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节奏的提速,高血压病成为普通人的多发病,高血压长期作用主动脉,会引发一种叫做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心血管疾病,也变得常见起来。主动脉夹层一旦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24小时内的死亡率超过30%,48小时内的死亡率超过50%,一年后死亡率高达90%。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内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哈医大一院副院长刘宏宇教授,了解该病的相关治疗和预防。
刘宏宇教授(右)做主动脉夹层手术。
01classA.主动脉夹层如何形成主动脉是人体动脉的“主干”,根据位置分为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主动脉壁在组织结构上分为内膜、中层和外膜。主动脉夹层,是指由于主动脉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的血流冲击导致血管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并且在动脉内形成真腔与假腔,如果假腔压力过大,则会形成主动脉呈瘤样扩张,此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完全不同于平时临床上的肿瘤,为动脉的异常扩张所致,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抢救成功率极低,短时间内得不到治疗,便会死于失血性休克。该病由于漏诊、误诊率较高,已成为临床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02classB.如何及时发现主动脉夹层
据刘宏宇教授介绍,主动脉夹层出现剧烈疼痛很容易与其他病混淆,常常被患者误以为心梗、心绞痛、肋间神经瘤、胆囊结石等病。
由于主动脉夹层破口所在位置不同,患者症状也可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气短、突然眼盲、下肢麻痛等。若发生上述不典型症状,患者一定要警惕,及时做检查排除患主动脉夹层可能。
如果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或者身体一侧血压明显高于另一侧血压,则可考虑为主动脉夹层,医院就诊。在一般体检中,主动脉夹层的表现为血压明显升高。如需确诊,可做心电图、胸部X光、心脏超声、核磁共振、CT血管成像等检查。
哈医大一院副院长刘宏宇教授
03classC.高血压是发病主要因素
据了解,主动脉夹层多发于45—60的中老年人,发病男女比例约为4:1。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主动脉夹层发病呈低龄化,主要原因是很多患者对高血压的防控不好。国内对高血压的控制与治疗率较低,导致了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年轻化与发病率的上升。主动脉夹层的发病诱因首推高血压。根据国际主动脉夹层数据库报告显示,77%患者的主动脉夹层和高血压相关,27%与血管粥样硬化等疾病有关。
专家提醒,如果有高血压且控制得不理想的患者,在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的环境下,要格外警惕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主动脉夹层的预防应从高血压的控制入手,规律服药,将血压和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适量运动锻炼,切勿暴饮暴食、熬夜。在心情激动、剧烈运动时出现胸闷痛,医院控制血压治疗。此外,如果高血压患者突发剧烈胸痛、胸背肩部隐痛或撕裂样疼痛,应即刻前往具医院就医,避免延误造成灾难性后果。主动脉夹层需要急诊外科手术方能挽救生命,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04classD.主动脉夹层延误治疗危害大
主动脉夹层的最大危害是死亡。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据临床调查报告显示,患者在48小时内的死亡率高达50%,即每过一小时,死亡风险就会增加1%。如不积极治疗,两周内死亡率高达70%,1月高内达90%,一旦夹层破裂,患者可在几分钟内猝死。
除此之外,即使患者得以存活,因假腔的扩大和压力的增加,真腔血管的血流量降低,则会导致主动脉所供血区域的脏器缺血,即便夹层在急性期不破裂,也会在长期血流冲刷过程中,形成夹层动脉瘤,对患者生命形成严重隐患,给血管埋下了“不定时炸弹”。
05classE.发病症状
剧烈胸背部疼痛:典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往往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严重的可以出现心衰、晕厥、甚至突然死亡;
高血压:多数患者同时伴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也是夹层患者最常见的体征;
低血压休克:夹层破裂时,除了剧烈的胸背部疼痛外,还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冷汗等休克表现;
肢体及脏器缺血症状:主动脉分支动脉闭塞可导致相应的脑、肢体、肾脏、腹腔脏器缺血症状:如脑梗死、少尿、腹部疼痛、双腿苍白、无力、花斑,甚至截瘫等。
其他:周围动脉搏动消失,在夹层穿透气管和食管时可出现咯血和呕血;压迫气管表现为呼吸困难,夹层累及肠系膜和肾动脉可引起肠麻痹乃至坏死和肾梗死等体征。胸腔积液也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常见体征,多出现于左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