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农家
(一)
前段时间,休假回老家,同学知道后,热情邀请我到她家玩,去看看她的农场。当时我听了,有点心动。同学里头,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又愿意扎根农村的,不多,况且是女孩子,独自一人,靠一双手,硬是把近百亩的荒山开拓成苍翠绿野,不简单。所以很想去听一听她的创业故事,感受她艰辛的奋斗历程,于是决定明天前往。宝宝和侄儿听说了也要去,他们认为农场上应该有很多动物,比如鸡、鸭、鹅和牛等,肯定很好玩。果然玩是孩子的天性,而我们大人第一思考的是这农场生产什么,收入如何,前景怎样。
同学的家在下都镇的另一个小山村,与我家是一东一西,路程有点远。怎么去呢?真得很不好意思,现在赶时髦的年代,开车是一项必备的技能,而我还不会,每次出行交通是我首先考虑的。我妈妈如果还在,她是坚决反对我学开车的。我大学之前一直长得很瘦小、体弱(读大学时忽然长大的,就像干瘪的萝卜干忽然壮起来了,可能是考大学压力大,上了大学没这压力了,人就正常自然生长了),用土话说就是很多死头(形容经常生病),妈妈根深缔固里头就觉得我很弱小,要保护、要安全,她说车子那么重你怎么安耐得过,况且她觉得我做事毛毛躁躁,道上车辆很多,容易出事,我平时上班骑电动车她还担惊受怕的,最好走路,她才放心。母亲的话语就很神奇,有些话虽觉得没道理,甚至荒谬,但因为饱含着深情和无私的母爱,竟使这些话有了不可抵抗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钻进你的潜意识,影响你的思想和行为。所以为免除妈妈的担忧,我竟迟迟还未学开车。还好今年4月份开始,我县实施了城乡公交一体化,乡镇到村又有农村客运,村与村之间互通了,交通很方便。而自年我县推行“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来,乡村道路也是焕然一新,宽阔平整。想想,坐着宽大舒适的公交车,在逶迤的山路间、在蓝天与绿树间穿行,对于喜欢游山玩水、东张西望的我来讲这是怎样的一种馈赠!
(二)
乡村客运车明早7:30准时在村部等,爸爸很早就起来煮稀饭了,催着我们赶紧吃。妈妈走了之后,爸爸很自然地接替了妈妈干了一辈子的家务活,对我们关怀备至,每次知道我们要回来,提早几天就把床铺被子洗好了,就像妈妈还在时一样,让我感到很温暖和温馨。
车子来了,我们快活地坐上去。为了便于拍摄和捕捉画面,我坐在了副驾驶,宝宝和侄儿坐在后面。乡村的清晨美极了,满眼都是苍翠,满耳都是鸟鸣,偶尔还有未收割的金黄的稻田印入眼帘,让你不禁脱口“稻花香里说丰年”,我欣喜地观赏着。但由于司机车开得过快,每当转弯和颠簸时,我总感觉自己要张开翅膀往上飞,这样折腾一下,会错过很好的景色,我急得直跳。我对师傅说:“师傅,太快了!”师傅以为我担心安全问题,打保票地说:“放心!下都镇还没有哪个人车龄比我长的,我开了25年的车!绝对安全!”我说不是这个意思,我要拍照。师傅哦了一声,认真打量了我一下,才忽然想起我自上车到现在手就一直举着手机,于是他问:“你是记者?”我笑了一下,不语。之后那师傅果然把车速降了下来,按喇叭也轻多了,生怕惊动我一样。看他小心翼翼的样子我就想笑。到了镇上,我们换乘了另一路的乡村客运车,那个师傅随和多了,应我的要求,车开得很慢,碰到美的风景,他还停下来让我拍。
(三)
到了村部,我们就下来走路了。这个村子跟我们的村子完全不同,我们的村是平地,房子差不多建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但同学的村子从村头开始就一直上坡,房子分布在坡的两边,道路也嫌窄了点,只容得下一辆车,我走着走着,总觉得心惊胆颤。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海蒂》,小海蒂的爷爷住在阿尔卑斯山,他到村里是用雪橇一滑到底的。我们走着,转了个弯,忽然看到同学从上坡走下来,满面笑容,我们一边寒暄一边继续往前走。同学的家在半山腰上,从她家往下看,有点陡,下面是山谷,有一条小溪流淌,山坡上种满了蔬菜水果,中间有条小径通向山脚。同学家的地坪上晒着几簸箕的杂菇、几棵灵芝,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阵阵泌脾的清香,这是山里的精灵啊!家门口有几只白鸭,悠闲得散着步,对我这异地而来的生客也不惊吓。同学十分好客,张罗她妈妈把捆在地上的鸡鸭拿来杀,又去楼上把家里的好料拿下来做配菜。我十分经受不住,说农家蔬菜就可以了。同学笑着大声说:“这怎么可以?”她的小儿子,据说很不爱叫人,我也才见过一次,但看着我来了,赶着从厨房出来,热情地叫了声阿姨,然后羞涩地赶紧走开,喜得同学哈哈大笑。看着那热情一家子,感受着淳朴的乡情,脑子里忽然蹦出孟浩然写的一句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和同学坐了一会儿,她接到一个电话,是老客户打来的,说要到她的农场看柚子,如果满意的话就定下采购。同学叫我在家里等她,她带客户去看完柚子就回来载我们去农场。我说好,并催她赶快去办。在我和同学谈话之时,宝宝和侄儿早已迫不及待地出去了,回来时只见宝宝一瘸一拐,她说:“妈妈,我们把整个村子都走了一遍,发现这个村子除了山还是山,除了坡还是坡,我跑着跑着就摔倒了。”我朝下一看,果然看见宝宝的膝盖摔了个洞。我呵呵一笑,宝宝很能一下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扼要形象地描述出来,又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常常让我回味。为了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我提议走路去农场,边走边等。果然他们两个又兴趣百倍了。
(四)
问明了农场的方向后,我们沿着山坡的小路往下走,下了坡后,再沿着一条稍大的路往深山里走。路上溪水潺潺、野花盛开、蝶儿双飞,十分清幽,宝宝和侄儿还寻着“哞哞”的牛叫声,在牛栏里看到了一头母牛和初生的小牛,观察了许久才离开。我们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宝宝和侄儿说脚很痛了,走不动了。那怎么办?农场还没到,也不知什么时候到。百尽竿头更进一步!我说:“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哦。”说完就笃定往前走了,也不管他们怎样的抱怨和磨蹭。
快到农场时,迎面看到同学载着客户过来,她看我们走了那么多的路,气得把我骂了一顿,宝宝和侄儿也趁机争先告我的状,说脚痛了还叫他们走。我只是笑而不答。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同学的农场有50多亩,这是比较集中的,对面山头分散的还有几块。农场上种了一排排的柚子,主要是三红蜜柚和沙田柚。为了保证柚子的色泽,每个柚子都套上了棕色的纸袋,远远看去,就像挂在树上的一个个灯笼。我问同学柚子套了袋会不会影响口感,因为果子无法直接接收阳光和雨水了。她说不会,并跟我普及了一些农学知识。她说所有的果实都是通过叶面的光合作用吸引营养的,植物就跟人一样,缺少什么元素就会表现出什么症状,比如叶子黄了就说明树木缺镁,要补充镁元素了;有些橙子、柚子等会裂开,说明这树就缺钙,所以要注意观察、总结经验,明年就知道如何施肥。她还说下肥最好下有机肥,也就是农家肥,如动物的粪便之类,不但含多项营养元素,而且还能让土壤肥沃,这样结的果实也更好吃,味道更清纯。我一边认真听,一边环顾四周农场,发现一棵棵果树虽然挂满了果实,但依然长势良好,青翠葱茏,可见同学管理得不错。
农场上除了柚子外,还有橙子、桔子、百香果和茶油等,都是硕果累累,压弯枝头。农场上也有宝宝期待的动物,如鸡、鸭等,它们或聚在一起站着,或在果树下散步,或在池塘里游着,成群的、独自的,大的、小的,渴了饮山泉水,饿了觅寻虫子,都是那么地悠然自得、快乐无边。农场里有间小屋,里面堆放了好多东西,干农活的锄头、镰刀、斗笠、雨衣等,还有茶具、厨具一应俱有,小屋的门口摆放了一张桌子。同学说请工人干活时,中午都不回去,就在这里煮饭吃。屋里的角落有一只小母鸡,静静地蹲着。宝宝和侄儿看到了,惊喜地围上去,吓得小母鸡“咯咯嗒,咯咯嗒”乱叫,然后扑腾一声从窝里跳出来,逃也似的跑了。我们发现小母鸡蹲的地方,稻草下面有一枚嫩白的小鸡蛋,宝宝和侄儿捡起来,大呼“还是热的。”不知这蛋是小母鸡生出来的还是吓出来的......
同学带我去农场转了一圈就回到小屋,她娴熟地烹制自制的农茶,之后摞了几个土鸡蛋往锅里煮,然后提着个篮子去采果子,一会儿桌子上就摆好了吃的东西,一杯清茶,一碗煮鸡蛋,一篮子的百香果和一个成熟的三红蜜柚。柚子由于套了袋,表皮没有一丝的瑕疵,金黄里透着胭脂红,惹得人直流口水。我们一边吃着东西,一边慢慢地聊着,山风阵阵吹来,凉快极了......
(五)
同学和她爱人,之前在泉州上班,她做会计,她爱人做计算机方面的,两人收入不低。年她生第二个孩子回到老家,年她的父亲突然患病,去省里查了是肺癌晚期,为了挽救她父亲的生命,他们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10多万元的债务,但她父亲最终还是走了。她父亲离开后,同学打算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但她妈妈十分伤心,哪里都不想去。同学舍不下她妈妈,也只好留在老家。在农村做什么呢?这几年总不能这样玩着?况且还有不少的债。
就在同学思考出路时,村里有一片荒山要流转承包,村里人都觉得没有利用价值,尽管价格很低都没人要,同学知道后毫不犹豫地标了过来,她妈妈还笑她真傻,荒山能做什么呢?同学却自有一番见识。荒山就在道路旁,不管做什么,运输都是极其便利的。那山上种什么呢?
下都镇出产柚子,因其独特的自然气候,如海拔较高,使得昼夜温差大而且日照又充足,还有土壤土质主要是红土山地等,培育出了名优农产品——下都沙田柚。年11月在全国第六届柚类科研与生产协作会议上,下都沙田柚荣获"优质柚类"称号;年上杭县下都镇(沙田柚)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可以说下都沙田柚名扬海内外了。同学想借助家乡这一品牌优势种植沙田柚,为了确保种植成功,她还请专家鉴定过了那片荒山的土壤土质、水质等,认为非常适合种植沙田柚,这让同学吃了一颗定心丸。创业方向定了,接下来需要的是经得起折磨和耐得住寂寞的吃苦精神了。
就同学当时的家庭状况来讲,要开辟一片荒山谈何容易!一缺资金,二缺劳力。为保证家里的正常开支和债务的尝还,她爱人只能继续在外上班,她妈妈又年老体弱,两个孩子又还小,需要人照看,开山只有靠同学自己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同学下定决心,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她每天早出晚归,扛着锄头、拿着镰刀,一头扎进荒山里。有时小孩没人带,她把两个孩子也一起带去开山,大的六、七岁可以帮点忙,小的只能背在背上,再苦再累只为心中的梦!经过半年筚路蓝缕的艰苦努力,荒山开出来了,摇身转变为潜力无限的“致富山”,同学买来当时行情很好的三红蜜柚和沙田柚种苗,精心种植,用心管理。但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没有掌握门道,柚子的产量和品质都不高,这让她很着急,同时也让她明白,农民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于是她下了一番苦功夫,买来专业书籍认真攻读,向经验丰富的老农悉心请教,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并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农场,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种植经验不断丰富,也掌握了一些技术要领(如嫁接的树苗成活率达90%以上),柚子产量从最初的一万斤不到到现在年产六、七万斤,柚子的品质从外观到肉质得到一致好评,同学也信心满满了。
我问同学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她说是销售。她分析道,就拿她的农场而言,经过这几年的开拓和完善,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随着种植和管理技术的提高,柚子的产量逐年增长,柚子的品质也极佳,加上国家和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扶持政策也很多,上杭今年就出台了强农惠农政策37条,各种补助、奖励鼓励农民多种丰产,但如果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农民就要吃大亏。就像去年三红蜜柚大丰产,但价格很低还没人要,许多柚子烂在树下,农民上半年辛苦付出就打水漂了,成本都收不回还要负债。我问现在农民的柚子是怎么卖的?她说主要靠外地人如广东老板来调,一车一车运走,但价格压得很低,零散卖的也有,但卖不了多少,也没时间去卖,所以要是外地老板不来调的话,销售就是个大问题,农民这时是很愁苦的。我问现在网络销售如何?她说网上销售确实是一条新路子,价格也不错,但物流太贵了,是城里的几倍,小山村要到镇上去寄不方便,成本也相应增加。我听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要是有保价收购该多好啊,要是实现了产销一条龙该多好啊......
(六)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聊着聊着就近午时了,当同学载着我们回到她家时,她妈妈早已做好一桌的饭菜等候多时了。看到我们回来,她欣喜地招呼我们赶紧吃饭。做父母的就是这样,要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一、二个知心的同学会感到很欣慰的。我们坐下来,只见满桌的菜,热腾腾,鸡鸭都是同学自己养的,蔬菜也是她自己种的,搭配炖煮的根根草草也是她从山里采的,原汁原味的农家美食!我们学着孟浩然和他的田家故友——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桑麻”之事,在农场已讲完,我们吃着聊着,不禁又讲起了初中时代那段难忘的岁月.....
上世纪80、90年代,村里小学一般都设有一至六年级,初中就要到乡镇去念了,要住宿。我和同学刚好分在同一班级同一宿舍同一床铺。在青涩的豆蔻年华,别离了父母和亲人,在学校里同学就是最亲的人了,而同铺同学更是亲上加亲。那时,我和同学天天在一起,一起去教室、一起去吃饭、一起去散步,日子过得似水流年。但同学身体不太好,得了中耳炎,经常请假回家。有一天,我半夜醒来,发现同学在哭,躲在被窝里轻轻得哭,怕惊动大家。她告诉我说她病又患了,很痛。看着同学难受的样子,我出主意说,我去找班主任,他那里常有备药,先消炎止痛,等天亮了再说。同学说好。于是我披衣起来。走出宿舍,外面清凉如水,寂静无声,还好有路灯,不怎么怕。老师的宿舍离我们女生宿舍很近,上个坡就到了。我生怕吵醒老师的孩子,只轻轻地敲门,轻轻地叫,过一会儿,老师出来了,问是不是出事了?我说同学病又患了,很痛,在哭,于是老师赶紧回房拿了一瓶药给我,教我怎么使用,并嘱咐我好好照看同学。回到宿舍,我帮同学涂好了药,忙乎了一阵,也没什么睡意了,于是我们就一直等天亮。天微一露白,同学就起来了,她要回家。她的家与学校只隔着一座山,走山路很近。天还那么早,我不放心同学一个人走,于是我说我陪她走一段。从学校的后门出去,经过喇叭井和一段田埂路,就走上山了。走了一段路,天比较亮时,同学催我回去,她说她自己一个人走,不怕。考虑到还要上早读课,我就没继续走了,叫她路上小心,然后直看到她消失在密密的树丛,消失在茫茫的白雾中,才转身往回走......之后,同学就很久没来了,后来听说她家人带她去动手术......
同学动完手术和休养后回到学校,整个人都像换了一样,焕发出少女的青春活力和昂扬自信,再也看不到被病痛折磨的痛苦了。这期间她落下了不少的课程,但同学很勤奋刻苦,通过自学,成绩也不会很差,只是初二年级我们数学学了几何,这门课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同学比较不懂。我数学学得不赖,也一直担任数学科代表,学几何课程期间,我参加全县运动会比赛,一段时间没上课,但比赛回来考试还是考了80多分,前几名。于是我自告奋勇地跟同学说,我帮她补课。我们就利用中午的时间,同学们都回宿舍午休了,我们偷偷潜入教室,我学着老师,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讲解,同学就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有时有别的同学撞进来,看到我们,就笑着叫我晓兰老师。现在很多人第一次见到我,都会问我是不是老师,我总是笑,可能是那时帮同学补课,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老师的一点风骨吧。后来同学还是休学了,等开学时,她就比我下一年级了,我们只同窗了一年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