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thoracic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TEVAR)的发展和成熟,如何应用TEVAR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已成为当今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的热门话题。
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微创?心脉)从国人身体健康出发,依据中国人胸主动脉生理解剖形态,从主动脉弓到弓上分支到降主动脉,推出了“软鞘跨弓——胸主动脉腔内治疗系列产品“。包括:Hercules?LowProfile直管型覆膜支架(简称:HT-LP支架)、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简称:Castor?分支型支架)和Talos?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简称Talos?支架),通过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向国人提供胸主动脉疾病全腔内治疗方案。
在第十届中国血管论坛(CEC)期间,微创?心脉邀请了诸多专家,举办了两场主题为“软鞘跨弓,刚柔并济”胸主动脉疾病全腔内治疗方案探讨“的学术沙龙,就临床和产品设计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软鞘跨弓,刚柔并济”——软鞘跨弓在TEVAR术中的临床意义
胸主动脉病变在接受腔内微创治疗时,由于其解剖形态的复杂性,对输送系统的跨弓性能要求更为严格。普通的外鞘跨弓在过弓时容易发生打折,损伤弓部血管;支架释放瞬间阻力增大,容易发生支架移位,影响手术效果。而软鞘跨弓设计则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微创心脉三款胸主动脉支架均采用软鞘跨弓的方式,减少对弓部血管的损伤,支架定位精准、释放稳定,在腔内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时具有较大的优势:
覆膜支架在软鞘保护下跨弓释放,减少跨弓阻力,柔软不打折,减少弓部血管损伤。
柔软的外鞘设计,支架跨弓后不易造成弓部变形,不影响支架的定位。
适当顶住导丝后,支架很容易紧贴大弯侧,定位准确。
软鞘设计,避免了硬鞘的弹力形变,支架释放过程中稳定不移位
“软鞘跨弓、一脉相承”——胸主动脉疾病全腔内治疗方案
狭路相逢细者胜:HT-LP支架
与治疗腹主动脉疾病相比,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在血管内的行程更长,对患者的入路动脉尺寸和形状要求也更高,尤其对于女性和亚洲患者而言:大尺寸的输送系统常常无法顺利通过狭窄、迂曲、钙化的入路血管到达病变位置,因此降低胸主动脉支架系统的profile对于提高女性和亚洲患者的临床治疗率更具有显著意义。目前市场上胸主动脉支架系统外鞘普遍在22~24F。微创?心脉的HT-LP支架首次将胸主动脉支架的输送鞘直径降低到了18F,将入路血管的直径要求降低到了6mm,对于相对健康有弹性的入路血管,可以进一步降低至5mm,在治疗复杂性胸主动脉病变,如:主动脉迂曲狭窄、弓部成角尖锐、入路血管迂曲钙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全球首款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Castor?分支型支架
据统计,有将近40%的主动脉弓部病变会累积弓上分支[1],而弓上分支的处理也一直是胸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难题。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开窗、烟囱和分支型支架技术。分支型支架技术作为腔内重建弓部分支的一种新思路,被多数专家认为是未来主动脉弓腔内重建的标志性技术。作为全球首款分支型支架,Castor?分支型支架采用独特的分支一体化设计,主体与分支一体合成,结构完整,远期抗疲劳性能良好。这种设计避免了腔内支架对接的操作,不存在主体与分支支架之间的缝隙。支架近端采用无裸段、多重覆膜小波段设计,降低对弓上分支血管干扰,重塑弓部形态,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目前,Castor?分支型支架主要用来治疗近端破口在LCCA远端15mm与LSA远端20mm的夹层或逆撕至LSA的夹层,未来可在其基础上联合其他技术治疗累计左颈总甚至IA的主动脉夹层。
一款会呼吸的支架:Talos?支架
目前TEVAR一般选择覆膜长度mm左右的支架,然而夹层累及腹主动脉的比例约在46.86-82.88%[2-4]。因此导致在封堵夹层的第一破口后,远端真腔仍然无法充分张开,影响主动脉真腔的有效重塑。如果使用多个覆膜支架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会造成覆膜支架封堵肋间动脉,影响脊髓的血供,大大增加术后发生脊髓缺血的危险。微创?心脉自主研发的Talos?覆膜支架系统,最长长度mm的覆膜支架设计,使远端受压的真腔血管张开更充分,保证主动脉真腔血供充分的同时,创新性地在支架远端增加微孔设计,以保证远端分支血管(如:肋间动脉)通畅,从而最大限度减小脊髓缺血发生的概率,降低截瘫风险。
[1]VallejoN,Rodriguez-LopezJA,HeidariP,etal.Hybridrepairofthoracicaorticlesionsforzone0and1inhigh-riskpatients[J].JVasc
Surg,,55(2):-.
[2]景在平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例临床分析.ChinJSurg,July3,Vol.41,No.7
[3]邹莹等.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临床诊断.ClinicalFocus,September5,,Vol29,No.9
[4]曾红科等。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与患者症状关系的临床分析ChinJCardiol,June4,Vol.32No.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