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李大叔2天前干活时突发胸背部疼痛,剧烈难忍,伴有呼吸困难及头晕,医院,CT扫描后诊断主动脉夹层,医生随即下了病危通知书并建议立即转诊手术治疗。送我院急诊室后CTA确诊A型主动脉夹层,破口大,撕裂范围广。传统治疗方案是胸骨劈开、深低温停循环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往往需要10个小时,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多。昨日,在学科带头人董爱强主任、程海峰主任领导下,麻醉科、心血管介入中心大力支持下,心脏大血管外科孔敏坚、钱建芳、段群军三位医生应用钬激光原位打孔技术,在释放主动脉覆膜支架后,通过体外循环辅助转流保持脑灌注,经双侧颈动脉及左肱动脉,在主动脉弓上三分支开口处原位开窗,球囊扩张后,再置入支架,仅用了四个半小时即完成手术,既解决了颅内血管的供血问题,又完全覆盖了夹层内膜破口,使患者避免了胸骨劈开及深低温停循环,避免了大血管置换手术,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治疗费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第一天就能下床活动,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起病急、进展快,严重的短期内即危及生命。其中累及升主动脉的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尤为凶险,研究报道两周内死亡率高达75%以上。以体外循环为基础的开胸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一直以来是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金标准,尽管已取得了较为确切的疗效,但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手术操作复杂,需要开胸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目前,虽然腔内微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腹主动脉、降主动脉甚至主动脉弓部疾病的治疗,但一直无法有效应用于升主动脉的治疗。其原因主要在于升主动脉解剖学特点复杂,前有冠脉、瓣膜,后有供应脑部血供的弓上分支动脉,而且,升主动脉生理学特点复杂,血流压力高流速快,管壁位移和变形幅度大,加之升主动脉夹层的危重性,在国际上一直是令人生畏的腔内微创治疗“禁区”。
我科在年开始实施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手术,年手术量80例左右,手术数量及质量均位于省内前列。在熟练应用大血管介入技术基础上,年开展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原位开窗技术。弓上三分支开窗由于完全中断颅内供血,手术难度更大,开窗过程需实施体外循环辅助转流,技术要求高,在开展该项新技术前,院领导对该项新技术的开展十分重视,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新技术的开展,并对一些关键技术提出了指导意见。该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展为主动脉夹层患者带来了新的微创治疗选择,也标致着心脏大血管外科在血管腔内治疗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手术前图片
手术前图片
手术后照片
孔敏坚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