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张艺谋导演的这部电影很烧钱,为了不伤害演员健康,用咖啡豆和食用油制造烟雾,另外为了体现战争的劳民伤财,还有坦克“壮烈牺牲”。
同时,这部电影很“省钱”,因为同原著相比,很多人物被“合纵连横”,比如:法比和英格曼神父合二为一;阿固不出境,而是借陈乔治和风尘女子之口说出下落;弱化了女学生之间的日常纠葛,让孟书娟出面与风尘女子团队正面交锋。
今天,我们主要从电影的建置角度,说说这个苍凉渗血,却在峰回路转处偶遇人性微光的暖心故事。
“天时地利人和”上面的题目是打引号的,“天时”指日军攻陷南京城之时;“地利”指的是众人相遇的地点,也就是这个教堂,在灾难到来之时,因为这是美国人的地盘而显得安全;“人和”则归因于前面两点,众人出于同一个目的——栖身求生,不约而同出现在这里。
13个女学生被困教堂,无处可去,特别是在英格曼神父被从天而降的炸弹夺去生命,教堂里只剩一个男丁——陈乔治,教堂的院子中央有面硕大的红十字旗帜,院子里面的人不大可能知道,院墙内外两重天,墙外到底进行着怎样的非人罪行。
从教堂的正门进来一个西方面孔,是个殡葬师,来埋葬英格曼神父的。女孩们起初并不信任他,因为他是冲着殡葬费来的,可后来的反转又有谁能想到呢?
孟书娟从楼上的窗户缝隙向外望过去,这是个阳光明朗的冬日,而这,竟然就是南京城的末日。
后来,又有人陆续进入教堂,共计两路人马,一路是潜伏着的李教官,另一路是花枝招展的赵玉墨团队。堂堂正正的李教官是趁着夜色偷偷进的门,不受人待见的赵玉墨团队则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翻墙闯进来的。
另外,还有个伤兵浦生,以伤员身份被抬进来。
电影情节设置共计分钟的电影,情节张弛有度,主要分为如下几段:
①前25分钟,以残酷的战争场面开头,殡葬师约翰偶遇孟书娟等两位同学,救下她们,并带她俩一同逃往教堂;一群“秦淮河女人”利用和教堂厨师老顾的关系,不顾陈乔治的轰赶,强闯教堂;而这一切都在李教官的射程范围内,李教官岿然不动,静观其变。
在第35分钟,李教官把伤兵浦生带到教堂,硬生生托付给这群风尘女子照顾。
至此,电影开头部分的任务全部完成:主要人物出场,交待人物关系。
②从第36分钟开始,交待第一级冲突,便是教会女学生和秦淮河女人之间的内部冲突,在此时出现一个突发事件:女学生嫌秦淮河女人下贱,不许她们用厕所,在撕扯中,一个女学生被从窗外飞来的子弹意外射杀,由此引出外部矛盾,即教堂的无辜者与日本兵之间的矛盾。
就在日本兵准备猥亵女学生时,第一个大反转出现:李教官开枪射击,将日本兵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堂外面,一直到第55分钟,李教官与多个日本兵同归于尽,壮烈殉国。
③从第55分钟开始,故事进入“中段”,即第二幕,也就是大矛盾建置阶段,这个阶段占据了70分钟左右,主要交代如下几件事:
第一件,豆蔻对伤兵浦生一见钟情,说“以后我弹琵琶,你拿根棍,要饭,给你妈吃”。在第70分钟,出现了极具对比性的一幕:豆蔻为了赶在浦生咽气前弹奏《秦淮景》给他听,溜到翠喜楼取琵琶弦;就在这个当口,浦生伤重去世,临危受命的约翰冒充神父,保护教堂众生。
“神父”摆脱日军盘查去找豆蔻,却发现了她的惨死。
豆蔻和浦生这对苦命鸳鸯,一前一后丢了命,令人唏嘘,叫人愤慨。
第二件,“神父”约翰策划出逃计划,他拜托孟书娟的生父这个关键人物,帮忙找修车工具,孟父在犹豫再三之后,给他带来了全套修车工具。
第三件,日军将领要求13个女学生在庆功会上去“唱歌”,女学生们想不开,爬上钟楼寻短见,情急时刻,玉墨说出“我替你去”,劝学生们别做傻事,这是第二个大反转:秦淮河女人要干一件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大事。
④从第分钟开始,故事进入最后一个阶段,收尾。
孟书娟的父亲变卖家财,做了汉奸,只为救出女儿,没想到日本兵收了贿赂不认账,开枪解决了他。他到死也不知道,原来他的女儿有人救,这个人就是赵玉墨和约翰。
约翰送别玉墨等一行13人,其中包括乔装改扮充数的陈乔治,然后手脚利落开车护送女学生们出城。在哨所,他用两箱红葡萄酒贿赂日本兵,躲开了更深入的盘查,离开了南京这座死寂之城。
结尾的结尾,书娟在记忆深处怀念着这些救命恩人,再次想起她们迈着妖娆的猫步,踱进教堂的场景,前后呼应,让这一幕成为永恒。
小结作为读者的您,可以确认一下自己所在的坐标,数数离南京城相距几度经纬,设想自己站在一座教堂高高的钟楼上,放目远望,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听到的是时断时续的炮声。
尤其在晚上,虽然看不见血肉模糊的城墙,但夜半三更,幽幽然生出幻听,似有无辜鬼魂在嚎哭,而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暖心的故事,名字就叫《金陵十三钗》。
我是爱电影、爱读书、爱写作的85后写作者,笔名“扬绛心”,喜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