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成语题如何不丢分这12种辨析

点上方蓝字,   2.鼎力相助——再看下面的句子:“我说亲爱的老王同志,这事你就放心去做好了,到时候有我们几人鼎力相助,不能完成不了任务?”“鼎力相助”,词典解释为:鼎力,大力;是敬词。整个成语意思是:希望或感激别人的大力帮助。只能用于请托或感激别人,不能用于自己。而例句中“我们几人鼎力相助”,用于己方,显然是错误的。

此类表谦、敬意义的常用成语还有:

蓬荜生辉、大笔如椽、敬谢不敏、敝帚自珍、高风亮节、高抬贵手、公门桃李、恭敬不如从命、大方之家、忝列门墙、刍荛之议等。

08

要切实把握成语的语法特征

不要滥加功能

一些成语,虽然它作为一个固定的短语,其使用位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不是所有成语都可以任意来做句子的某个成份,有的只能做谓语或定语,有的虽然是动词性的,但却不能带宾语。这些,我们必须清楚。例如:

1.肝胆相照——请看下面句子:“假如我们的作家肯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那么一定会写好的作品。”“肝胆相照”,词典解释为: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意。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无疑,用在这里是符合语境的。但它只能做谓语或定语,可以说“我有一个肝胆相照的朋友”、“作家要和人民肝胆相照”,但不能做状语说“作家肯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   2.妄自菲薄——请看下面的句子:“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就。”“妄自菲薄”,词典解释为:妄,胡乱;菲薄,小乍、轻视。指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或自轻自贱。无疑,此成语用在这里也是符合语境的,但它属于不及物性的自动词,不能带宾语。说“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可以,说“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就不符合语言习惯了。

此类语法功能特别的成语还有:

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大名鼎鼎(只能做定语,不能做谓语)、赫赫有名(能做定语、谓语)、求全责备(不能带宾语)、正襟危坐(不能带补语)、津津有味(只能做“吃”、“读”的补语)、载歌载舞(不能做补语)等。

09

要把握成语的句式特征

不要然、否不分

成语大都源于古代诗文,有一些成语还明显地带其初始语境的特点。所以一些“出身”于否定句式中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中,而不能用在肯定的句子里。例如:

1.一蹴而就——请看下面的句子:“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龙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了大江截流,滔滔江水驯服地沿着明渠奔流东去”。“一蹴而就”,词典解释为:蹴,踏;就,成功。踏一脚就成功,形容做事轻而易举。但此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式,如“航天梦想的实现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2.望其项背—成语例句:“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甲B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其意思是指:赶得上或比得上。而此语境需要的是“难以望其项背”或“无法望其项背”,可见此成语只适合于表否定的语境。

此类具有特殊句式的常用成语还有:

等量齐观(限于否定句)、同日而语(限于否定句)、相提并论(限于否定句)、等闲视之(限于否定句)、无时无刻(限于否定句)、妄自菲薄(限于否定句)、一概而论(限于否定句)、万应灵丹(限于否定句)等。

10

要把握成语的内涵外延

不要是成分多余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虽然很适合于句子的语境,但与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意义重复,成份赘余。这样,这个成语的使用也是错误的了。例如:

1.贻笑大方——请看下面的句子:“这所中学虽然为省级重点,但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贻笑大方”,词典解释为:大方,即大方之家,识见广博的人,后泛指有专长的人;整个成语表示“被内行的人笑话”。成语本身就包含着“被动”,前面再加上“被人”,就纯属多余,这便造成了成份赘余。

2.遍体鳞伤——请看下面的句子:“江雪琴真不愧为党的好女儿,虽然她已被敌人打得浑身遍体鳞伤,但仍然坚贞不屈,英勇地与敌人做斗争。”“遍体鳞伤”,词典解释为:满身的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势非常重。成语本身含有“满身”、“整个身体”的意思,而前面再加上“浑身”字样,语义明显重复,导致了成份的赘余。

此类易使成份赘余的常用成语还有:

(浑身)体无完肤、忍俊不禁(地笑了)、(人民)生灵涂炭、(自己)妄自菲薄、(每天)日新月异、虚怀若谷(的胸怀)、惴惴不安(的心情)、(生活)安居乐业、(讲得)津津乐道、真知灼见(的意见)、三令五申(地强调)、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难言之隐(的苦衷)、(各种)形形色色、(众多)莘莘学子、(心里)无动于衷、(目前的)当务之急、(显得)相形见绌、(一场)南柯一梦、(好像)如芒在背等。

11

要切实把握成语的特指对象

不要张冠李戴

有一类源于古代诗文或历典故的成语,其适用对象只能特指用于某人、某事,不能移作他用。运用它们时,在年龄、性别、对象等方面都有特定的限制,尽管语言发展演变到今天,我们也必须遵循这个限制。例如:

1.豆蔻年华——豆蔻,植物名。因唐代杜牧《赠别》诗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名句,句中把十三四岁的少女比作豆蔻,人们觉得此喻新颖、美妙,突出了少女的清淳淡雅、活泼脱俗,便抽象、凝练出“豆蔻”再加上“年华”为“豆蔻年华”四字,来特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因而,此成语的对象是特指的:必须是女性,必须是十三四岁,否则即错。   2.举案齐眉——请看下面句子:“我跟大壮是同桌,他人虽然憨厚老实、拙于言辞,但头脑非常聪明且积极上进,每次考试不是他第一,就是我夺冠,我俩总是你追我赶、不相上下。我很庆幸在中学时能有这样一个互敬互助、举案齐眉的好同学。”“举案齐眉”,词典解释为: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可见,此成语只能用于夫妻之间,对象是特指的,同学间如此运用,闹出了笑话。

此类具有特指对象的常用成语还有:

藕断丝连、青枚竹马、秦晋之好、破镜重圆、汗牛充栋、咏絮之才、巾帼英雄、扫眉才子、徐娘半老、高阳公子、膏粱子弟、红颜薄命、百岁之好、并蒂芙蓉、乘龙快婿、劳燕分飞、母难之日、弄璋之喜、无肠公子等。

12

要切实把握成语的逻辑范畴

不要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的内涵具有特定逻辑范围,词义反映出的数量的多寡、事理的先后、所属的范围、情态程度的大小,都有着一定的特指。如果不把握好这个意义范畴,就会因与上(或下)文相忤逆而自相矛盾。例如:

1.谈笑自若——成语例句:“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谈笑自若”,词典解释为:自若,跟平常一样。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很明显,坐下月夜的树下,属于比较平常的情况、平常的环境。而成语“谈笑自若”是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这就因成语的范围不当而犯语义自相矛盾的错误。   2.巧夺天工——成语例句:“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词典解释为:人工有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妙。很明显,成语的意义范围所属是“人工”,即人文景观方面;而上文却是描述“如屏的苍山”、“如镜的洱海”,属于自然景观范畴,如此做“真是巧夺天工”的总结判断,实在是自相矛盾。

云学冠教育,

一家只为做教育的教育公司!

云学冠学习咨讯,

每天分享有关学习的干货!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mlyy/5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