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颈动脉夹层

定义

颈动脉夹层是指颈部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血液流入其管壁形成壁间血肿,继而引起动脉狭窄闭塞或动脉瘤样改变。据报道大多数夹层发生在颈内动脉分叉后2厘米的部位,也可发生在椎动脉。虽然颈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有时仅表现为孤立性疼痛或霍纳综合征,但颈动脉夹层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这种疾病的早期认识和适当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病因

颈动脉夹层多见于颈动脉硬化、高血压的患者,由于颈动脉内膜或中层撕裂,在血流冲击下,内中膜分离,内膜及部分中膜被推向管腔侧,其余的中膜及外膜被推向外周,形成真假两个腔,二者通过破裂口相沟通,真腔血流经破裂口流入假腔,假腔内可形成血栓。

发病机制

颈动脉夹层是继发于内膜撕裂或血管壁的滋养血管破裂导致壁间血肿。壁内血肿可向内膜或外膜扩张,导致动脉狭窄或动脉瘤扩张。颈动脉夹层导致脑缺血或视网膜缺血的机制通常被认为是由内膜撕裂部位的血栓脱落栓塞远端小血管引起。血流动力学不足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另一机制。当夹层延伸到血管的颅内部分时,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颈动脉相比,颅内动脉中膜和外膜较薄,管壁没有外弹力层,这就是颅内动脉夹层更容易破裂的原因。

诱发因素

(一)环境危险因素

创伤是颈动脉夹层的重要诱发因素。既往研究表明:颈动脉夹层大约在1-2%的钝性创伤患者中发生,而且这种风险也会随着创伤相关的伤害而增加,如严重的面部骨折、颅底骨折和创伤性脑损伤。椎动脉夹层的风险随着颈椎骨折而增加。自发颈动脉夹层可与轻微创伤有关,如脊椎推拿,体育运动,鞭伤,伸展和突然的颈部运动,以及严重的咳嗽。这些小创伤的特征通常是由于颈部过伸、旋转或侧翻。然而,这种创伤导致的夹层只会在少数人身上发生。据报道,颈动脉夹层与近期感染史有关,可能通过内皮损伤或血栓形成诱发夹层。其他研究表明,夹层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偏头痛的发生率很高。有研究认为季节也是夹层的影响因素,这可能是因为感染的增加和与天气有关的血压、凝血参数和体力活动的变化。夹层患者中几乎没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二)遗传风险因子

目前认为颈动脉夹层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由多种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引起,每一种都可能具有潜在协同效应。颈动脉夹层与一种已知的单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是Ehlers-Danlos综合征)有关。与Ehlers-Danlos综合征患者相比,马凡氏综合征或其他已知的单源性结缔组织疾病(如成骨不全)患者发生颈动脉夹层更为罕见。其他还有一些颈动脉夹层合并其他单基因疾病的个案报道,比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疾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一些研究报导了三种不同的基因的变异与颈动脉夹层的发生相关:ICAM1(编码细胞间黏附分子1)、COL3A1(编码胶原蛋白、III型、alpha1)和MTHFR(编码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病理

颈动脉夹层临床很少见,一般起源于主动脉弓延伸至颈动脉分叉,也可以起源于颅底向下延伸。剥离的血管内膜将管腔分为真腔和假腔两部分,假腔内可有血栓。

临床表现

头颈部疼痛、Horner征、脑及视网膜缺血是颈动脉夹层的三联症。

超声表现

1、灰阶超声显示管腔内有膜状回声,将管腔分隔成真、假两腔。动脉壁内膜分离,管腔内可见细线样回声,随血管搏动而飘动,断端呈飘带样运动。纵断面显示双层管壁,外层为高回声,内层为细弱撕裂内膜回声,中间为剥离形成的假腔。横断面呈双环状。撕裂的内膜在收缩期短促向假腔侧移动,随即又向真腔侧移动,舒张期又朝向假腔移动。

2、彩色多普勒显示真、假两腔内均有彩色血流,真腔流速高,色彩鲜亮;假腔流速慢,色彩暗淡。CDFI显示血流信号从真腔经破裂口流入假腔内,收缩期真腔颜色鲜艳明亮,反之,则为假腔。

3、PW收缩期真腔内为高速血流频谱,而假腔内流速缓慢。

?二维声像图特点:在颈动脉管腔内探及线样强回声光带,动脉被分为真腔和假腔

?CDFI:真腔内血流正常或狭窄,假腔内红蓝相间湍流

血管超声诊断学(第三辑)

1.肾静脉血栓形成

2.肾动静脉瘘

3.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

4.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5.颈内静脉瘤(扩张)

6.颈内静脉血栓

7.腹主动脉狭窄

8.腹主动脉硬化

9.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

10.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1.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评估

12.脾动脉瘤

13.脾动脉假性动脉瘤

14.脾动脉

15.副肾动脉

16.肾动静脉瘘

17.肾动脉狭窄

18.肾动脉先天发育不良

19.警惕术后早期的移植肾动脉狭窄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白癜风可以医治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zhiw.com/zdml/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