱下,祈求能获一片安宁。同时,教堂在影片中还有对比的效果,教堂里的宁静与外面的枪声火炮声形成鲜明的对比,灰暗的教堂与墙壁上彩色的玻璃窗形成对比。此处,教堂里的彩色玻璃窗值得一提。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了彩色玻璃窗的镜头,被枪弹射击出一个又一个孔的玻璃窗,似乎随时倾覆,但那枪孔中所射进的阳光,似乎又带给了教堂里的人以希望。于是想起了那句:“当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也必定会为你开多一扇窗。”因此,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始终期待着那希望的出现。

而造就这希望的,竟是一群背负千古骂名的“秦淮河女人”——妓女。十四个秦淮河女人,似乎从未走出过不幸的命运。她们的妖娆妩媚,是岁月与环境磨炼而成的。在教堂避难的日子里,她们依旧欢笑以对,看似“商女不知亡国恨”的背后,实际上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为了为临死的伤兵演奏一曲《秦淮景》的豆蔻,在偷溜回妓院寻觅琴弦的途中,与同伴香兰不幸遭日军奸杀。鲜血染红了琴弦,我的泪珠也终止不住地流。剩余的十二位秦淮河女人,为了救赎被日军“邀请”前去参加庆功宴的十二位女学生(有一名女学生在日军的猥亵下不慎坠楼身亡),明知是虎穴,偏向虎山行,甘愿换装代替她们。十二个女人救赎了十二个女生,这是以生命换生命,以亡途寄新生,是“商女犹知亡国恨”的悲壮情怀。

影片的最后,是两辆卡车的不同走向与十四个秦淮河女子共唱《秦淮景》的剪影。一辆载着十二个秦淮河女人与假扮第十三个女生的教堂男学生,一辆载着十二个女学生与假扮神父的洋人,十三与十三,一边是未知的迷途,一边是求生的希望。十四个秦淮河女子唱一曲秦淮景,唱的是曲,亦是女子的壮怀。

在战争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游离世外,命运的交错点总在不经意间契合而成,就像这十四个女人与十四个女生一样,看似无可交集,却还是碰撞在一起。那段历史,我们终将铭记,如今种种,亦要珍惜。

——作于.08.15

作者:故语

图片:网易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mlss/6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