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小调是民歌的一种,它用优美抒情的音乐来赞颂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山水风光。这类小调内容范围最广,音乐风格最多,演唱技巧较细致、多变,对不同的地方色彩及各种内容具有宽泛的适应性。
无锡景是江南地区的民间小调之一。在流畅秀丽的歌声中亲切地告诉听众:“诸公各位静舒心,让我唱支无锡景。”用分节歌形式,细细叙唱无锡的景色风光,听了确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清末至民国初年时,《无锡景》并无固定歌词,任由演唱者即兴发挥,最早可查的文字记载,是民国十一年(年)上海文益书局出版的《时调大观》。
民国二十三年(年),由无锡籍沪上滩簧演员王美玉演唱的《改良无锡景》,是当时无锡工商业繁荣、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写照,使《无锡景》名副其实,不再是卖客之曲,并以滩簧唱法加工,诙谐而不庸俗,旋经高亭公司发行唱片,成为后来《无锡景》歌词固定化的最初雏形。
《无锡景》曾被改编为诸多当时的流行歌曲,如周璇演唱的《花开等郎来》、吴莺音的《我有一段情》等,不少电影中亦采用此曲调作为插曲,如《三笑》中的《真心来相诉》、《金陵十三钗》中的《秦淮景》等。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玉墨和她的姐妹,素装学生头,齐齐一字排开,款款而来,绮丽美妙,散着耀目的风彩。玉墨居中怀抱琵琶,轻轻捻来,风姿绰约,韵味十足。她们用苏州评弹的演唱方式演绎了歌曲《秦淮景》,把“江南锦绣地,秦淮风雅情”娓娓吟唱出来,深深打动了观众。
《秦淮景》是为了配合一群能歌善舞的江南艺伎的地方民歌小调。由于南京是中国南北历史和文化的交汇点,纯属南京的东西或者性格不鲜明,或者没有得到当地人群的共识。为此,电影制作方不得不将寻找范围扩大到江苏省。经过很多论证和筛选,最终决定以《无锡景》为素材进行改编和填词,并根据影片需要,更名为《秦淮景》。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不管是温婉如玉风流妩媚的秦淮青楼女子,还是豆蔻年华天真烂漫的教会学校女生,都无法保持自己,都要去承受战争的侮辱、损害以及遗留下来的创伤。然而,纵使上天不公,这些弱女子还是在逆来顺受与苟活中,被时势逼着一步步地起来抗争。那些秦淮河畔的妖艳女子,被女学生视为妖孽,避之唯恐不及。当她们决定代替女学生去参加日军不怀好意的宴会时,当她们摇曳多姿地走出来唱一曲《秦淮景》时,电影的悲怆一下子就升腾起来。
"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
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
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
细细呀道来,唱给诸公听呀
秦淮缓缓流呀,盘古到如今
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呀
瞻园里,堂阔宇深呀
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