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三系手绘图谱征集作品展
*注:本次征集作品大多是同学们结合医学基础知识进行的二次艺术创作,且本科生专业知识水平有限,部分作品存在细节性的专业问题。
题目:《沉睡》
作者:魏辰浩
本作品描绘的是“人体头颈部侧面”。头颈部的血管直通颅内,供应最重要的器官——脑。颈部神经起着联络脑和机体感觉、运动的作用。重要的肌肉有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引起头偏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题目:《盆腔的血管》
作者:贾家麟
本作品描绘的是“盆腔的血管(女)”。盆部的动脉有由腹主动脉分成的左右髂总动脉;静脉有卵巢静脉和髂外侧静脉;除血管外还有卵巢,子宫,输卵管,直肠,子宫圆韧带等。
题目:《背部》
作者:石阳
本作品描绘的是人体背部及人体背部肌肉。背部肌肉数目众多、形态各异,彼此密切配合完成各种复杂动作。若三角肌萎缩可导致方肩;前锯肌萎缩可导致翼状肩。
题目:《胸腹壁的肌肉、血管和神经》
作者:石钰洁
本作品描绘的是“胸腹壁的肌肉,血管和神经”腹前外侧壁的肌层可分为前群和外侧群,其中外侧群由浅入深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部肌群的生理意义是调节腰椎的活动,维持其稳定性,还可以控制骨盆与脊柱的活动。
题目:《人脑上外侧面》
作者:申珊
此图为人脑的上外侧面。本作品描绘的是“端脑、小脑、脑干和延髓等”端脑是人体的最高级中枢,主导运动、产生意识和感觉;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等功能
题目:《心脏解剖图》
作者:刘佳宁
本作品描绘的是心脏的前后面观。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主要功能是将血液“泵”至身体各个部分。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参与体循环;右心室发出肺动脉,参与肺循环。
题目:《背部肌肉线描和背部动作速写》
作者:白亮
本作品描绘的是“背部浅、中层肌群及其运动特点”。其中重要肌肉及支配的神经如下:
斜方肌——副神经,拉肩胛骨向中线靠拢,上部纤维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
背阔肌——胸背神经,肩关节后伸、内收及旋内。上肢上举固定时,则拉躯体向上。
肩胛提肌——肩胛背神经,上提肩胛骨,同时使肩胛骨下角转向内;肩胛骨被固定时,使颈向同侧屈及后仰。
菱形肌——肩胛背神经,牵引肩胛骨向内上方使肩胛骨向脊柱靠近,使肩胛骨紧贴胸廓。
题目:《头颈骨性支架》
作者:张琨
本作品描绘的是头颈部骨性支架。在解剖学上,颅骨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通常是以经过眶上缘和外耳门下缘的联线为分界线。这条线以上的部分是脑颅,它围成了容纳脑的颅腔;骨性支架对人体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外形的支撑,也是对人体最重要器官——脑的保护。
题目:《颅侧面观》
作者:张凯丽
本作品描绘的是颅的侧面观。人的颅骨由23块骨组成(不包
括3对听小骨),能支持和保护脑等重要器官。颅骨可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前者围成颅腔,后者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的骨性支架。面部的骨骼决定了脸形,它们也是表情肌附着的位置。
题目:《背部的肌肉》
作者:李萍
本作品描绘的是背部肌肉。浅层有斜方肌、背阔肌;深层有竖脊肌,为背肌中最长的肌肉。背部肌肉收缩,可使脊柱伸展,使人直立。
题目:《支气管树》
作者:刘霖霖
本作品描述的是两肺、气管、各级支气管。成年人气管全长
11厘米,由16~20个“C”形环状软骨、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气管于胸骨角水平分为左、右主支气管,进入两肺后分支为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径小于2毫米的支气管分支被称为“小气道”,它的特点是气流阻力小,而又极易阻塞,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首先是这个级别的小支气管受累及。这幅作品把支气管和树枝联系在一起,旨在帮助理解肺部的支气管的分支和走行,同时也呼吁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接近大自然,保持身体健康。
文字:临床三系学生会学习部
审校:辅导员程思睿
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