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畔的追思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豆蔻对着垂死的浦生说“你叫浦生?浦口生的?我也是浦口生的”,在浦生有气无力地回答后,豆蔻接着说“等你好了,我带你去最大的舞厅,看最美的女人”,此时浦生的脸上已经毫无血色,只能挤出谢谢两个字。
在浦生生命的最后时刻,豆蔻终于说出了那句话“小老乡,不要谢我,娶我吧”。
这个段对白描述的本是南京大屠杀时期,一个躲避战火的风尘女子和一个伤兵互生情愫但又终究无法在一起的故事。但是在各个短视频平台,却被曲解为“最近很火的民国爱情故事”,和之前的“军阀姨太太”、“魏晋荒诞且美好”一样,都是随意改动,不尊重历史的行为。
《金陵十三钗》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年被日军侵占的南京,人们如何自救又是如何慷慨赴死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十二个女子带着锋利的镜子碎片,代替女学生走向了敌营,倘若不能杀敌,也好给自己一个痛快。
在严歌苓的原著中,有一句话最让人破防——“我弹琵琶,你拿根棍,要饭,给你妈吃”,那个破败的教堂见证了这句比山盟海誓更加坚定的誓言,也见证了发誓的人先后离去。
《金陵十三钗》的教堂是冲突的中心,张艺谋在这里设置了很多戏剧但又真实的冲突。
最开始,日本兵追捕女学生时,躲在教堂里的人一边推女学生一边喊着人满了,外国人来的时候开口就是要钱要酒要女人,再后来妓女们想要进来,小男孩紧闭大门,用树枝驱赶他们,妓女们则嘲讽背着伤员进来的中国士兵是怂货。
在战乱年代,任何人都将生存作为行为的第一准则,但是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难免会违背常理,当妓女们看着垂死的伤兵,年轻的伤兵就像自己的弟弟一样,当老外看见教堂外的人们被虐杀,穿上神父的衣服站在刀枪前展开红十字旗,当妓女们毅然顶替女学生去敌营赴死,灾难能摧毁一个人,但也能让一群人团结起来。
已经销声匿迹多年的历史虚无主义在最近又死灰复燃,他们在许多历史推送的评论区下传播着活在当下、耽于享乐的思想,将铭记历史的行为比作野蛮人的复仇。我们虽然生在一个看似和平的年代,但依然有人为了守护这份和平献出了生命。从二十年前王伟烈士的“我已无法返航”,到在印度加勒万河谷冲突中牺牲的四位烈士,无数人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局面。
可是历史依然存在被娱乐化的趋势,从历史中截取几个人物然后加入自己的想象,便成了一段或凄惨或绝美的爱情故事,在现在快餐化的阅读中确实能迅速夺人眼球,但究其本质,仍是一种低劣的宣传手段。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尊重历史,铭记历史,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文编/赵诣斐
美编/周婷婷
责编/毛淑莹张子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